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92059)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高子芬周春菊时云飞黄欣李敏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ALK和c-myc基因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与c-myc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 收集原发系统性ALCL石蜡包埋组织标本72例,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ALCL肿瘤组织中ALK和c-myc基因结构与数目的变化.结果 72例ALCL中,ALK阳性者42例,40例存在涉及ALK基因的染色体易位,其中17例同时伴有ALK基因的多拷贝;ALK阴性的30例均未发现ALK基因的易位,但其中14例存在ALK基因的多拷贝.ALK基因多拷贝的发生率在ALK阳性与阴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病例中,均未发现涉及c-myc基因的染色体易位,但其中24例存在c-myc基因的多拷贝.结论 大部分ALCL伴有ALK基因的异常(75.0%).以涉及ALK基因的染色体易位最为多见(55.6%),ALK基因多拷贝也是ALCL较为常见的遗传学改变(43.1%).前者只出现于ALK阳性ALCL中,后者既可出现在ALK阳性也可出现在ALK阴性的ALCL中.ALCL中不见或罕见涉及c-myc基因的染色体易位,但c-myc基因多拷贝的现象较为常见(33.3%).
- 于冉周春菊陈刚高子芬时云飞石岩谢建兰周小鸽宫丽平
- 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分子生物学
- 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骨髓累及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骨髓累及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S-ALCL病例资料,进行骨髓活检(19例)或涂片(15例)。其中ALK(+)24例,ALK(-)10例。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6例(17.6%)S—ALCL存在骨髓累及,均经骨髓活检标本确定,15例患者骨髓涂片中均未见肿瘤累及。ALK(+)ALCL和ALK(-)ALCL骨髓累及的发生率分别为16.7%(4/24)和20.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5)。与无骨髓累及病例比较,骨髓累及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089和0.3085)。骨髓累及者肿瘤细胞以间质性分布为主[83.3%(5/6)]。生存分析统计提示伴有骨髓累及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无骨髓累及者(P=0.0407)。结论S-ALCL骨髓累及发生率低,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ALK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伴有骨髓累及的S—ALCL患者临床预后差,骨髓活检在判断S—ALCL预后中有重要意义。
- 段泽君张永红时云飞周春菊徐教生薛学敏李敏黄欣张志丽高子芬
- 关键词:骨髓免疫表型分型
-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二例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误诊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原因,提高对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HL误诊为ALCL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原位杂交EBV-EBER染色。结果2例均为年轻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临床首发症状,采取化疗后肿瘤复发而复诊。2例组织学形态均表现为具有间变特点的大细胞呈片状生长,1例肿瘤细胞淋巴窦内浸润。2例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共同特征CD30,PAX-5(+),LCA(-),其中1例EBV—EBER染色阳性。结论CHL组织学可表现为富于肿瘤细胞呈片状及淋巴窦内生长的特点,临床表现及组织形态与ALCL类似,需要鉴别。对CHL组织学形态认识不足可能是导致误诊的根本原因;PAX-5和LCA标志对于CHL和ALCL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于国华李敏黄欣孙琳王小燕赖玉梅高子芬
- 关键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