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131) 作品数:32 被引量:203 H指数:8 相关作者: 徐兆礼 陈佳杰 孙鲁峰 阙江龙 徐佳奕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 国家海洋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天文地球 更多>>
三沙湾浮游动物群落对水团季节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2014年 三沙湾口小腹大,为我国典型亚热带海湾,受湾内外不同水团影响,其浮游动物生态类群不同季节变化显著,对研究浮游动物群落适盐性受湾外水团和湾顶大陆径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三沙湾海域2010年6月、8月、10月和2011年4月、5月共5个航次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种数和丰度的时空分布,重点分析了其适盐性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湾内外不同水团交替变化对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结构的影响.共鉴定浮游动物71种,其中近海种36种,外海种34种,热带大洋种1种;4月和5月,近海种种数比例分别为94.12%和78.95%,近海种丰度比例分别为98.46%和97.57%;6月、8月和10月,近海种种数比例分别为51.11%、42.86%和42.42%,近海种丰度比例分别为82.88%、40.07%和53.24%.研究表明,4月和5月,因受湾外浙闽沿岸流和湾内大陆径流影响,浮游动物以近海种为主,空间分布差异较小;6月、8月和10月,主要受湾外台湾暖流影响,大量外海种在湾内水域出现,并且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由湾内至湾外浮游动物外海种种数和丰度比例逐渐增大的趋势. 徐佳奕 刘守海 徐兆礼 孙鲁峰 陈佳杰关键词:浮游动物 水团 生态类群 春季我国不同纬度河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趋势 被引量:8 2016年 根据2010-2012年春季由南向北河口海域:北仑河口、九龙江口、瓯江口、长江口和灌河口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通过比较不同纬度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H′)、物种更替率(R)和群落相似系数(S),探讨了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沿着不同纬度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自南向北5个河口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浮游动物区系。北仑河口和九龙江口为南部亚热带区系,位于亚热带海域,以亚热带种为主,H′分别为1.01和2.18,两河口之间R值为65.52%,S值为51.28%;瓯江口和长江口为中部过渡区系,位于亚热带和温带过渡海域,亚热带种和暖温带种是主要出现的种类,H′分别为1.31和1.86,两河口之间R值为58.33%,S值为58.82%;灌河口单独为北部温带区系,位于温带海域,暖温带种是主要出现的种类,H′值为1.19,与其余河口物种更替率均高于80.00%,群落相似系数均低于32.00%;表明群落结构由南到北的变化非常显著。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不同河口之间浮游动物的物种更替率与纬度差(两河口所处纬度的差值,ΔN)呈正相关关系(R=0.026ΔN+0.608,p=0.002);群落相似系数与纬度差呈负相关关系(S=0.034ΔN+0.578,p=0.001)。春季,我国不同纬度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影响各河口的水温和水团存在较大差别所致。 卢伍阳 马增岭 徐兆礼 高倩关键词:浮游动物 群落 纬度 台湾海峡中部近海虾类数量和优势种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2009年11、2010年4月和8月台湾海峡中部近海海域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该海域水文情况,研究台湾海峡中部近海虾类在春、夏和秋季的资源密度、平面分布和优势种。结果表明:虾类资源重量密度表现为秋季(135.45 kg/km2)>春季(96.77 kg/km2)>夏季(88.02 kg/km2),尾数密度表现为夏季(34.55×103 ind/km2)>秋季(33.65×103 ind/km2)>春季(18.95×103 ind/km2)。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该海域虾类春秋季的优势种均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哈氏仿对虾的IRI值分别为6 733.05和10 552.82,周氏新对虾IRI值分别为10 536.11和5 981.94,夏季优势种为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IRI=6 242.29)、哈氏仿对虾(IRI=4 236.10)和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IRI=1 999.67)。通过贡献率β值,调查海域虾类总密度变化与主要优势种虾类密度变化密切相关,春季优势种周氏新对虾对总重量和尾数的贡献率β值分别为1.11和0.84,秋季哈氏仿对虾的贡献率β值分别为0.74和0.78,各季节虾类总密度主要与优势种密度的平面分布规律一致。这是因为该海域虾类以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水团对总密度分布的影响不明显。调查海域夏秋季资源密度高于附近瓯江口海域资源密度。主要的经济种类为哈氏仿对虾、鹰爪虾和中华管鞭虾,因此台湾海峡中部虾类渔场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阙江龙 徐兆礼 陈佳杰关键词:虾类 优势种 渔场 密度分布 北部湾西北部近海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根据2012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进一步结合同步测定的水文情况,探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的鱼类资源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共鉴定鱼类125种,鱼类资源质量密度夏季(402.46kg/km^2)>春季(343.22kg/km^2)>秋季(145.13kg/km^2)>冬季(53.99kg/km^2);尾数密度春季(84.34×10~3尾/km^2)>夏季(51.54×10~3尾/km^2)>秋季(26.53×10~3尾/km^2)>冬季(16.81×10~3尾/km^2);平均体长、体质量分别在春季和夏季最大,分别为7.15cm和7.65g;幼体比在夏季最高,为85.86%。从时间上看,春、夏季的鱼类资源密度大于秋、冬季,从空间上看,沿岸水域的资源密度大于近海水域,这与该水域各水团随季节变化的消长密切相关。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各季节的优势种,二长棘鲷是夏季最重要的优势种,同时也是春、夏、秋3季的共有优势种。通过贡献率β值可知,该区域鱼类总密度变化与主要优势种变化关系密切,且调查海域多为规格较小的幼鱼,其为北部湾渔场重要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对整个北部湾鱼类资源的补充具有重要的作用。 傅昕龙 徐兆礼 阙江龙 严太亮关键词:鱼类资源 优势种 长江口南支、北支、北港及口外水域浮游动物群聚相似性 被引量:6 2016年 依据2009—2010年春、秋季在长江口南支、北支、北港以及口外水域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基于聚类、排序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长江口不同水域的浮游动物群聚进行相似性分析。春季,长江口水域的浮游动物群聚在40%相似性程度上可以明显分为口外和口内两组,分别记为Ⅰ、Ⅱ组。位于口外水域的I组受外海水团和长江径流的影响,浮游动物以近海种、沿岸种和河口种为主,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35.30ind/m^3)、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34.59 ind/m^3)、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42.46 ind/m^3)。位于长江口内的Ⅱ组可以进一步分为Ⅱ-1、Ⅱ-2和Ⅱ-3三个组。受长江径流的影响,口内水域的的浮游动物群聚以河口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秋季,长江口水域可明显分为Ⅲ、Ⅳ、Ⅴ、Ⅵ4个组,由于外海势力和长江径流都增大,导致不同水域的水环境差异更大,浮游动物群聚的差异也相对增大。其中,Ⅲ组(北港水域)以河口种为主,主要种类为虫肢歪水蚤,丰度为3.08个/m^3;Ⅳ组(北支水域)因受长江径流影响较小,盐度较高,以沿岸种为主,主要种类为针刺拟哲水蚤(Euconchoecia aculeata),丰度为4.97个/m^3;Ⅴ组(口外水域)受外海水团和台湾暖流的影响,以外海种和近海种为主,外海种主要有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等,近海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等;受长江径流的强烈影响,Ⅵ组(南支水域)以淡水种为主,主要种类为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其优势度高达0.93,是该水域的关键种。可以看出,盐度和水团是导致长江口浮游动物群聚在不同水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 殷晓龙 徐兆礼关键词:长江口 浮游动物 水团 吕泗渔场沿岸海域春夏季虾类群落特征 被引量:15 2014年 为研究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利用2010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吕泗渔场沿岸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吕泗渔场沿海海域春夏两季共出现虾类18种,其中春季11种,夏季15种;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和鲜明鼓虾,夏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研究表明: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春季以暖温性生态类群为主,夏季以暖水性生态类群为主。吕泗渔场沿岸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调查海域的外侧。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的群聚类型进行了讨论,吕泗渔场沿岸虾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差异显著,水团变化、地形、水深是导致吕泗渔场沿岸海域春夏季虾类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徐捷 陈佳杰 徐兆礼关键词:虾类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夏季闽江口和椒江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2008年9月在闽江口水域和2010年8月在椒江口水域的调查资料,对两个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优势种和生态适应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夏季闽江口海域和椒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区别及其组成受水团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椒江口受上升流的影响出现13个暖温带种,导致椒江口(44)水域浮游动物种类数要大于闽江口(36);闽江口海域夏季主要受到台湾暖流的影响,6个优势种全部为亚热带种,椒江口有7个优势种,包括4个亚热带种和3个暖温带种;从适温性上看,闽江口和椒江口均主要以亚热带种为主,椒江口由于上升流的原因出现较多数量的暖温带种,从适盐性上看,椒江口主要以近海种为主,闽江口主要以外海种为主,这是闽江口和椒江口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的主要差异;闽江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到台湾暖流和沿岸流的影响,而椒江口主要受到浙江近海上升流和沿岸流的影响,通过对两个河口群落结构的比较和生态适应差异的分析,表明水团是各自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剑 张宇 徐兆礼 陈佳杰关键词:浮游动物 群落 生态类群 水团 苏北浅滩辐射沙洲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013年 为探讨浅滩沙脊潮沟系统特殊的地形对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的影响,根据苏北浅滩中部2010年11月(秋季)、2011年5月(春季)辐射沙洲北部,以及2011年11月(秋季)辐射沙洲南部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分析这一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25属81种,硅藻从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都占绝对优势.2010年秋季(北部)、2011年春季(北部)和2011年秋季(南部)浮游植物细胞平均丰度分别为351.74、126.52、240.44 cells/mL.从丰度平面分布可看出,受苏北浅滩沙脊潮沟系统特殊的地形以及变化复杂的潮流场共同影响,个别优势种呈现明显的聚集特性.秋季南部海域细弱圆筛藻优势度为0.49,显著高于其他优势种,其平均丰度(123.88 cells/mL)也高于其他优势种平均丰度的总和,成为秋季南部海域的绝对优势种.优势种的聚集特性使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南、北部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表现为潮沟内高于沙脊,特别是潮流汇集区附近的潮沟末端站位丰度更高,即沟底>中部>沟口.浮游植物丰度水平分布与优势种特征关系密切,南部海域与北部海域优势种差异较大,与南北海域分属不同潮波系统控制有关.多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浮游植物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不密切,而沙脊潮沟系统地形和潮流特征,造成了浮游植物在不同环境水体的聚集,是这一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 康伟 孙岳 孙鲁峰 徐兆礼 阙江龙关键词:浮游植物 中肋骨条藻 沙脊 Distribution of Dominant Zooplankton Species Along a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China Sea During Spring 被引量:4 2016年 Dominant species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vary with latitude. Though China possesses a vast coastal area in northwestern Pacific, studies on the latitudinal dominant species gradient are rare. We collected zooplankton samples from Haizhou Bay(34.56?–35.19?N, 119.51?–120.30?E), Yueqing Bay(28.14?–28.38?N, 121.10?–121.21?E) and Dongshan Bay(23.65?–23.90?N, 117.45?–117.60?E) in May 2012 and May 2013 to preliminarily characterize the latitudinal dominant species distribution. All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vertically using a 0.505 mm mesh plankton net with 0.8 m in mouth diameter from bottom to surface. Calanus sinicus, Aidanosagitta crassa, Labidocera euchaeta, Zonosagitta nagae, Acartia pacifica and Paracalanus parvus were found to be dominant. C. sinicus was the most dominant species and the unique one occurred in all three bays. With latitude decreasing, both the abundance and proportion of C. sinicus declined sharply.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6 dominant speci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groups, based on their occurrences in the three bay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has a significant latitudinal gradient. C. sinicus which widely distributes in the coastal water of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can well adapt to the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latitudes. The high abundance in Haizhou Bay indicated that C. sinicus was an exemplary warm-temperate species, and more commonly occurs in the north of China seas.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species change from warm-temperate type in high-latitudinal bays to warm water type in low-latitudinal bays. XU Jiayi XU Zhaoli GAO Qian关键词:ZOOPLANKTON BAY LATITUDE 杭州湾不同水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015年 依据2009、2011和2012年秋季在杭州湾北岸东侧水域(30.68°—30.83°N,121.67°—121.87°E)、杭州湾南岸东侧水域(29.95°—30.24°N,121.60°—121.85°E)和杭州湾北岸西侧水域(30.58°—30.77°N,121.31°—121.56°E)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杭州湾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及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杭州湾北岸西侧水域浮游动物有14种,虫肢歪水蚤为绝对优势种,钱塘江径流是影响该水域浮游动物的主要水团,生态类群以亚热带河口半咸水种为主,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79.8%.杭州湾北岸东侧水域浮游动物有19种,主要受长江冲淡水和东海外海水水团的影响,生态类群主要为暖温带沿岸低盐种和亚热带沿岸低盐种,分别占该水域总丰度的43.5%和31.1%.杭州湾南岸东侧水域浮游动物有25种,主要受东海外海水的影响,亚热带沿岸低盐种的丰度占总丰度的72.3%,为最主要的生态类群,其次是亚热带近海种,占总丰度的18.3%,其中亚热带沿岸低盐种左突唇角水蚤占总丰度的65.3%.聚类、排序结果表明,杭州湾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比较明显,与各自水域受到不同水团的影响有关. 张冬融 徐兆礼 徐佳奕 陈佳杰关键词: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