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OSSJB720010)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义松吴国振张广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西方宪政的文化考察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07年
- 中国宪政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宪政理念的整体把握乏力,对于西方党政的历史及其意义缺乏足够了解和体悟。经过对作为范本的西方宪政进行文化的历史考察,可以认为,保障人权、限制国家权力、政治容纳性、自由、民主和法治,是西方宪政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历史品格。西方宪政的历史道路给我们的启示是:宪政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根植于不同文化土壤的宪政,可以具备不同的形式、价值内涵和国家政治形式;缺乏法治和权利文化资源的中国,需要寻找一个更高层次的价值,以统摄文化交融时代的宪政理论和实践。
- 李义松吴国振
- 关键词:西方宪政文化考察
-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宪政建设进路
- 2008年
- 中国的宪政建设需要结合一定的文化(哲学)担当。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不能独立担当此任,而需要开放式整合和创造性转化,生成切合于文化传承建设之路的宪政文化。研究认为,基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中国的宪政之路必然独具特色:一方面,我们坚持"宪政"法治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结合文化变迁的原理生成和创造适应于时代需求的宪政图景。在此过程中,文化与制度的交互作用体现出来,而普通法系的经验主义原理对于我们在传统与现实间找寻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具有特殊的作用与借鉴价值。
- 吴国振
- 关键词:文化变迁宪政文化中国宪政
- “中国式思维”与环境基本法
- 2007年
- 中国环境法之修改,在日益紧张的环境问题包围中愈显急迫。但环境问题的新颖复杂性与传统法律调整模式之间的不调和,使得环境法修改工作陷入某种困境。通过对法律价值-权利义务-理性建构这一传统主流"范式"的考察和分析,得出这一思维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结论。"中国式思维"对于脱出惯常思维困境、重构环境法制体系、有效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具有独特的价值。环境基本法作为一般修改模式,在运用得宜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载体,以实现环境问题的法治解决。
- 李义松
- 关键词:环境基本法思维方式文化权利
-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研究理路——比较的视角被引量:1
- 2008年
-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具有自身特定的语境,这决定了"纯粹"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文章对中西政治思想的渊源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国内学界已有研究的方法及其缺陷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研究只有融入纯粹的东方语境并以东方思维模式为框架,才能打破在西方理论框架下探讨东方问题的尴尬局面。论文还指出了运用"纯粹"方法所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 李义松吴国振
- 关键词:政治
- 安全、公平、发展:环境法的价值谱系——兼论《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之修改被引量:9
- 2007年
- 法律价值作为法律目的的内在规定是法律目的探讨的起点和归宿,并深嵌在人们此在居处的安排之中。人的发展和自然循环之间不发生不可逆冲突,维持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是一切生态圈成员的生存基础,而人类的破坏性生产方式和消耗性消费方式正严重威胁着这一基础。环境法只有渗入人的此在居处,促成自然的稳态循环,才能避免生存基础的颠覆。环境安全、环境公平和社会发展作为环境法的价值谱系是构成这种保护的基本内容和价值目标。
- 李义松张广
- 关键词:环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