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6008)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高正明李志鹏刘心洪闵健陈文民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连续高速分散混合器内的微观混合性能被引量:4
- 2008年
- 采用碘化物-碘酸盐平行竞争反应作为工作体系,对连续高速分散混合器(CRS)内的微观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着重考察了加料时间、转子转速、定子结构等因素对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RS内微观混合特征时间在1.48×10^-4~1.48×10^-5s范围内,远小于常规的搅拌反应器。在转速为1200~1800 r/min范围内,离集指数随转速增加而上升;转速超过1800 r/min之后离集指数则随转速增加而下降。
- 张占元闵健高正明
- 采用大涡PIV方法研究搅拌槽内湍流动能耗散率被引量:17
- 2008年
- 在槽径为0.476m的六直叶涡轮桨搅拌槽内,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桨叶区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桨叶区的平均流速和湍流动能(k)分布,采用大涡PIV方法对湍流动能耗散率(ε)分布进行了估算,计算了ε与k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大涡PIV方法能有效地估算ε分布;桨叶区的射流向上倾斜,两尾涡分布于射流两侧,射流的倾角和两尾涡中心间距随射流向壁面运动而变化,射流倾角先增大再减小,相位角θ=40o时达到最大值13.2o,两尾涡中心间距先减小再增大,θ=20o时达到最小值0.0387(用槽径T无因次化);湍流动能和湍流动能耗散率峰值均位于尾涡靠近射流的区域;湍流动能和湍流动能耗散率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363,射流核心区相关系数小于周边区域.
- 刘心洪闵健潘春妹高正明陈文民
- 关键词:大涡模拟尾涡相关系数
- 涡轮桨搅拌槽内流动及尾涡特性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颗粒成像测速仪(PIV),实验测定了相同功率下两种不同叶片长度的六直叶涡轮桨(RT桨)的流动场,分析了叶片长度对液相速率、湍流动能和尾涡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桨叶离底距离对尾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速率分布差别不大,而长桨叶的轴向速率大于短桨叶,最大相差达40%。对于湍流动能,二者在近桨叶区数值相近,但在远桨叶区长叶桨较短叶桨的湍动要强,最大差值30%;对于尾涡特性,上下尾涡发展轨迹、涡量大小是不对称的,下尾涡较上尾涡发展稍快,且涡量较大,涡量大20%左右。
- 程先明李志鹏高正明刘心洪
- 关键词:流场尾涡搅拌槽
- 双层翼型桨搅拌槽内流动特性的PIV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在直径0.476m的搅拌槽内,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双层三叶CBY翼型桨搅拌槽内的流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层间距、浸没深度和离底高度等参数对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距H_2≤0.6T(T为搅拌槽直径)时,槽内可形成整体的轴向循环流动,H_2≥0.7T时槽内将产生分区流动现象.浸没深度对桨叶排出流区域的速度影响很小.降低下层桨的离底高度能加强下层桨的径向流动,并增大上层桨叶轮区和循环区流体的轴向流动.
- 郭欣李志鹏高正明
- 关键词:流场搅拌槽
- T型撞击流混合器内流动特性的PIV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入射管直径为3mm、混合腔直径为16mm的T型撞击流混合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速比和撞击轴线上方空间条件下混合腔内的速度和湍流动能分布.结果表明,在相同入射管直径和流速下,撞击驻点位于混合腔中心处,无因次化的速度和湍流动能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高湍流动能区主要集中在撞击点附近区域,其无因次化数值是传统Rushton涡轮搅拌槽叶端处的3倍.流速比对撞击驻点位置影响显著;减小撞击轴线上方空间可增加高湍流动能分布区域,利于物料混合.
- 王端李志鹏高正明黄家琪
- 关键词:粒子图像测速
- 电解质对搅拌反应器中气-液分散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在直径为0.48m的椭圆底搅拌槽中,采用以半椭圆管盘式涡轮桨为底桨、上提操作的宽叶翼形桨为中、上层桨的三层组合桨,研究了硫酸钠溶液浓度对搅拌功率和气含率等气液分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功率需求(Pg/P0)随硫酸钠溶液浓度升高而下降,但当其浓度大于0.2mol/L时,Pg/P0几乎不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随体系温度升高,Pg/P0上升,但上升幅度略小于去离子水体系.气含率随硫酸钠溶液浓度增加而提高,但增幅逐渐减缓,硫酸钠浓度为0.5mol/L时气含率比去离子水体系增大约47%.随温度升高,气含率有所下降,温度由24℃升至68℃,非凝并体系中整体气含率平均减小11%,而在凝并体系中减小约40%.
- 赵鉴楚包雨云高正明
- 关键词:气含率气液两相搅拌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