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GJ026)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 相关作者:颜其德凌晓良温家洪李升贵陈丹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 南极资源纷争及我国的相应对策被引量:10
- 2006年
- 本文对南极的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的阐述,并对南极资源可能存在的纷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种南极资源活动与环保、南极考察与资源调查以及南极资源开发和利用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最后探讨了我国在南极资源问题上应采取的基本国策和对策。
- 朱建钢颜其德凌晓良
- 关键词:纷争
-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层被引量:1
- 2005年
- 雨雪天气时人们常用伞挡风、遮雨和避雪,炎炎夏日中伞又被用于遮挡强烈的阳光,除此之外,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着多种用途。实际上在人类生息的地球上空,也撑着有一把保护地球生命的巨大保护伞——大气臭氧层。
- 颜其德康建成
- 关键词:大气臭氧层地球生命雨雪天气
- 南极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被引量:19
- 2005年
- 南极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特征——平均海拔最高、风速最大、降水量极少且极端低温,形成了严酷、纯洁而又极为敏感、脆弱和极易受到破坏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南极环境整体上表现为不均一性和不平衡特性,在南极大陆边缘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冰川和许多露岩区,成为本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带。自南极发现以来,南极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淡水等自然资源以及其内在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先后吸引着各国前往南极开展海洋捕捞与加工、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诸如废气、废水,人类足迹与交通工具压迹,造访者和车辆对野生动植物的扰动与破坏,以及物种引入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尤其是南极条约协商国逐步认识到保护南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国加强了南极考察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许可证制度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
- 凌晓良温家洪陈丹红李升贵
- 关键词:南极环境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问题南极环境野生动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环境影响评价
- 南极洲政治前景浅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南极洲的政治前景问题,即南极洲向何处去,或南极洲属于谁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的核心和实质而言,也可以说是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和南极条约体系运作的框架下,人类将如何应对和寻求解决南极洲的领土主权归属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自南极洲发现至今,乃至将来,这一问题都是各国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会历史学家们十分关注而又极难应对的棘手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富有资源的特殊性和政治背景的复杂性。时至今日,对南极洲国际事务处理和管理的最好办法,仍然是《南极条约》和南极条约协商国组织及其会议。那么,南极洲究竟属于谁呢?可以肯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很难找到肯定答案的。本文着重分析了过去和现在决定或影响南极洲政治前景的三种力量,尝试对“南极洲的政治前景”作一探索分析,以期对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有所裨益。
- 颜其德胡领太
- 关键词:政治
- 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
- 2005年
- 北极并不仅限于北极点,通常称北极地区,是指地球北极圈(北纬66°33′)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200万公里~2,其中陆地面积约800万公里~2,北冰洋面积约1 470万公里~2。北冰洋是由环北极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大陆所包围、近于封闭的冰冻海洋,为世界第4大洋,有许多边缘海,如挪威海、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等。
- 颜其德
- 关键词:全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