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90095)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江桂英李恒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隐喻和相似性的关系初探——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
- 2011年
- Lakoff提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表达,而且是人类固有的思维方式。但对于隐喻的基础,各派语言学家意见不一,其中多数认为是相似性。Lakoff却提出,相似性是隐喻的结果,隐喻的基础在于和人类身体经验系统性的对应性。本文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认为隐喻和相似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隐喻尤其是概念隐喻基于人们对于自身和世界的体验,需要依靠相似性这个基础而存在;另一方面,隐喻也可以创造相似性,尤其是新奇隐喻。
- 李恒江桂英
- 关键词:隐喻语言哲学
- 英语现在时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的认知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11年
- 传统英语语法对动词现在时的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缺乏足够的理据性解释,容易造成对时态用法的误解和语法教学的困难。本文阐述了Langacker的认知语法、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源于Lakoff概念隐喻的时间-空间距离隐喻观对其形成机制做出的认知解释,并逐一做了述评,认为上述三种理论对该问题的论述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三种理论均认为语法是对认知机制的描写,符合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特征。尽管它们存在各自的不足和缺陷,但却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 江桂英李恒
- 关键词:现在时认知语法心理空间
- 语音和语义:从索绪尔的音义二重性到Langacker的音义二极性
- 2011年
- 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对于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也可以找到其思想的影子。本文从较少学者关注的索绪尔的音义二重性和Langacker的音义二极性比较出发,认为两者在语音和语义方面主要存在三点不同,即:认知语法认为不能仅从内部研究语音语义,将其当作一种心理现象;认知语法将语音语义的研究扩展到词汇以外的层面;两者对象征联系的解释不同,后者继承了前者的思想并有所发展。
- 李恒江桂英
- 关键词:语音语义
-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教育成本—收益分析被引量:27
- 2010年
-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英语成为我国人才建设必不可少的工具;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则对传统的英语教育投资模式提出了挑战。解决该问题的前提是对我国现行英语教育模式进行全方位考察,并回答"英语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是值得的?"这一问题。本文拟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取向入手,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公共投资和个人投资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据此构建出一个试探性的最佳投资模型,并为我国的英语教育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 江桂英
-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