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4-001-004) 作品数:12 被引量:96 H指数:5 相关作者: 于鲁冀 李廷梅 范铮 刘攀龙 安树青 更多>> 相关机构: 郑州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亚硝化混合菌的固定化及去除河水NH_3-N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比较炉渣、陶粒和沸石3种吸附基质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和吸附固定微生物的效果,筛选出廉价易得的炉渣作为载体基质,同时以2%海藻酸钠(SA)和8%聚乙烯醇(PVA)混合溶液作为包埋剂,用吸附-包埋的复合方法固定具有亚硝化功能的混合微生物,并考察了该PVA-SA-炉渣小球去除河水中NH3-N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投加比0.45、温度30~40℃、振荡速度150 r/min和初始NH3-N浓度6 mg/L时,微生物可保持较高的活性,经4 h处理,复合固定化颗粒对河水中NH3-N去除率为80%左右。该吸附-包埋固定化方法对于去除NH3-N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也为河流水体净化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于鲁冀 李廷梅 杨强 吴小宁关键词:河水 NH3-N 影响因素 微生物复合固定化颗粒特征分析及去除河水氨氮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以炉渣和改性玉米芯2种基质作为吸附材料,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2种包埋剂为基本骨架,微生物为降解主体,制备得到微生物复合固定化颗粒,并分析了颗粒的物理特征、活性恢复方式、对河水中氨氮和其他氮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吸附基质对固定化颗粒的影响不同;实际河水驯化是有效的活性恢复方式;微生物复合固定化颗粒反应24h后,河水中氨氮降至1mg/L以下,河水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和TN去除率均在90%左右,对河流中氮污染的治理有一定的意义。 李廷梅 于鲁冀 范铮关键词:河水 氨氮 包埋有机缓释碳源强化二级出水的深度脱氮 被引量:2 2023年 针对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受制于进水碳氮比偏低的问题,以玉米芯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料制备有机缓释碳源处理二级出水,比较了包埋微生物(二沉池菌悬液)与非包埋情况下的脱氮表现。结果表明,当进水硝态氮为5 mg/L(低浓度),10 mg/L(中浓度)和20 mg/L(高浓度)时,包埋菌悬液是强化脱氮效率的有效手段。当处理进水硝态氮低于10 mg/L时,包埋菌悬液缓释碳源的脱氮效果均较好,硝态氮去除率达97.34%以上。当进水硝态氮大于20 mg/L时,释碳量高的碳源仍能稳定脱氮,同时因较高的碳源利用效率,包埋碳源具有最佳总氮去除,去除率为88.80%。制备包埋活性污泥菌悬液的固态缓释碳源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发泡增加碳源的比表面积,可强化脱氮微生物的附着增殖,与活性污泥微生物相比,长期运行中出现了的反硝化功能菌属Methyloversatilis,丰度为16.06%。 于鲁冀 鲁浩天 李廷梅 范鹏宇 任昆阳 彭赵旭关键词:低碳氮比 深度脱氮 包埋固定化 铁-碳缓释碳源基质强化尾水脱氮除磷 2023年 投加缓释碳源是降低低碳氮比废水总氮(TN)的有效途径。使用聚己内酯(PCL)、玉米芯(CC)和二价铁盐(FeSO_(4)、FeCl_(2))为电子供体,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骨架,经过化学交联制备了PCL-CC基质(PC)、PCL-CC-FeSO_(4)基质(PCF-S)和PCL-CC-FeCl_(2)基质(PCF-C)3种固体缓释碳源,构建了铁-碳协同脱氮除磷的反硝化滤池,并将其用于处理模拟废水,比较了PC、PCF-S和PCF-C在连续流反硝化滤池中的有机物释放特性与其强化脱氮除磷的性能。结果表明:PC、PCF-S和PCF-C 3种基质均可长期稳定释碳达48 d以上;在PCF-C与PCF-S缓释碳源滤池中,铁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2种反硝化作用的结合可显著增强滤池对氮磷的去除效果,3种碳源基质中PC反硝化潜能最好;相较于中低浓度阶段,高浓度进水阶段3种碳源滤池对氮素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脱氮效果变差,这是由于高浓度进水阶段2种PCF基质出现铁壳积累现象,其积累程度由有机物释放速率和脱氮负荷共同决定。 于鲁冀 郭智更 范鹏宇 谷立坤 李廷梅 任昆阳 彭赵旭关键词:反硝化滤池 共基质 污染河流土著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以琥珀酸钠和硫酸铵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从贾鲁河污染水体中筛选异养硝化菌,采用富集、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和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对菌种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6S r DNA分析、生理生化特性和氮转化特点对菌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水体中共分离出的63株纯菌株中,经鉴定其中3株菌为异养硝化菌,包括1株硝化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和2株门多萨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mendocina),对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1.8%、89.8%、81.4%。 刘攀龙 于鲁冀 李廷梅 范铮 陈涛关键词:异养硝化 土著菌 微污染水体异养硝化菌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5年 简述了异养硝化菌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常用的筛选方法和近年来从微污染水源中筛选出来的异养硝化菌种,并归纳异养硝化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异养硝化菌的筛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于鲁冀 刘攀龙 李廷梅 范铮关键词:异养硝化 脱氮 微污染水体 亚硝化细菌吸附-包埋固定化方法的优化及其脱氮性能 被引量:9 2015年 选用活性炭作为吸附载体,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的混合物作为包埋载体,实验发现活性炭含量、包埋载体中PVA和SA的含量、交联时间对小球的固定化效果有重要影响。设计正交实验对这4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固定化条件为:PVA、SA、A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5%、1%,交联时间为12 h;在温度30℃、p H为7、振荡速度150 r/min、处理时间48 h的条件下,固定化小球对贾鲁河河水NH3-N的去除率达到96.78%,明显高于游离菌70.29%的NH3-N去除率,具有高效去除的特点。 晋凯迪 于鲁冀 陈慧敏 李廷梅关键词:亚硝化细菌 正交实验 固定化 NH3-N 市政污水厂排污口着生型微生物的群落分布研究 2022年 为了考察市政尾水补给径流对水生态的影响,对排污口着生型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考察了微生物群落与尾水水质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尾水平均COD、NH_(4)^(+)-N和TP为地表水Ⅳ类水质时,排口富集黄杆菌、不动杆菌、伯克霍尔德菌等致病菌,以及氨氧化菌(Nitrosomonas)、反硝化菌(Lysobacter)、聚磷菌(Enterobacte)等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尾水平均COD、TN与聚磷菌丰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和-0.909),TN与反硝化除磷菌(Xanthomonadaceae)丰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4)。排口附近不利于富集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等反硝化菌,受纳水体中的NO_(3)^(-)-N难以靠尾水中的微生物降解。 彭赵旭 李莹 李廷梅 牛咏晴 刘明辉 秦静 刘奥 于鲁冀关键词:排污口 微生物群落 生态修复 重金属在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用灼烧法测定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贾鲁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贾鲁河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As、Cu、Ni、Zn的含量比2004年淮河表层沉积物中相应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重金属污染程度为:As>Cu>Zn>Pb>Ni>Cr。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对重金属来源的确定,发现前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8.85%和19.74%,污染来源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工农业、生活排污的点源污染,自然变化对沉积物的影响,岩石风化与侵蚀过程和有机质降解矿化的内源污染。 祝迪迪 赵长坡 张艳 张菁 洪超 付杰 朱海亮 安树青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表层沉积物 污染评价 污染来源 不同基质组合及水力停留时间下垂直流人工湿地的除污效果 被引量:48 2016年 对人工湿地基质进行合理组配并选取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并减少运行成本。选取火山石、粗炉渣、牡蛎壳3种基质,通过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试验考察5种体积比的基质组合(分层装填1∶1∶1、2∶1∶1、1∶2∶1、1∶1∶2,混合装填1∶1∶1;分别编号为A、B、C、D、E)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2、4、6、8、10 h)下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基质组合的装填方式对系统净污效果的影响极显著,分层装填的基质组合A的净污效果显著优于混合装填的基质组合E;不同体积配比的基质组合A、B、C、D对COD、NH_4^+-N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对TN、TP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显著;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净污效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可有效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此外,COD、TN、TP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有显著提高但到达最大值后有所下降;对NH_4^+-N而言,不同基质组合受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较大,无统一的最佳停留时间。基质组合和水力停留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找出基质组合及水力停留时间的各自最优条件对于实际工程中的湿地除污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毓媛 曹晨亮 任丽君 田爽 李宁 安树青 冷欣关键词:人工湿地 水力停留时间 除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