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GK2011-2-087A)

作品数:10 被引量:79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少勇王劲松王银花石光普张俊红更多>>
相关机构:白银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变化特征
  • 3篇降水
  • 2篇霜冻
  • 2篇气温
  • 2篇流域
  • 2篇环流
  • 2篇黄河流域
  • 2篇积温
  • 2篇河流域
  • 1篇日照时数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沙尘暴气候
  • 1篇霜期
  • 1篇太阳辐射
  • 1篇腾格里沙漠
  • 1篇天气过程诊断...
  • 1篇农业气候

机构

  • 10篇白银市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作者

  • 9篇陈少勇
  • 2篇石光普
  • 2篇王劲松
  • 2篇张俊红
  • 2篇王银花
  • 1篇夏权
  • 1篇林纾
  • 1篇贺红梅
  • 1篇杨文科
  • 1篇王将
  • 1篇郭玉珍
  • 1篇车玉川

传媒

  • 3篇甘肃科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地区1961~2009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 a中国西北区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220 d以上,其次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地区平均200?d以上。无霜期最短的地方主要在青海高原,一般不足3个月。北疆-河西走廊120 d^140 d,甘肃河东–陕北150 d^160 d。2) 西北地区无霜期平均以3.8 d/10 a的速率增加,1987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年来无霜期有显著的3年周期;3) 西北地区有90%的站点以2~5 d/10 a的速率延长。通过各年代际的变化来看,1960~1970年代大多数地方无霜期偏短,1980年代开始增加,1990年代有58%的站偏长,近10年,有92%的站无霜期偏长;4) 受气候变暖影响,寒冷日数减少,终霜冻提前,初霜冻推迟,无霜期延长。但对无霜期的贡献,终霜冻高于初霜冻。
陈少勇楼望萍张俊红王劲松
关键词:无霜期气候变化
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7
2013年
利用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子波分析、功率谱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近49a西北地区晚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霜冻结束日期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青海高原晚霜冻结束最晚,其次是北疆—河西走廊—宁夏,陇东—陕北,结束最早区为南疆和陇南—陕南。全区平均以1.9d/10a的速率提前,其中45%的站点显著提前(P<0.05),提前最大的地区在青海西北部—南疆东部,达5~8d/10a。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早且年际变化小,1997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晚霜冻有显著的2.4a和2.7a周期。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结束逐年提前,但近10a呈推迟趋势的站有所增多;影响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北非副高和极涡,与北非副高呈负相关,与极涡呈正相关。近10a晚霜冻结束偏迟的原因可能与极涡面积增大和北非副高面积减小有关;5月500hPa高度场合成分析表明,晚霜冻结束偏早年,亚洲北部盛行纬向环流,东亚大槽浅,西北地区受蒙古高压脊控制,不利于降温天气出现;晚霜冻偏迟年,亚洲北部盛行径向环流,西北地区上空不断有来自西北欧滑下的冷空气,易形成强降温天气。
陈少勇夏权王劲松楼望萍
关键词:晚霜冻气候变化环流
黄河中上游流域初夏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2013年
利用黄河中上游45个气象站1961~2011年6月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变率、降水距平百分率、线性倾向估计、三年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1年黄河中上游地区初夏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地区初夏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格局;降水的年际变化从西南向东北呈递增趋势;近51a来流域平均降水以2.45 mm/10a的速率缓慢增多。从1960年代至今经历了“升–降–升–降”两次明显的波动,197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中期明显增多,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中期明显减少,19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略有增多,以后又迅速减少。按年代统计表明:1960、1970年代黄河中上游地区初夏处于少雨期,1980年代处于明显多雨期,1990年代略多,本世纪2001年~2011年与历年同期平均持平,接近常年。
贺红梅贺红梅陈少勇
关键词:初夏降水黄河流域
中国西北地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26
2013年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年-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2.49a中国西北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北地区初霜冻开始最迟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出现在11月上旬,其次是南疆盆地出现在10月中下旬;初霜冻开始最早的地方在青海高原,一般开始在8月下旬,其余的地方初霜冻开始在9月中下旬-10月上旬。初霜冻开始期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北疆、高原北部和南部;②西北地区初霜冻平均以1.8d/10a的速率推迟,1986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初霜冻有显著的2~3a周期;③西北地区有85%的站点以(2-4)d/10a的速率推迟,通过各年代际的变化来看,1980年代以来有50%以上的站偏迟,特别是近10a,有接近90%的站偏迟:④从环流特征量分析,影响西北地区初霜冻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副高正相关和极涡负相关;10月500hPa高度场合成分析表明,初霜冻偏迟年,东亚大槽浅,西太副高偏西偏强,亚洲中北部盛行纬向环流,中国西北区处于新疆脊控制之下,不利于出现降温天气;初霜冻偏早年,乌山脊强,东亚槽深,西太副高偏东偏弱,亚洲中北部盛行径向环流,西北地区上空不断有来自乌山脊前的冷空气,易形成强降温天气。
陈少勇郑延祥楼望萍郭玉珍
关键词:初霜冻气候变化环流特征
黄河上中游流域夏季降水预测的概念模型被引量:2
2012年
选取黄河上中游流域43站1961-2006年夏季降水量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线性相关分析、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夏季降水与北半球100hPa、500hPa、海平面气压、海表温度、地面射出长波辐射(OLR)、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地面气温以及74项环流特征量等资料前期至同期的关系,建立了该区域夏季降水气候预测的概念模型。
陈少勇林纾尚俊武郑延祥
关键词:夏季降水气候预测EOF相关系数黄河流域
靖远县近60年来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全面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靖远县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为该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利用靖远县近6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突变检验、功率谱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靖远县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年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17℃/10 a,存在9年和4年的显著周期,在1994年出现了增温的突变。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活动积温,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25.5℃·d和34.3℃·d。(2)靖远县年降水量呈弱的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5.3 mm/10 a,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易发。降水变化存在7.6年和3年的显著周期。(3)靖远县年总日照时数为2706.4 h,夏作物生长期(4—7月)总日照时数为1010 h左右,秋作物生长期(5—9月)总日照时数为1233.6 h左右。年总日照时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减少—增多"的转型。年总日照时数变化存在4.5年左右的显著变化周期。
王银花石光普王将陈少勇王仁奎
关键词:气候变暖气温积温降水
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尘暴气候变化特征——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根据甘肃省景泰县1957—2006年沙尘暴逐年、逐月发生日数的资料,以及沙尘暴发生同期的大风日数、温度、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和耕地面积、绿化面积等环境资料,应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法、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景泰县沙尘暴年际变化的突变特征以及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并对影响沙尘暴发生的因子进行权重排序。结果表明:过去50 a,景泰县沙尘暴发生日数的突变年在1984年;沙尘暴的发生与大风出现的频次有显著正相关,其次与同期的绿化总面积、平均最低温度、耕地总面积有显著负相关;景泰县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干旱多风的气候背景,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魏桂英陈少勇张媛文
关键词:沙尘暴气候变化腾格里沙漠
2012年白银市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MICAPS系统中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以及FY-2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8月17日白银市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东移南压是暴雨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切变线、低涡是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低空显著西南气流为暴雨过程建立了水汽输送通道;(2)低层水汽辐合形成比湿为11~13g/kg高湿区,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3)低层正涡度中心、散度上正下负的配置,强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4)K指数〉40℃、θse高能舌使得大气不稳定层结增强,为暴雨的出现提供了热力条件和能量条件;(5)多个中启尺度对流云团沿700hPa低涡切变发展合并北上,是此次局地暴雨产生重要原因.
石光普杨文科王将车玉川王银花
关键词:暴雨
白银市热量资源评估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白银市及周边28个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50年和30年热量资源的状况.建立了气温、积温与经纬度、海拔的关系,利用回归方程计算了全市各乡镇的年平均气温和积温,与气象站的实测值一起,利用Surfer软件分别绘制了平均气温和积温的分布图,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参考价值;从热量的时间演变来分析,白银市气温适宜,日较差较大,气候变暖显著,热量资源增加明显,作物生长期延长了20天,未来还将持续变暖;以80%保证率≥10℃积温为热量资源的区划指标,将全市分为温暖、温和、温凉3个区;与近50年相比,近30年白银市年平均气温增加了0.5℃,≥0℃、≥10℃积温都增加了50℃,80%保证率≥10℃积温增加了140℃,温暖区明显扩大.
陈少勇邢晓宾张俊红郑延祥
关键词:热量资源气温积温
白银市太阳能资源评估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及白银市气象站的辐射、日照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50a的太阳能资源状况.结果表明:白银市年总辐射量5 530~5 900MJ/m2,略少于甘肃河西地区.月总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年生理辐射总量2 473~2 874MJ/m2,生理辐射丰富.一般在33 000kg/hm2以上,而光能利用率较低,一般在0.4%左右;白银市年总辐射以120 MJ/(m2.10a)的速率递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的平均水平;全年日照总时数2 350~2 800h,自南向北增多,5~8月日照时数最多,9月最少.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白银市光能资源较丰富,属于太阳能发电较适宜的地区.
陈少勇郭俊庭尚俊武
关键词:太阳辐射日照时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