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6012)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倪建宇刘小涯周怀阳张美潘建明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沉积物
  • 3篇间隙水
  • 2篇有机碳
  • 2篇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组成
  • 1篇多金属结核
  • 1篇营养盐
  • 1篇溶解态
  • 1篇溶解有机碳
  • 1篇通量
  • 1篇配位
  • 1篇配位体
  • 1篇剖面分布
  • 1篇秋季
  • 1篇南海表层沉积...
  • 1篇颗粒物
  • 1篇海表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柏林工业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倪建宇
  • 3篇刘小涯
  • 3篇周怀阳
  • 2篇张美
  • 1篇王正方
  • 1篇周青松
  • 1篇林以安
  • 1篇曾江宁
  • 1篇郑平
  • 1篇扈传昱
  • 1篇潘建明
  • 1篇吕海燕
  • 1篇王方国

传媒

  • 3篇海洋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间隙水中铜、锰、镍的分布规律被引量:4
2003年
通过对东北太平洋海域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间隙水中铜、锰、镍等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表明,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16~8.61μg/dm^3之间;铜和镍则主要与表层海水的初级生产力有关,研究区内间隙水中铜和镍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6~20.8和0.80~3.12μg/dm^3,且这些元素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均存在最大浓度梯度.利用“Fick扩散定律”计算表明,锰在研究区主要是从上覆海水向沉积物扩散,是沉积物中锰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铜和镍则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海水扩散,是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主要来源。与表层海水中铜和镍向底层海水的输送通量计算结果相比,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含量主要受沉积物的控制.
倪建宇GRUPE BerndMAGGIULLI Michael周怀阳
关键词:间隙水
赤道东北太平洋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剖面分布及其海底扩散通量被引量:8
2005年
对赤道东北太平洋海域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等营养盐的剖面分布三个航次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在采样深度内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以硝化作用为主。在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都存在着极陡的浓度梯度,Fick扩散定理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海底扩散通量分别为-886.45~42.62μmol/(m2·d)、-3.04~5.83μmol/(m2·d)和-189.43~21.05μmol/(m2·d),且硅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是从沉积物向底层水体扩散,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来源之一;研究区内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海底扩散通量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沉积环境的改变有关。
倪建宇Michael Maggiulli刘小涯王方国周怀阳
关键词:营养盐海底表层沉积物间隙水
近岸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铅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1999年10月采自浙江省三门湾健跳港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铅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中游离态铅的浓度为2.2 nmol/dm3,有机配位态则可分为两类,即PbL1和PbL2;两类有机配位体条件稳定常数的对数(logKpcobnLd1,pb2+和logKpcobnLd2,pb2+)分别为8.4和9.1;两类有机配位体浓度(L1和L2)分别为37.4 nmol/dm3和52.7 nmol/dm3,将上述结果与以往三门湾海区研究中海洋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和不同介质中铅含量进行对比可知,浙江三门湾健跳港海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铅浓度对海洋生物是安全的,但个别底栖生物物种中较高的铅含量已影响到人类的食用安全。
曾江宁周青松吕海燕王正方郑平
关键词:配位体
秋季黄海和东海海域沉降颗粒物及其地球化学组成被引量:5
2006年
倪建宇张美刘小涯林以安
关键词:沉降颗粒物地球化学组成沉降通量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被引量:14
2006年
分析了南海东部5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铝以及有机碳和生物硅等生源物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研究区的北部陆架区出现高值,而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则最低;生物硅的平面分布则表现为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低沉积速率区出现高值,而低值则出现在高沉积速率的北部海域;生物钡的平面分布与生物硅的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出现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区,且表现出自北而南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研究区内初级生产力表现为从北向南增加的趋势,而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也呈现相似的趋势,表明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和上层水体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与有机碳呈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生物硅显著相关,且生物钡和生物硅与水深的相关性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采用沉积物中生物钡含量研究南海上层水体初级生产力时应谨慎对待。
倪建宇潘建明扈传昱刘小涯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初级生产力
赤道东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06年
分析了赤道东北太平洋海域沉积物中Ba、Ti、Al和有机碳(Corg)的含量。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钡为0.198%~0.792%;采用标准陆源物质扣除法获得的生物钡(Babip)的含量为0.162%~0.764%,占沉积物中总钡含量的81.6%~96.5%,平均为88.7%,其在沉积物中的分布表现为上部一致,下部变化较大;有机碳(Corg)的含量为0.18%~0.58%,并表现为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沉积物中Ba‰/Ti的比值表现为东区高于西区,且向高纬度降低的特点,而沉积物中Corg/Ti和Babio/Ti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钡可能和上层海洋生产力的相关性不明显。
倪建宇张美周怀阳
关键词:有机碳
赤道东北太平洋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07年
倪建宇MAGGIULLI Michael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间隙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