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268)
- 作品数:11 被引量:99H指数:5
- 相关作者:贾美林照日格图郭金玲沈岳年孟根图雅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制备条件对Au/La-Mn-O催化剂低温氧化CO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法)制备系列La-Mn-O载体,用沉积-沉淀法(DP法)制备负载型金催化剂,以CO催化氧化为探针反应,对催化剂活性进行测试,并考察催化剂的制备条件(焙烧温度、制备过程中溶液的pH值、Au的负载量以及载体的种类)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用XRD、BET和AA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9,Au的理论负载量为2%,未经焙烧的Au/LaMnO3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活性,CO的最低完全转化温度为90℃.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Au/LaMnO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连续反应30 h,CO的转化率一直保持100%,放置150 d后催化剂活性稍有下降,CO的最低完全转化温度由原来的90℃升至110℃.
- 李旭图雅双成李云霞贾美林
- 关键词:CO催化氧化溶胶凝胶法
- 负载型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水溶液沉淀法制备了MgO/CeO2混合载体,并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相应Au/MgO/CeO2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表征反应,考察了载体的结构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AAS、XRD、XPS和TPR表征,分析了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载体的结构对催化剂的活性有一定影响,CeO2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MgO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不明显;XPS和TPR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均含有氧化态的金,并且和催化剂活性相关,说明Auδ(+0<δ<3)是催化剂的活性相组分。
- 海锋贾美林照日格图刘雪松
- 关键词:金催化剂CO催化氧化
- Au/CuMn催化剂对于C_3H_8还原NO催化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以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Au/CuMn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和XPS等表征,研究了Au负载量和催化剂焙烧温度对Au/CuMn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60℃烘干、Au理论负载量为3%的催化剂性能最佳,在50℃的反应条件下,NO的转化率达到72.4%,但催化剂失活较快。XPS分析显示,催化剂表面的Au3+与吸附氧物种Oads.是反应的活性中心,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氧化态Au3+与Oads.物种部分被还原,可能是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另外,反应后在催化剂表面生成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碳酸盐等物种,覆盖了活性中心,也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 郭金玲贾美林照日格图沈岳年
- 关键词:金催化剂催化剂失活
- Au/Co_3O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CO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Au/Co3O4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对C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改变载体的制备条件,得到一系列Co3O4载体,并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相应Au/Co3O4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的制备条件对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XRD,TPR和XPS表征。结果表明,载体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经沉淀-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好;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也有一定影响,分散剂的加入和微波处理均提高催化剂的活性。XPS测试结果表明,Auδ+是催化剂的活性相组分,OH-含量的增加使催化剂的活性提高;TPR结果显示活性组分Au的引入促进了载体的还原,并有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
- 海锋贾美林照日格图孟根图雅李达李彦锋
- 关键词:氧化钴一氧化碳氧化
- Cu-Mn-O催化剂的结构对丙烷还原NO反应的性能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以尿素为沉淀剂,分别用水热法和均相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Mn-O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XRD,XPS和FT-IR等表征,考察了Cu-Mn-O催化剂在无氧条件下对丙烷还原去除NO的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u-Mn-O体系的物相组成与制备方法和焙烧温度有关,并影响丙烷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当焙烧温度在500~600℃时,水热法制备的样品中的主要物相是Cu1.5Mn1.5O4和CuMn2O4;而尿素均相沉淀法样品中的主要物相为类尖晶石Cu1.5Mn1.5O4;当焙烧温度在700~900℃时,水热法样品中的主相为尖晶石CuMn2O4,而均相沉淀法中仍是Cu1.5Mn1.5O4相.因此,对水热法而言,当焙烧温度由600℃增加到700℃时,发生了Cu1.5Mn1.5O4到CuMn2O4的相变,这一相变不仅影响晶粒度和比表面积,并提高了丙烷还原NO反应的催化活性.根据XRD,XPS的实验结果和尖晶石结构的特征,得到了详细的Cu1.5Mn1.5O4和CuMn2O4的结构式,并根据得到的结构式在一定深度上解释了二者催化性能的差别.XRD结果显示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丙烷还原NO反应后,反应温度为600℃时,催化剂中的主相尖晶石结构遭到破坏,分解为MnO,CuO和Cu的混合物.这些由尖晶石分解而成的混合物在无氧条件下仍对催化反应有优异的催化活性(NO转化率达到40%).在本工作中,用FT-IR表征了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发现了大量的NO2吸附物种和少量的NO3吸附物种.这是C3H8还原NO反应的中间产物,从而进一步为"协同反应机理"提供了依据.
- 郭金玲贾美林照日格图沈岳年
- 纳米Au/Fe_2O_3-MO_x催化剂的制备及低温催化氧化CO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纳米Au/Fe2O3-MOx(M=La和Ce)系列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于CO的低温催化氧化性能,并通过XRD,BET和AA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了稀土氧化物的掺杂对Au/Fe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O2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Au/Fe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而La2O3的加入对催化剂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 孟根图雅曹星辉贾美林照日格图
- 关键词:金催化剂CO催化氧化FE2O3CEO2LA2O3
- 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对酸性红R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为改善壳聚糖的吸附性能,用苯甲醛保护壳聚糖氨基,通过与环氧氯丙烷和β-环糊精的反应合成了新的吸附剂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研究了其对偶氮染料酸性红R的吸附行为,考察了酸性红R的初始浓度、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酸性红R的浓度≤100mg/g时,合成物的吸附量随酸性红R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浓度进一步增大时,吸附量趋于平衡。合成物对酸性红R的吸附效果在pH为2~4之间最好。相比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R2=0.8476),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对酸性红R的吸附规律明显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R2=0.9977)。吸附动力学采用了准一级速率方程(R2=0.8609)和准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45)。β-环糊精接枝后的壳聚糖对酸性红R的平衡吸附容量可以提高20.2mg/g。
- 李海丰王光辉王学刚于荣汪玉庭邓南圣
- 关键词:壳聚糖Β-环糊精
- Au/Ni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CO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 2008年
- 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制备了Au/NiO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表征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制备了NiO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相应Au/NiO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和TPR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经沉积-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活性最好,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差;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也有一定影响,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加入分散剂并不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载体经微波处理后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BET结果显示负载于未经焙烧载体上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可能和催化剂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关;TPR结果显示催化剂含有氧化态的金,而且催化剂的活性与氧化态金的还原温度相关.
- 贾美林海锋照日格图王爱枝斯钦德力根
- 关键词:金催化剂氧化镍
- Au/C催化剂在乙二醛氧气氧化制乙醛酸中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分别采用浸渍法、沉积沉淀法、固定化凝胶法制备了系列Au/C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乙二醛液相氧化制乙醛酸的催化性能,并运用BET、XRD、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定化凝胶法制备的金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50℃的条件下,以空气为氧化剂,催化氧化乙二醛制备乙醛酸时,乙二醛转化率为23.9%,乙醛酸的选择性达41.5%,表明该反应能在温和的、环境友好条件下进行,但催化剂重复使用后活性有一定的下降。
- 王晓莉包双成郭探贾美林
- 关键词:AU乙二醛乙醛酸
- 制备条件对Au/LaCoO_3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CoO3,并用沉积-沉淀法(DP法)制备了Au/LaCo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溶液pH、pH调节顺序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均有一定影响.Au/LaCoO3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沉积过程中在HAuCl4溶液中先加入载体后,再调节溶液pH=8,得到的催化剂经250℃焙烧后可提高催化剂稳定性.
- 孟根图雅贾美林照日格图
- 关键词:CO催化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