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22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2265)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岳华马光辉吴晶晶吴楠吴兴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纳微米颗粒和凝胶佐剂的新型疫苗传递体系被引量:4
- 2015年
- 新型疫苗的飞速发展对佐剂或递送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针对传统佐剂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不足的问题,选取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设计并制备出一系列尺寸均一且具有不同颗粒性质(粒径、电荷或表面基团)的纳微米颗粒佐剂。研究表明,新型颗粒佐剂表现出良好的增加抗原内化、促进抗原提呈和T淋巴细胞增殖等优势,有望满足重要传染性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的防治需求。此外,针对目前仍无有效黏膜免疫佐剂的难题,以具有生物粘附性的壳聚糖为基质,开发了温度敏感性凝胶作为疫苗佐剂。该凝胶佐剂不仅可以使鼻黏膜制剂有效铺展和停留,还可以借助材料本身特性增加抗原渗透性并活化T细胞,从而诱导高效的免疫应答,拓展了传统以注射为主的免疫递送方式。上述基于纳微米颗粒和凝胶佐剂的疫苗传递体系的系统性研究,为新型疫苗传递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有意义的探索。
- 岳华马光辉
- 关键词:凝胶佐剂
- 纳米载体的理化性质对细胞学效应及抗肿瘤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纳米颗粒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抗肿瘤纳米载药颗粒的粒径、形状、表面电荷等理化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细胞对载体的摄取及响应能力,进而影响药效的发挥。在微观细胞层面上理解载体理化性质的影响,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纳米药物输送体系,使药物获得理想的血液循环时间、肿瘤靶向能力和抗肿瘤效果。就目前的研究进展而言,纳米颗粒的功能特性、其他性质与生物学效应及抗肿瘤效果的相关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空白,并且抗肿瘤药物载体的设计也需要新的思路与方法。
- 张微微魏炜马光辉袁兰张殊佳岳华
- 关键词:药物载体理化性质细胞学效应抗肿瘤效果
- 壳聚糖季铵盐微球作为注射疫苗佐剂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以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等为动物模型,对壳聚糖季铵盐微球作为注射疫苗佐剂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中50倍临床拟给药剂量(5.0 mg/只)下动物耐受性良好;大鼠重复毒性实验中即使50倍高剂量多次注射微球,动物各组织器官仍无病理性变化;异常毒性实验中小鼠给药后体征正常、体重明显增加,壳聚糖微球注射豚鼠后未见过敏反应及症状;家兔注射部位未发生肌肉组织溃烂、化脓等,佐剂未引起红细胞溶血.
- 吴晶晶吴楠岳华吴兴兰中西秀树高晓冬马光辉
- 关键词:壳聚糖季铵盐微球疫苗佐剂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