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2010A002)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严激陈康玉徐健苏浩胡凯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脏
  • 11篇心脏再同步
  • 11篇心脏再同步治...
  • 11篇再同步
  • 11篇再同步治疗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4篇疗效
  • 3篇心室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治疗疗效
  • 2篇起搏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心肌
  • 2篇缺血性心肌病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安徽省心血管...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淮北市人民医...
  • 1篇马鞍山市中心...
  • 1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宁国市...

作者

  • 8篇陈康玉
  • 8篇严激
  • 6篇徐健
  • 5篇苏浩
  • 4篇安春生
  • 4篇胡凯
  • 3篇杨冬妹
  • 2篇胡杨
  • 2篇孙琦
  • 2篇孙贤林
  • 2篇王齐
  • 1篇芮世宝
  • 1篇宇霏
  • 1篇汪靖
  • 1篇钱钧
  • 1篇杨玉雯
  • 1篇王广川
  • 1篇吕钢
  • 1篇刘志泉
  • 1篇谢翠平

传媒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心脏静脉夹层的处理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心脏静脉夹层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01年12月至2012年5月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348例。心脏静脉逆行造影充分显示心脏静脉各属支,将左心室导线植入靶静脉。观察心脏静脉夹层的发生情况、处理方法和结果。结果335例患者成功植入CRT,手术成功率为96.3%。共14例出现心脏静脉夹层,发生率为4.02%。8例为轻度夹层,密切观察后成功植入左心室导线;5例为中度夹层,其中4例应用导丝技术成功植入左心室导线,1例患者择期植入左心室导线;另有1例严重夹层,出现心包积液和明显症状,积极对症处理后,择期成功手术。结论CRT植入术应注意规范、轻柔操作,避免夹层的发生。一旦出现夹层,要根据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经验的术者可考虑应用本文所述的直接导丝技术。
严激陈康玉徐健芮世宝钱钧汪靖杨玉雯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冠状静脉窦夹层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2-03至2014-03于我院接受CRT的61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术前舒张充盈模式,分为非限制性充盈组(n=36)和限制性充盈组(n=25)。随访12个月,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各组CRT疗效。以心力衰竭再入院或心原性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生存曲线,评估各组预后。结果 :(1)非限制性充盈组:CRT反应率为66.7%(24/36),高于限制性充盈组的28.0%(7/25)(χ2=8.826,P=0.003);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显著改善(P均<0.01)。(2)限制性充盈组(n=25):仅出现术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1);术后6个月LVEF,FS及LVESV均无显著改善,LVEDV较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充盈模式是CRT有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12个月,2例患者死亡,限制性充盈组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76.0%(19/25),高于非限制性充盈组的44.4%(16/36;χ2=5.213,P=0.022)。结论:舒张充盈模式影响CRT疗效,非限制性充盈模式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获益显著,限制性充盈模式的患者,CRT反应率低、疗效差、预后不良。
王齐陈康玉宇霏苏浩安春生胡杨杨冬妹徐健严激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扭转运动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价值
2014年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1-2],已成为合并心脏不同步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CRT的发展过程中,超声心动检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在传统超声的基础上,组织多普勒、三维超声等新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指标来预测CRT疗效.超声检测心脏扭转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可能优于现有的超声指标,在不同步判定、心功能评价和CRT有效性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评价左心室运动功能的综合性指标,未来有望在再同步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现就其在再同步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胡凯陈康玉严激
关键词:心力衰竭左心室扭转心脏再同步治疗
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安徽省立医院接受CRT的100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术前舒张充盈模式,分为松弛功能异常组、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组。随访12个月,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各组CRT疗效。以心衰再人院或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生存曲线,评估各组预后。结果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异常,其中松弛功能异常组61例,假性正常化组18例,限制性充盈组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充盈模式是CRT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1)松弛功能异常组:CRT反应率(78.7%)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术后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显著改善(P〈0.01)。(2)假性正常化组:术后3个月NYHA分级由(3.3±0.5)级显著改善为(2.3±0.5)级(P〈0.01);LVEF由(27±7)%增加到(31±6)%(P〈0.01);FS增加(P〈0.05);LVEDV及LVESV均无显著变化。术后6个月LVEF显著增加(P〈0.05);LVESV较前降低(P〈0.05)。(3)限制性充盈组:仅出现术后3个月的NYHA分级改善(P〈0.01);术后6个月NYHA分级,LVEF,FS及LVESV较前呈恶化趋势,LVEDV较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三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随访结束,5例患者死亡,限制性充盈组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81%,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在符合CRT指征的中重度收缩性心衰患者中,异常的舒张功能影响CRT疗效,合并松弛功能异常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获益明显,合并假性正常化的患者CRT获益需要更长的
王齐陈康玉宇霏苏浩安春生胡杨杨冬妹徐健严激
关键词:充血性舒张功能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术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增加了心室复极离散度(TDR),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中的QTc间期,T波顶点(T p)T波终点(Te)之间的时限(TpTe)和TpTe/QTc是否与CRT-D患者需治疗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方法:2011-01至2013-01连续选取160例于我院行CRT-D植入的患者,所选资料为术后即刻心电图,分析其V5导联的QTc间期,TpTe,TpTe/QTc值以评估其TDR,所有植入CRT-D患者均于我中心常规随访,随访时间为(20±10)个月。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采自程控仪调取的CRT-D记录。结果:其中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接受CRT-D治疗的患者为30例(治疗组,18.7%),未治疗的患者为未治疗组(130例,81.3%)。治疗组的TpTe/QTc(0.24±0.05 vs 0.20±0.04,P<0.001)和TpTe[(119±30)ms vs(95±20)ms,P<0.001]较未治疗组明显增加,但两组间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60)ms vs(470±70)ms,P=0.6]。QTc间期与CRT-D治疗的风险无相关性。TpTe/QTc≥0.25预测CR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和91%,而TpTe≥120 ms预测CR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和95%。CRT-D术后患者生存曲线分析表明,TpTe/QTc和TpTe均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P<0.001)。结论:TpTe和TpTe/QTc的增加显著增加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患者术后需CRT-D治疗的风险。
何静严激徐健孙贤林苏浩宇霏陈康玉
关键词:跨壁复极离散度
碎裂QRS波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 QRS)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无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50例患者,按心电图是否有f QRS分为f QRS组和无f QRS组。CRT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纽约心功能分级,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分级改善Ⅰ级以上或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5%作为CRT有反应的标准,未达到该标准或患者心源性死亡定义为CRT无反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 QRS对CRT无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1 f QRS组较无f QRS组CRT无反应发生率高(52.6%vs18.7%,P<0.01)。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f QRS是CRT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 QRS对CRT无反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吕钢陈康玉严激胡凯
关键词:心力衰竭碎裂QRS波心脏再同步治疗心电图
心衰患者起搏器升为CRT的疗效研究
2016年
目的评价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起搏器患者升级为CRT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入选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起搏器患者,将其升级为CRT。观察手术前后患者QRS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LVEF)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后,QRS时限较前明显缩短,由术前的155.2±27.1ms缩短至130±15.0ms,p<0.01。随访至术后6月,CRT有效率为68%(18/25例),LVEDD[(64.6±8.5)vs(57.56±9.5),p<0.01]显著缩小,LVEF[(29.4±3.8)vs(32.5±4.1),p<0.01]显著增加,SPAP[(46.6±12.8)vs(44.5±13.1),p<0.01]也较前下降。结论对于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起搏器患者,升级为CRT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逆转心肌重构。
闻伟陈康玉徐健严激苏浩安春生孙琦杨冬妹
关键词:右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
肾功能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肾功能对CRT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202例在安徽省立医院植入CRT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检测患者的肾功能,通过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评价肾功能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与CRT疗效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202例CRT患者,有40例(19.8%)患者符合慢性肾功能不良(CKD)标准,与非CKD组相比,CKD组患者的年龄大、缺血性心肌病多.术后有146例(72.3%,有反应组)CRT有效,有反应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肾功能显著改善.根据术前eGFR水平的不同,将CRT患者分为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组、轻度损害组和正常组,各组患者的CRT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随着肾功能的下降,CRT疗效逐渐变差.结论 术前eGFR水平与CRT的疗效显著相关,随着肾功能的下降,CRT疗效逐渐变差.同时,CRT亦可改善肾功能,在术后6个月时更为显著.
陈康玉严激徐健孙贤林安春生苏浩胡凯章超惠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良慢性肾脏疾病
左室四极起搏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初步评估左心室四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的患者,植入应用左心室四极导线的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评估其安全性和急性期疗效。结果 2例患者均通过静脉途径成功植入CRT-D装置,仅1例在头端(第1极)起搏测试时有膈神经刺激,未出现其他手术并发症。程控发现,优化的起搏向量下,2例患者的QRS时限和心脏同步性均最佳,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结论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同时,提高CRT急性期疗效。
陈康玉严激徐健孙贤林安春生苏浩孙琦杨冬妹胡杨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
肺动脉压力影响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研究试图讨论肺动脉收缩压(SPAP)对CRT的影响。方法选取行CRT起搏器植入的15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通过超声检测患者的SPAP,根据SPAP的高低,将患者分为SPAP正常组、轻度肺动脉高压(PH)组、中度PH组和重度PH组。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终点事件。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随着SPAP的增高,且左房内径(LAD)逐步增加。不同SPAP水平的患者,其CRT疗效各异(P<0.05),中重度PH的患者,CRT疗效显著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对CRT有反应患者的SPAP在术后1个月即有下降的趋势,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下降,而无反应患者的SPAP在术后6个月显著升高。为期1年的随访显示,SPAP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SPAP显著影响患者对CRT的反应性,随着SPAP的增加,CRT的疗效和预后均变差。CRT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间接降低了SPAP。
王广川陈康玉严激徐健孙贤林安春生苏浩孙琦杨冬妹胡杨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压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