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97) 作品数:20 被引量:41 H指数:5 相关作者: 朱万龙 王政昆 章迪 高文荣 沐远 更多>> 相关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市海口林场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更多>>
限食程度对大绒鼠体重和产热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为阐明动物应对食物短缺的能量学对策,将成年大绒鼠按自由取食量的90%、80%和70%限食4周。测定了不同限食程度下大绒鼠的存活率、体重、体脂含量、血清瘦素浓度、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结果发现,90%限食驯化4周后,动物没有死亡,80%限食驯化4周后,存活率为90%,而70%限食驯化4周后,存活率仅为60%。限食使大绒鼠体重、体脂含量、血清瘦素浓度、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降低。血清瘦素浓度与体重、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在限食条件下,大绒鼠主要通过降低体重、基础代谢率和产热的能量支出以及动用体内脂肪以应对食物资源短缺的环境条件,符合"代谢率转换"假说。瘦素作为饥饿信号可能参与了限食条件下大绒鼠能量代谢和体重的适应性调节。 杨盛昌 朱万龙 郑佳 章迪 沐远 王政昆关键词:食物限制 血清瘦素 产热 大绒鼠 季节性模拟对大绒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本实验主要阐明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在季节性模拟过程中体质量调节和能量代谢的变化。实验组大绒鼠在模拟夏季环境中(25℃,16L∶8D)驯化14 d后转入模拟冬季环境中(5℃,8L∶16D)驯化8 d,实验中每隔1 d测定大绒鼠的体质量、摄食量,每隔7 d测定其静止代谢率,实验结束后测定体脂含量和血清瘦素浓度。结果表明:季节性模拟条件下大绒鼠的体质量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1,P<0.05),22 d后实验组体质量比对照组下降12.54%;摄食量变化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8.850,P<0.01),22 d后实验组摄食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58.23%;静止代谢率变化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9.969,P<0.01),22 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82.22%;体脂含量和血清瘦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大绒鼠在模拟夏季转冬季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降低体质量、增加摄食量和产热等来适应冷环境的胁迫。此外,瘦素有可能参与了大绒鼠在该环境下的体质量调节。 杨涛 付家豪 陈金龙 叶芳艳 左木林 侯东敏 朱万龙关键词:大绒鼠 能量代谢 瘦素 中缅树鼩头骨及下臼齿几何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0 2013年 共选取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190个中缅树鼩头骨和32颗臼齿(第二、第三下臼齿),运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其头骨侧面、腹面、背面及下颌侧面的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薄片样条分析,同时运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头骨和臼齿进行多维尺度分析,以探讨头骨及臼齿形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头骨侧面在研究多种群头骨形态时更适宜,更有参考价值;经过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形变多集中在鼻骨和臼齿,这可能与中缅树鼩生存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相适应;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中缅树鼩头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同时,对臼齿的分析显示,臼齿形态具有地区差异,这种变化可能与中缅树鼩生活环境的经度和纬度有关。综上,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中缅树鼩的头骨具有形态变异,并且差异仅仅发生在种群水平,这可能反映了其对特定生态环境的形态适应。 朱万龙 贾婷 黄春梅 王政昆关键词:中缅树鼩 头骨 臼齿 云南4个地区高山姬鼠线粒体控制区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对云南4个种群3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905 bp的核苷酸序列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探讨了高山姬鼠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化。在905 bp D-loop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共发现了57个变异位点(全变异的6.30%),共定义了23个单倍型,其中有一个单倍型(Hap1)为横断山3个种群(中甸、丽江和剑川)所共享,其余22个单倍型均为各个种群所特有。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3.7%,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6.3%。FST统计结果表明,除昆明种群和横断山种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它地理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昆明种群与横断山种群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朱万龙 姜文秀 王政昆关键词:高山姬鼠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分化 昆虫对扩散前石栎属种子捕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明昆虫对扩散前石栎属种子捕食的影响,对云南哀牢山地区的三种石栎属种子的虫蛀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象甲、雪片象和瘿蜂三种昆虫为石栎属种子扩散前的主要捕食者。比较对扩散前昆虫对三种种子捕食的影响,象甲是该地区石栎属种子的影响较大,而雪片象和瘿蜂的影响较小。所以分析可知扩散前昆虫对石栎属种子的捕食可能对其种子命运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朱万龙 侯东敏 章迪 王政昆关键词:昆虫 种子扩散 捕食 横断山区三种小型哺乳动物代谢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5年 代谢率是生理生态学中的重要指标,能反映不同物种和个体之间的能量消耗水平,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不同的物理和生物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动物的代谢特征。本文综述了体重和温度对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中缅树鼩、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代谢率的影响,比较了3种小型哺乳动物与其它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异同点,并给出了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一些特殊的代谢特征。最后,通过比较代谢产热特征探讨了中缅树鼩的起源问题。 王政昆 高文荣 朱万龙关键词:小型哺乳动物 代谢特征 低温暴露对大绒鼠和高山姬鼠最大代谢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了栖息于横断山区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低温暴露条件下最大代谢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在低温驯化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冷驯化组高山姬鼠的最大代谢率均高于大绒鼠,两种啮齿类动物冬季的呼吸因子(MMR/MR)在小型哺乳动物中较低。低温暴露后,两种啮齿类动物的呼吸因子增加。以上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冷诱导最大代谢率的差异可能说明:这两种啮齿类动物在面对低温时很有可能采取了不同的生理对策来适应。 朱万龙 王政昆关键词:大绒鼠 高山姬鼠 最大代谢率 云南4个地区高山姬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云南昆明、中甸、丽江和剑川4个种群(n=43)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了该地区高山姬鼠种群的遗传分化。在1 140 bp Cyt b基因序列中,有50个变异位点(占全变异的4.38%),定义了22个单倍型。在4个种群中,昆明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最高。分子变异分析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0.2%,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9.8%。FST分析表明,除中甸种群和丽江种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种群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22个单倍型在系统发生树中明显聚为两支(A和B),进化网络关系显示昆明种群处于进化分支最末端,推测种群进化方向可能从横断山地区到昆明地区,支持了姬鼠属从北向南扩散的理论。 朱万龙 姜文秀 王政昆关键词:高山姬鼠 细胞色素B 遗传分化 高山姬鼠热中性区和蒸发失水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3 2016年 主要研究了不同季节高山姬鼠的热中性区和蒸发失水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季高山姬鼠的热中性区为20~27.5℃,夏季为22.5~27.5℃,高山姬鼠夏季的体重、体温、蒸发失水、蒸发失水与代谢率的比率、蒸发热散失占总产热的比率显著高于冬季。冬季的基础代谢率、代谢水产生和蒸发失水比率显著高于夏季。以上结果说明高山姬鼠在冬季热中性区下临界点的转移和代谢率、温度有关,而热中性区上临界点和环境温度无关,说明冬季热中性区下临界点的转移是其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一种重要策略;同时在冬季通过降低肺皮蒸发失水量、降低蒸发热散失占总产热的比率等来适应冬季低温干燥的环境。 朱万龙 孙舒然 陈金龙 蔡金红 张浩 孟丽华 王政昆关键词:高山姬鼠 蒸发失水 中缅树鼩解偶联蛋白-1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与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解偶联蛋白-1 (UCP1)是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产热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褐色脂肪组织(BAT)的产热调节和能量代谢来维持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本研究通过设计简并引物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BAT中成功获得444 bp UCP1 cDNA核心片段。推测其氨基酸序列为148个氨基酸;经结构功能分析发现,此段氨基酸序列具有32 bp UCPs 共同具有的同源序列,具有13 bp中缅树鼩BAT UCP1的特异性序列;进行氨基酸同源性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中缅树鼩与小家鼠、褐家鼠、灰仓鼠、家兔、马、猫、牛、海象、黑猩猩和大熊猫UCP1的同源性分别为80%、81%、82%、86%、85%、86%、89%、87%、83%和88%。结果表明:UCP1编码区在哺乳动物中具有较高保守性,提示UCP1在脊椎动物中扮演着重要的生理角色。 高文荣 朱万龙关键词:中缅树鼩 CDNA 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