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505-001-003)
-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庆利马璟林曼黄芳华袁伟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国际联合验证研究进展
- 体内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基因(phosphatidylinositol glycan class A gene,Pig-a)基因突变试验是近年来新建立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为优化和推广该方法,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和美国环境健...
- 周长慧张铭王征常艳
- 文献传递
- 体内基因突变试验研究进展
- 2012年
- 遗传毒性研究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遗传毒性体外细胞试验不能完全反映整体动物系统对受试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而且试验结果的假阳性率过高,因此采用体外细胞试验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完善对致突变风险的控制,尚需建立更加灵敏的体内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本文主要就体内基因突变试验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基本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这些体内试验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一些展望。
- 张铭周长慧王庆利常艳林海霞
- ACCESS 2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动物血清心肌钙蛋白I的分析性能确证
- <正>目的对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Access2免疫化学发光仪的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方法对该仪器检测项目血清心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 I,cTnI)进行性能验证。利用变异系数分别对质控及大鼠、犬和...
- 王雁李旻汤纳平邱云良李华马璟
- 文献传递
- ENU致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建立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研究N-乙基-N-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诱导的大鼠体内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hosphatidylinositol glycanclass-A,Pig-a)基因突变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探索该试验整合到重复剂量毒性试验中的可能性。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溶媒对照组(PBS,pH=6.0)、ENU低剂量组(20mg/kg)和ENU高剂量组(40mg/kg),灌胃给药,容量均按10mL/kg,每天1次,连续给药3d。分别于给药前1d、给药后第15、30和45天颈静脉取血,分离红细胞,经抗体和核酸染料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总红细胞(redbloodcell,RBC)Pig-a基因突变率和RET百分率。结果:ENU低、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后第15、30和45天的RBC和RETPig-a基因突变率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均〈0.01),高剂量组约为低剂量组的2~3倍。第15~45天,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呈现剂量反应趋势。而在此期间,RET百分率与对照组的比值约为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流式检测方法,提示该试验可整合至重复剂量毒性试验中。
- 张铭周长慧王征王庆利常艳
- 关键词:突变时-效关系量-效关系
- 庆大霉素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尿液生物标志物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肾损伤后尿液新生物标志物时间和剂量依懒性,以寻找敏感和特异的新生物标志物。方法 SD大鼠分别im给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0,5,20和80 mg·kg-1,每天1次,按照给药次数又分为给药1,3,7,14 d和给药14 d恢复期28 d亚组,共计20组,给药后24 h,取血检测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取尿用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尿蛋白结果显示,给予庆大霉素80 mg·kg-17和14 d,个别雌性大鼠可见尿蛋白明显阳性(3+),恢复期末有明显恢复趋势。给药80 mg·kg-17 d组雌性大鼠BUN和CRE明显升高(P<0.05),雄性大鼠CRE升高(P<0.05),BUN有升高趋势;给药80 mg·kg-114 d组雌雄大鼠BUN和CRE均明显升高(P<0.05),20 mg·kg-1组雌性大鼠CRE升高(P<0.05),恢复期末,雌雄大鼠BUN和CRE恢复正常。肾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给药20和80 mg·kg-13 d组肾见局灶性肾小管扩张,给药20 mg·kg-17和14 d组肾见炎细胞浸润和局灶性肾小管扩张,给药80 mg·kg-17和14 d组肾见局灶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局灶性管型(轻度),给药80 mg·kg-1恢复期28 d组肾见嗜碱性小管、肾小管管型。给药20和80 mg·kg-13,7和14 d组雌雄大鼠KIM-1明显升高(P<0.05),给药80 mg·kg-1恢复期28 d组雌雄大鼠和给药20 mg·kg-1的雄性大鼠KIM-1明显升高(P<0.05),但有恢复趋势;给药80 mg·kg-13 d组雌雄大鼠β2-MG明显升高(P<0.05),给药20和80 mg·kg-17和14 d组雌雄大鼠β2-MG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药80 mg·kg-1雌雄大鼠和给药20 mg·kg-1的雌性大鼠恢复期28 d组β2-MG明显升高(P<0.05),但也有恢复趋势。结论与传统的各项检测指标相比,KIM-1和β2-MG在庆大霉素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邱云良洪敏富欣黄欢夏马璟
- 关键词:肾毒性肾损伤分子-1Β2微球蛋白
- 氯胺酮对HepG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评价氯胺酮的线粒体毒性,从而探讨氯胺酮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 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2000μmol·L-1培养7 d,或加入氯胺酮50~3000μmol·L-1培养24 h,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0μmol·L-1培养7 d后,或加入氯胺酮100和1200μmol·L-1培养24 h,化学发光法检测胞内ATP合成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同时设齐多夫定1000μmol·L-1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mt D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齐多夫定10~2000μmol·L-1可以抑制细胞存活,IC50为100μmol·L-1;氯胺酮1000~3000μmol·L-1抑制细胞存活,IC50为1200μmol·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齐多夫定100μmol·L-1组线粒体ATP合成水平显著下降(P〈0.05),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5),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5),ΔΨm显著下降(P〈0.05),而1000μmol·L-1可以明显干扰mt DNA表达水平(P〈0.05)。氯胺酮100μmol·L-1组ATP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氯胺酮1200μmol·L-1组ATP合成水平显著下降(P〈0.01),活性氧水平和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ΔΨm显著下降(P〈0.05),mt DNA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氯胺酮可以通过干扰线粒体代谢功能而诱导线粒体损伤。
- 王雁汤纳平惠涛涛富欣李华杨琛懋周国民马璟
- 关键词:氯胺酮HEP线粒体药物毒性
- Access2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动物血清心肌钙蛋白I的分析性能确证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Access2免疫化学发光仪的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方法对该仪器检测项目血清心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进行性能验证。利用变异系数分别对质控及大鼠、犬和食蟹猴血清心肌钙蛋白I的精密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质控精密度数据对质控的靶值范围进行计算。利用相对偏差及靶值范围对准确度进行评价;利用携带污染率对携带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利用线性方程对Trop I的线性范围进行评价,同时对Access 2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动物血清c Tn I的功能灵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 Access2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c Tn I低、中、高3个水平质控的批内RSD均〈8%,批间RSD均〈63.75%,大鼠、犬和食蟹猴血清c Tn I批内RSD均〈8%。Bio-Rad 3水平质控的靶值范围分别为:0.363 8-0.473 5、1.898 6-2.819 3、7.950 3-9.367 6 ng/m L。Access2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c Tn I的RSD〈16.32%,且低、中、高3水平质控均在各自的靶值±30%范围内。携带污染率〈10%,线性验证高值动物血清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将所得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回归分析,a值介于0.95-1.05,R〉0.975,线性范围为0.016 0-82.843 3 ng/m L,功能灵敏度为0.007 6 ng/m L。结论 Access2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c Tn I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及线性范围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本研究获得了动物血清c Tn I检测的线性范围及功能灵敏度。因此,Access2免疫化学发光仪可用于临床前不同动物种属c Tn I的检测。
- 王雁袁伟李旻汤纳平邱云良李华马璟
- 关键词:心肌钙蛋白I精密度动物血清
- ICH遗传毒性指导原则S2(R1)修订要点及相关背景介绍被引量:9
- 2013年
- 新的ICH遗传毒性指导原则S2(R1)于2011年11月颁布,该指导原则对于我国药物遗传毒性研究具有借鉴作用。本文简介了S2(R1)的主要修订要点,并介绍了一些新试验方法的国际研究进展及背景情况。
- 张铭黄芳华周长慧常艳王庆利
- 关键词:遗传毒性试验ICH
- 大鼠Pig-a基因突变试验高通量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 目的 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基因突变试验方法,该试验具有诸多优点,有望成为管理遗传毒理学的试验方法。之前建立的基础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其灵敏度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本研究作为国际联合验证的一部分...
- 张铭周长慧黄鹏程涂宏刚常艳王征
- 关键词:高通量
- 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的开发被引量:1
- 2012年
- 体内基因突变是遗传毒理试验中非常重要的检测终点。国际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协调会议(ICH)新版遗传毒性指导原则的出台,对体内遗传毒性检测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检测体细胞突变的体内实验方法即磷脂酰肌醇聚糖A(Pig-a)基因突变试验,有望成为一项新药遗传毒性评价的标准试验。本文简要综述Pig-a体内基因突变试验的特点及其在新品种开发遗传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 张铭周长慧王庆利常艳
- 关键词:遗传毒性药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