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461)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伟杨辉邱克军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OHDA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及评估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应用6-OHDA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并对不同剂量6-OHDA制作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12μl单点、8μl单点、4μl单点、8μl双点和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法,分别行左侧纹状体区相应剂量6-OHDA单点及双点注射,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化。结果双点组大鼠模型病死率高于其余各组,12μl单点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于其余各组,行为学检测见各单点组随6-OHDA剂量增加,其异常行为出现率增高;免疫组化检测各单点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但12μl单点组与双点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纹状体区对6-OHDA损伤存在剂量依赖性,12μl单点注射方法优于双点注射法。
- 张伟杨辉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大鼠模型6-羟基多巴胺纹状体
- SD大鼠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构建(英文)
- 2007年
-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患病率及致残率呈上升趋势。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神经病理学研究及基因水平分析,一般认为PD的病因及其病理损伤过程是多因素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毒素、氧化应激、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等。对疾病分子水平变化的研究,不但为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资料,而且还能为其治疗开辟新的途径。然而目前对PD分子水平所知尚少,因此,揭示PD分子病理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构建偏侧帕金森病SD大鼠纹状体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并筛选出一些可能参与PD病理损伤过程的基因,为PD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行SD大鼠纹状体区立体定向注射6-OHDA制备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连接T载体构建文库,转化扩增后随机挑取白色克隆行菌落PCR鉴定;利用反Northern杂交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通过序列测定后与Genebank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消减文库扩增获得1500余个白色阳性克隆,随机挑取95个行PCR扩增,81%的克隆中有100~600bp的插入片段,经反Northern杂交筛选出12个差异表达基因。结论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成功制备偏侧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利用SSH法及T/A克隆技术成功构建偏侧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
- 张伟邱克军杨辉
- 关键词:帕金森病CDNA文库SD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