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227)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 相关作者:尤丰黄晖杨剑辉黄洁英张浴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丛生盔形珊瑚的2种颜色群体共生藻组成比较
- 2011年
- 造礁石珊瑚与共生藻Symbiodinium spp.的互利共生对维护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在受到诸如水温异常等环境胁迫时,宿主珊瑚会排出体内共生藻而导致珊瑚白化直至死亡。造礁石珊瑚群体丰富的颜色对于珊瑚适应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同种造礁石珊瑚的不同群体,它们在颜色上也会有差异。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作为印度-太平洋区系常见种广泛分布于海南三亚珊瑚礁海域,不同群体的颜色相异。对绿色和褐色2种颜色的丛生盔形珊瑚群体共生藻的28S r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该珊瑚可以与C和D系群共生藻分别或同时共生。此外,丛生盔形珊瑚2种颜色群体的共生藻组成并无显著差异,表明珊瑚群体的颜色差异与共生藻的组成并无直接联系。影响珊瑚表型颜色的因素复杂,包括珊瑚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uorescent protein,GFP)、珊瑚和共生藻的各种色素等,具体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 周国伟黄晖喻子牛尤丰李秀保
-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共生藻
- 膨胀蔷薇珊瑚与壮实鹿角珊瑚的胚胎和幼虫发育被引量:13
- 2011年
- 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是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为国内首次报道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和幼体发育过程,为利用有性繁殖技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发育生物学上的理论基础。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海域的大部分珊瑚在2009年3月底至4月中发生有性繁殖行为。2009年4月11日晚采集膨胀蔷薇珊瑚Montipora turgescens和壮实鹿角珊瑚Acropora robusta自然排放的受精卵,研究其胚胎及幼虫发育的过程。通过连续观察和显微拍摄记录了2种珊瑚的受精卵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受精卵经过分裂变为桑葚胚;桑葚胚经过进一步发育变形为虾片状,进而发育成盘状幼体;盘状幼体由四周向内弯曲形成碗状的结构,进而出现原肠胚及纤毛,发育成为椭圆型或圆形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发生附着变态,长出触手,发育成珊瑚幼体。通过观察还发现,膨胀蔷薇珊瑚的卵母细胞中本身就含有黄褐色虫黄藻,壮实鹿角珊瑚的卵母细胞中没有虫黄藻,其共生的虫黄藻是在发育过程中从周围环境获得的。
- 黄洁英黄晖张浴阳杨剑辉尤丰
- 关键词:虫黄藻附着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