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20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209)

作品数:11 被引量:122H指数:6
相关作者:徐建新陆建红王晓燕方红卫尚倩倩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北运河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饮水安全
  • 2篇生物膜
  • 2篇水质
  • 2篇农村
  • 2篇农村饮水
  • 2篇农村饮水安全
  • 2篇浮游
  • 1篇氮素
  • 1篇底泥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典型区
  • 1篇动物调查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多氯联苯
  • 1篇闸坝
  • 1篇支流

机构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4篇徐建新
  • 3篇陆建红
  • 2篇尚倩倩
  • 2篇赵高峰
  • 2篇方红卫
  • 2篇王晓燕
  • 2篇周怀东
  • 1篇丁立杰
  • 1篇何国建
  • 1篇郝红
  • 1篇龚艳伟
  • 1篇刘银迪
  • 1篇袁浩
  • 1篇闫旖君
  • 1篇王雨春
  • 1篇单保庆
  • 1篇高彩凤
  • 1篇赵鹏
  • 1篇富国
  • 1篇毛战坡

传媒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第六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沉降的实验研究Ⅱ:沉降速度计算被引量:10
2012年
泥沙生长生物膜后相应的物理特性会发生改变。本文主要探讨泥沙颗粒在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下沉降特性的改变情况。将官厅水库的泥沙分为6组,使用天然水和营养液的混合液对泥沙进行培养,用来模拟富营养水体中泥沙颗粒特性的发展变化情况。对于生长生物膜后的絮体颗粒在各个不同培养时间的沉降运动,实验采用先进的图像采集观测系统进行拍摄采样,并利用图像分析测量颗粒大小和沉速的变化,推导了生长生物膜后的颗粒沉速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生物膜极大地改变了颗粒的表面特性,使得颗粒下沉阻力增大,与同等大小无生物膜黏连的泥沙颗粒相比沉速明显减小。
方红卫尚倩倩赵慧明王靖宇
关键词:沉速泥沙颗粒生物膜
北运河流域典型区污灌条件下氮素渗漏模拟及灌溉模式优选
2011年
为了揭示北运河流域农田氮素的渗漏迁移特征,为该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和非点源污染综合整治提供指导,以北运河流域武清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16种不同灌溉模式下农田氮素的渗漏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污灌次数的增加,氮素渗漏量也相应增加,但3次以下污灌,其变化不明显。在污灌次数相同,且连续污灌或者污灌间隔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氮素渗漏量相对较大。冬小麦的返青、拔节期,夏玉米的抽雄期进行污灌,氮素渗漏量相对较小。降雨量、灌溉量是决定NO3--N淋失与否及多少的关键因子,在没有充足的降雨补给土壤贮水量时,适量灌溉不会引起过多的水分渗漏和NO3--N的淋溶损失。武清区的适宜灌溉模式为冬小麦在返青、拔节期采用污水灌溉,越冬期及抽穗期采用清水灌溉,夏玉米在抽雄期采用污水灌溉。
陆建红闫旖君刘银迪徐建新赵鹏
关键词:灌溉模式
河北西大洋水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6
2011年
分析了河北西大洋水库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状况,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在422.36-1052.90 ng/g之间,且由库区上游到坝前逐渐升高.水库剖面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在388.81-1205.56 ng/g之间,自底层20 cm到表层多环芳烃呈上升的趋势.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组成以低环的萘和菲,高环的荧蒽、苯并[b]荧蒽、屈和芘为主.表层和剖面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3;此外,有机碳对高环多环芳烃的影响更显著.西大洋水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的燃烧.总体来说,西大洋水库沉积物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偏低污染水平,多环芳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还处于较低风险水平.
赵健周怀东富国赵高峰陆瑾王雨春袁浩
关键词:西大洋水库沉积物多环芳烃生态风险
潮白河周丛生物群落元素组成与水质变化的生态计量学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研究了潮白河流域中污染水体对周丛生物群落的碳(C)、氮(N)、磷(P)元素含量以及生态计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潮白河NH4+-N、NOx--N分别占TN的52%和28%;上游白河则分别占1.6%和38%.潮白河TP含量(0.104 mg.L-1)为白河TP含量(0.005 mg.L-1)的21倍.白河和潮白河周丛生物C、N、P元素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55、0.41、0.62和0.24、0.13、0.18,表明生长于白河周丛生物的元素结构变化更大.无周丛生物的水体NH4+-N和TP的浓度分别为有周丛生物的21倍和11倍.通过对TOC、TN、NOx--N、NH4+-N、TP、pH、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电导率(conductivity)等水质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水体TP为影响潮白河周丛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其预测正确率为87.3%.周丛生物C、N、P元素间有强相关性,其中N起了"桥梁"作用.生态计量学分析进一步显示周丛生物的N∶P的比值追随水体TN∶TP的变化;并且该比值主要受水体TP浓度影响.周丛生物N∶P可用于水体TN∶TP变化的生态计量学的指示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周丛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对高一级营养级生物群落结构和元素循环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崔经国单保庆王帅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现行的闸坝调度考虑防洪、排涝、灌溉等,没有考虑生态调度,造成河流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水污染.通过分析北运河闸坝调度中存在的生态问题,考虑影响河段生态调度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北运河现状,提出了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目标、准则及方式,以期缓解北运河水质的恶化,改善全流域水环境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谷红梅任影肖芳徐建新
关键词:闸坝生态调度
长江中游干流及22条支流表层水中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风险
采用GC/MS/MS技术对长江中游重庆至宜昌段22条支流和干流的47个表层水样进行分析。实验发现支流表层水样中PCB8,28,52和118是优势污染物,而干流表层水样中PCB8和28是优势污染物。∑PCBs在支流和干流表...
李昆赵高峰周怀东吴正勇张盼伟郝红
关键词:多氯联苯
文献传递
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从农村饮水水质、水量和供水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指标体系,以模糊物元理论为基础,利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欧氏贴近度概念,构建了改进熵权-模糊物元耦合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得到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分布图,并对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水量安全状况处于较安全水平,水质、供水和综合处于基本安全水平,能够体现出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的实际状况。说明该模型评价方法合理,结果可信,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陆建红徐建新赵鹏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改进熵权地理信息系统(GIS)
水利工程中的生物膜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首先介绍生物膜的基本性质和力学性质,然后分析和综述国内外在咸水淡水水域中研究生物膜对床面形貌和泥沙力学特性影响的相关研究,并对生物膜模型的发展进程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膜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生物膜的生长能够形成相对光滑的表面提高床面稳定性;另一方面受生物膜在颗粒间黏结力的影响形成的生物絮体其起动和沉降等力学特性都会发生改变。虽然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咸水区域,但是近年来由于淡水环境的营养物质过剩为生物膜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淡水区域的研究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咸淡水中生物膜影响的差异以及生物膜模型的深入探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尚倩倩方红卫何国建
关键词:生物膜
北运河浮游动物调查及水质评价被引量:28
2014年
2009—2010年对北运河水系浮游动物和水质进行了周年调查,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水体理化因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浮游动物有79种,其中原生动物12种,轮虫34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10种;春季、夏季和冬季轮虫数量占优,秋季原生动物数量占优;主要优势种为轮虫、枝角类中的耐污种;北运河的水质普遍较差,主要污染物为总氮、铵态氮和总磷,大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的2.12-9.79倍;大部分断面为中度污染,部分断面为重度污染,水质质量在中-重污染之间。
李学军鲍战猛高彩凤毛战坡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水质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农村饮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1年
以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为目标,以水质、水量和供水3方面为准则,以饮用氟超标的人口比例等12个因素为指标,建立了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在结果展示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分析和评价了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饮水水质安全状况处于较不安全水平,水量处于较安全水平,供水和综合处于基本安全水平,基本能体现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的实际状况。
陆建红丁立杰徐建新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层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