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3G036)
-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5
- 相关作者:马涛李鸣冲苗德海王伟更多>>
- 相关机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隧道工程饱水充填型溶洞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研究目的: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978"大型富水溶洞充填物为饱水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碎石、块石及孤石,颗粒细、含水量高、强度低、施工风险大。通过本研究,拟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结构合理的支护体系。研究结论:(1)超前帷幕注浆能够起到改良土体、堵水的效果,对充填型溶洞加固效果显著,可以大幅度降低充填物含水率、改善物理力学指标,为顺利开挖创造有利条件,是溶洞处理有效的手段;(2)溶洞段采用双层喷混凝土支护形式的初期支护,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分担了大部分围岩压力,大大降低了传递至二次衬砌上的荷载;(3)鉴于岩溶水的季节性很强,在雨季地表强降雨的补给下,溶洞内水位会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因此隧道二次衬砌应预留抵抗高水压的安全储备,以保证运营安全。
- 马涛
- 关键词:隧道工程溶洞注浆加固支护结构
- 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被引量:5
- 2010年
- 介绍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原理、系统构成、方法及组织管理机构,提出以控制高风险为纲,保证施工、运营安全为目的动态设计理念,通过云雾山隧道"+617"溶洞群的动态设计实例,论述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案形成与评价、方案决策与实施、安全监测与验证等动态设计的主要内容,经过宜万铁路5座Ⅰ级风险隧道动态设计工程实践,实现复杂岩溶隧道高风险的控制,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 苗德海马涛王伟李鸣冲
- 关键词:宜万铁路隧道工程动态设计
- 宜万铁路隧道工程特点及设计对策被引量:7
- 2010年
- 宜万铁路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全线共分布有159座隧道,总长338.7 km,左线隧线比高达60%,全线不良地质众多,岩溶、岩溶水、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煤层瓦斯等普遍分布,特别是70%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地区,岩溶发育规模、多样性、突水突泥的风险程度及工程处理难度为国内外罕见,为此开展复杂隧道风险分级、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排水减压、注浆、特殊结构设计、可维护防排水系统、防灾报警系统及安全性监测等研究工作,有效控制了复杂隧道的高风险,实现了复杂艰险山区隧道修建技术的突破。
- 苗德海马涛王伟李鸣冲
- 关键词:宜万铁路隧道工程岩溶注浆
- 宜万铁路龙麟宫隧道穿越大型半充填溶洞综合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19
- 2010年
- 宜万铁路龙麟宫隧道DK231+700~DK231+800段大型半充填溶洞纵向长100 m,横向宽100 m,溶洞规模宏大、各段形态各异,隧道整个洞身均位于溶洞内。设计采用立柱支顶与锚喷网结合的溶洞防护方案,防止了溶洞顶板大面积剥落、垮塌,为下部安全施工提供必要条件;根据溶洞与隧道的不同空间关系,采用了复合地基+整体结构、单压式结构及框架结构等特殊隧道结构;针对隧底溶洞充填物承载力偏低的问题,采用了换填、钢管桩注浆加固及深孔注浆加固的措施,提高了承载力,减小了工后沉降。经过2年多的连续监测,溶洞顶板、隧道结构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说明处理方案安全、可靠。
- 李鸣冲
- 关键词:宜万铁路岩溶隧道溶洞特殊结构
- 宜万铁路龙麟宫隧道1号大型溶洞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宜万铁路龙麟宫隧道1号大型溶洞底轴长171 m,宽65m,高约100 m,容量超过5.0×105m3,溶洞规模宏大,整体呈葫芦形,隧道整个洞身均位于溶洞内。经过多方案比选,设计采用的"路基+明洞"方案充分利用了边坡刷方所落下的岩块,避免了大量砟量倒运,施工工艺简单,结构安全可靠。为避免高填路基产生过多工后沉降,设计采用了强夯+注浆加固的综合地基处理方案,并在隧道结构设计中预留了部分工后沉降空间,保证了结构及运营安全。
- 马涛
- 关键词:宜万铁路隧道工程溶洞强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