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4880003)

作品数:11 被引量:72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光辉曾丹林邱江华田永胜卢本才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氧化脱硫
  • 5篇柴油
  • 4篇脱硫研究
  • 4篇催化柴油
  • 3篇钼酸
  • 3篇微波辐射
  • 3篇磷钼酸
  • 2篇溶胶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催化
  • 2篇催化氧化
  • 1篇大型焦炉
  • 1篇对焦
  • 1篇型焦
  • 1篇烟煤
  • 1篇直馏
  • 1篇直馏柴油
  • 1篇溶剂
  • 1篇溶析
  • 1篇溶析结晶

机构

  • 10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湖南湘潭钢铁...
  • 1篇联合公司
  • 1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10篇王光辉
  • 8篇邱江华
  • 8篇曾丹林
  • 6篇田永胜
  • 3篇卢本才
  • 2篇常红兵
  • 2篇邱文杰
  • 2篇魏松波
  • 2篇周坤
  • 1篇肖江平
  • 1篇舒大凡
  • 1篇万胜
  • 1篇张胜兰
  • 1篇高芳
  • 1篇刘向勇
  • 1篇胡义
  • 1篇胡定强
  • 1篇梁治学
  • 1篇王慧
  • 1篇王可苗

传媒

  • 4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煤炭转化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辐射磷钼酸铈盐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研究微波辐射下磷钼酸铈盐催化模型油和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不同萃取条件对柴油的脱硫率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加热,微波辐射加热时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提高了4.2倍和3.8倍;在70℃和400 W微波功率下加热2 h,DBT、BT的脱除率分别为95.6%和74.8%;对m(催化剂)/m(柴油)为7.1 mg/g、H2O2初始浓度为0.44 mol/L的柴油,经70℃和4 0 0 W微波功率加热2 h,再在V(萃取剂)/V(柴油)为1/4的条件下用DMF萃取1次,柴油脱硫率为69.6%,收率为97.5%;萃取次数增加,柴油脱硫率提高,但收率明显下降。
邱江华王光辉卢本才曾丹林
关键词:微波辐射柴油氧化脱硫收率
微波辐射磷钼酸镧盐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磷钼酸镧盐催化模型油和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反应,并比较了不同萃取条件下柴油的脱硫率和回收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微波辐射加热时DBT,BT的脱除率比普通加热分别提高了7.5倍和3.9倍.二苯并噻吩和苯并噻吩的氧化反应都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70℃和400 W微波功率下,DBT,BT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94.0%和91.2%.直馏柴油氧化脱硫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剂油质量比为7.1 mg/g,H2O2初始浓度为0.44 mol/L,微波功率为400 W,反应温度为70℃和反应时间为120 m in.当V(DMF)/V(柴油)为1/4和萃取1次时,柴油脱硫率为64.5%,回收率为97.6%,当提高V(DMF)/V(柴油)或萃取次数,柴油的脱硫率提高了,但回收率却明显下降.在氧化脱硫过程中,首先过氧化氢亲核进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Mo(Ⅵ),然后氧化噻吩类形成亚砜,最后亚砜进一步被氧化生成砜.
邱江华王光辉邱文杰曾丹林
关键词:微波辐射柴油氧化脱硫反应机理
氧化度对炼焦煤工艺性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在实验室模拟自然氧化,以氧化时间作为氧化度定量的指标,研究了氧化度对炼焦煤工艺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氧化引起的煤中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度增加,炼焦煤的Vdaf未见有变化,但黏结性和结焦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随煤化度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小,同时用红外光谱分析找出了其变化的原因.
周坤王光辉王慧田永胜
关键词:炼焦煤工艺性质
煤的变质程度对焦炭性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对不同变质程度的5种烟煤进行了5 kg实验焦炉炭化实验.并就单种煤的结焦性与对应焦炭的微晶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3焦煤焦炭、焦煤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较好;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肥煤焦炭的炭结构因子(La/Lc)最小,石墨化程度最高.焦炭的真相对密度(TRD)随着La/Lc的增大而减小.
田永胜王光辉曾丹林周坤张胜兰魏松波常红兵
关键词:烟煤变质程度结焦性微晶结构
改良ADA法脱硫废液中硫氰酸钠的分离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液作为溶析剂,采用溶析结晶法从改良ADA法脱硫废液中分离硫氰酸钠。考察了结晶温度、溶析剂配比(V丙酮/V乙醇)、溶析剂/脱硫废液体积比、流加速率和搅拌速率对硫氰酸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硫氰酸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5℃,流加速率为160 mL/h,溶析剂/脱硫废液体积比为3,搅拌速率为150 r/min,溶析剂配比为V丙酮/V乙醇=2时,分离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硫氰酸钠提取率为95.37%。
王光辉万胜颜科求邱江华曾丹林田永胜
关键词:硫氰酸钠混合溶剂溶析结晶
磷钼酸季铵盐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以十八烷基三甲基磷钼酸铵作催化剂、H2O2作氧化剂,对模型油和直馏柴油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以磷钼酸季铵盐作催化剂时,二苯并噻吩(DBT)和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比磷钼酸作催化剂分别提高了5.3倍和2.4倍;在70℃下反应2.5 h,DBT、BT的脱除率分别达到100%和40.5%;动力学研究表明,DBT、BT的催化氧化反应皆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规律,其活化能分别为2 2.5 kJ/mol和62.4 kJ/mol;各反应条件对直馏柴油脱硫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在m(催化剂)/m(柴油)=1.8%、V(H2O2)/V(柴油)=2.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条件下,柴油的脱硫率达88.7%,收得率不低于99%。
邱江华王光辉曾丹林卢本才
关键词:磷钼酸季铵盐柴油氧化脱硫
微波辐射下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将苯并噻吩(BT)和二苯并噻吩(DBT)分别溶于正辛烷配成模型油,以H2O2为氧化剂,研究普通加热和微波辐射加热下磷钼酸催化模型油和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效果。分析了催化剂用量、H2O2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DBT、BT脱除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萃取条件下的柴油脱硫率和回收率。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加热下,DBT、BT的脱除率比普通加热分别提高了7.7倍和3.7倍;在70℃和400 W微波功率下,DBT、BT的脱除率分别为95.4%和62.3%;催化剂用量、H2O2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DBT、BT的氧化脱除率均有影响;v(萃取剂)/v(柴油)为1/4时,采用DMF萃取1次,柴油的脱硫率为61.8%,回收率为98.4%,萃取次数增加,柴油脱硫率提高,而回收率明显下降。
邱江华王光辉邱文杰曾丹林
关键词:微波辐射磷钼酸柴油氧化脱硫
Mn-Mo/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柴油氧化脱硫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锰离子改性的Si O2负载的磷钼酸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模型油(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和直馏柴油氧化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锰离子改性后,催化剂仍然保持了磷钼酸的Keggin型结构,其活性中心的分散度和比表面积均增加;不同反应条件对模型油的氧化脱硫均有影响,且二苯并噻吩(DBT)较苯并噻吩(BT)更易脱除。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在催化剂0.15 g,过氧化氢0.25 mL和反应温度70℃的条件下,反应时间4 h后,直馏柴油的脱硫率达90.3%,油品回收率不低于98%。
卢本才王光辉邱江华田永胜万挺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磷钼酸直馏柴油氧化脱硫
离子液体在回收模拟粗苯中噻吩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回收焦化粗苯中的噻吩,采用等物质的量的磷酸三甲酯和N-甲基咪唑反应合成离子液体,以该离子液体为萃取剂萃取脱除粗苯模拟液中的噻吩,并通过再生离子液体的方法回收噻吩。实验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离子液体与粗苯模拟液的体积比以及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等对噻吩脱除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萃取后离子液体中噻吩的回收也做了相应的探讨。结果表明:在萃取时间为30 min,萃取温度为40℃,离子液体与粗苯模拟液的体积比为1时,噻吩的脱除率达到最大值30.48%;同时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重复使用3次后脱硫性能显著下降。经过减压蒸馏再生后,离子液体的脱硫性能较之以前几乎保持不变,并且在再生的过程中可回收约66.20%的噻吩。
胡义王光辉曾丹林王可苗高芳舒大凡田永胜邱江华
关键词:离子液体萃取回收噻吩
大型焦炉煤焦油QI含量偏高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煤焦油QI进行了组成结构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煤焦油QI主要由焦粉、煤粉、热解碳和高温缩聚产物组成.煤焦油QI经氯化锌溶液浮选分离后,定量地确定了焦粉、煤粉、热解碳和高温缩聚产物在煤焦油中的含量.相关分析数据表明,无烟装煤技术7、.63 m焦炉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加热制度是造成煤焦油中QI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其中因高温作用而产生的热解碳及高分子聚合物对QI的贡献占主导地位.
胡定强王光辉田永胜曾丹林邱江华魏松波常红兵梁治学刘向勇
关键词:焦炉煤焦油喹啉不溶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