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Z-SW-319)

作品数:13 被引量:151H指数:8
相关作者:周万村邵怀勇仙巍李爱农汤庆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5篇遥感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库区
  • 2篇信息系统
  • 2篇土地覆被
  • 2篇岷江上游
  • 2篇景观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动态监测
  • 1篇遥感和GIS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图像
  • 1篇遥感与GIS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质量
  • 1篇图像
  • 1篇土地利用调查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聊城大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1篇周万村
  • 5篇仙巍
  • 5篇邵怀勇
  • 4篇汤庆新
  • 4篇李爱农
  • 3篇江晓波
  • 2篇张宝雷
  • 1篇曾文蓉
  • 1篇孙育秋
  • 1篇江小波
  • 1篇马泽忠
  • 1篇周爱霞
  • 1篇刘子亭
  • 1篇张淑敏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岷江上游1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详细研究了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状况及其1986~2000年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影响。作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全民的环护意识以及相应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的前提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区域外补偿机制,保护该地区有限的珍贵林业资源,恢复其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用,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李爱农周万村江晓波
关键词:遥感技术GIS技术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全球定位系统在峡口滑坡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3年
全球定位系统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目前在国内外逐渐展开。针对GPS用于四川省雅安峡口滑坡监测网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观测结果数据分析了滑坡的状态和滑动趋势。认为,GPS用于滑坡监测有其特殊性,能够满足其高精度要求;在网形设计时,应考虑灵敏度标准,有必要将变形分析和优化设计一体化;但要全面监测滑坡,最好能将地面监测和地下地质观测结合起来。
李爱农周万村江晓波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滑坡监测灵敏度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时空动态变化分析——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被引量:21
2003年
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地动态变化有利于正确认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多时相遥感数据已经被成功运用于研究土地变化 ,评估前期政策对环境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1~ 5]。在遥感和 GIS技术支持下 ,分析了岷江流域上游地区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状况及其 1986~ 2 0 0 0年的时空动态变化和驱动力影响。为保护该地区有限的珍贵林业资源 ,恢复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用和国土资源的有效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李爱农周万村江晓波孙育秋曾文蓉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
基于遥感与GIS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模型,以岷江上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5年间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研究区森林、灌木林、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岷江上游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环境质量分级达到了优;岷江上游茂县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好于2000年,其余4个县生态环境质量在此期间无明显变化。
仙巍邵怀勇
关键词: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自动分类在西南地区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土地利用多元化的特征,着重研究了在大面积的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遥感图像自动分类方法来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的一整套技术路线和方法;将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以及野外调查、专家知识和特殊地区的分区分类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分类精度。
李爱农江小波马泽忠周爱霞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图像
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不同高程带景观格局研究——以巫山县为例被引量:17
2005年
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面积比、分维数、多样性指数、斑块平均面积、破碎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三峡库区内巫山县不同高程带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景观要素在同一高程带内的格局特征不同。通过对不同高程带景观格局的综合分析可知,随高程的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分别为1.332,1.242,1.203,1.061,0.837;景观斑块的分维数依次是1.239,1.189,1.176,1.173,1.208;斑块平均面积分别为64.93,35.29,39.65,59.40,101.03hm2,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
邵怀勇仙巍周万村
关键词:三峡库区
不同高程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研究——以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2007年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5万地形图、1986年和2000年Landsat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高程下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差异,从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面积和速度两个方面揭示了高程与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6-2000年间林地在300~900之间增加的面积最大,草地在300~600之间减少幅度最大,建设用地在600以下增加显著,耕地在1200 m以下都都有大量减少。从变化的速度来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呈现出随高度的增加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下降的趋势,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随高程的增加而从0.26%下降到0.04%。
汤庆新周万村
较大尺度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为例被引量:11
2006年
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Arcinfo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1986-2000年间.嘉陵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此期间.除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外,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所减少,其中耕地和草地减少的幅度比较大;通过对该区斑块类型级别指标的分析.得出耕地的离散度加大,斑块形状更加不规则,复杂性增大;林地的斑块数增多,破碎度增大;而草地的破碎度下降,斑块数减少;通过对景观级别指标的分析.得出整个区域景观结构日趋破碎,复杂性和变异性都在增加。
汤庆新张宝雷周万村
关键词:土地利用
五十年来龙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通过Arcinfo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三峡库区龙河流域50 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该区斑块类型级别指标的分析,得出耕地的斑块数量从1953年的499个增加到1986年的820个而后又减少到2000年的780个,景观形状指数从1953年的52.72增加到1986年的66.64而后又减少到2000年的64.18;林地和草地的斑块数量1953-1986年增加,1986-2000年减少,破碎度也随之先增大后减小;建设用地斑块数目从1953年的24个增加到2000年的46个,景观形状指数从1953年的6.92增加到2000年的12.18。从流域景观级别上分析得到,流域内的整体斑块密度从1953年的0.56增加到1986年的0.61,而后下降到2000年的0.59,整个流域的形状指数从1953年的45.75持续增加到2000年到50.35,说明人类活动对该区的影响日益增强。
汤庆新刘子亭周万村
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不同坡度带与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研究——以巫溪县为例被引量:17
2007年
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景观面积比、分维数、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覆盖综合动态变化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巫溪县不同坡度带及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现状及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在同一坡度带及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状况不同,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坡度带及坡向带亦不同。坡度与坡向对巫溪县景观格局状况及变化存在重要影响,且该影响陡坡比缓坡变化强烈,阴坡比阳坡变化强烈。
仙巍邵怀勇周万村
关键词:三峡库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