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4074)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陈祖斌刘昕王东鹤李娜孟文博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微地震
  • 2篇射线追踪
  • 1篇地球物理学
  • 1篇电缆
  • 1篇多导体
  • 1篇多导体传输线
  • 1篇遗传算法
  • 1篇有限差分
  • 1篇有限差分法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仿真
  • 1篇噪声
  • 1篇震相
  • 1篇中垂线
  • 1篇三维射线追踪
  • 1篇射孔
  • 1篇射线追踪法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拾取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篇陈祖斌
  • 2篇王东鹤
  • 2篇刘昕
  • 1篇王忠仁
  • 1篇王连飞
  • 1篇于淼
  • 1篇徐立安
  • 1篇王洪超
  • 1篇孟文博
  • 1篇李娜

传媒

  • 3篇煤炭技术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电子技术应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Petrol...
  • 1篇中国测试

年份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elocity calibration for microseismic event location using surface data被引量:6
2016年
Because surface-based monitoring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is not restricted by borehole geometry or the difficulties in maintaining subsurface equipment, it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common part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he ability to determine an accurate velocity model for the monitored area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microseismic event locations. However, velocity model calibration for location with surface instruments is difficult for several reasons: well log measurements are often inaccurate or incomplete, yielding intractable models; ori- gin times of perforation shots are not always accurate; and the non-uniqueness of velocity models obtained by inver- sion becomes especially problematic when only perforation shots are use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approach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We establish an initial velocity model from well logging data, and then use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error of double-difference arrival times as a proxy measure for the misfit between the well log velocity model and the tru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medium. Double-difference RMS errors are reduced by using a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for model perturbance, and a sample set of double-difference RMS errors is then selec- ted to determine an empirical threshold. This threshold value is set near the minimum RMS of the selected samples, and an appropriate number of travel times within the threshold range are chosen. The corresponding velocity models are then used to relocate the perforation-shot. We use the velocity model with the smallest relative location errors as the basis for microseismic location. Numerical analysis with exact input velocity models shows that although large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true velocity models, perforation shots can still be located to their actual positions with the proposed technique; the location inaccuracy of the perforation is 〈2 m. Further tests on field data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is technique.
Hai-Yu JiangZu-Bin ChenXiao-Xian ZengHao LvXin Liu
基于逐步迭代和中垂线点搜索的三维射线追踪算法被引量:1
2016年
在对压裂诱发微地震或天然微地震监测领域中,以地震射线追踪为主的正演环节直接影响震源定位质量以及计算效率。针对微地震监测特点,基于逐步迭代和中垂线点搜索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追踪算法。该方法具有独特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江海宇王忠仁陈祖斌
关键词:三维射线追踪
基于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的微地震随机噪声压制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的微地震资料去噪方法,相比于其他多尺度变换方法具有更好的方向敏感性和最优稀疏表示性能,具有更强的去除随机噪声的能力,信号保真度更好。同时较传统的shearlet变换具有平移不变性,克服了伪吉布斯现象。利用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阈值去噪法与小波和曲波阈值变换方法对微地震仿真和实际资料的随机噪声的压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具有更好的去噪能力。
刘昕陈祖斌王东鹤文晓哲
关键词:SHEARLET变换微地震随机噪声去噪
地震波射线追踪方法研究综述被引量:18
2016年
射线追踪法避免了对高阶偏微分波动方程的直接求解,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手段,在层析成像、叠前深度偏移及正演模拟等研究领域均占据重要地位.射线追踪方法众多,随着近些年的研究深入,许多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型算法得到了更为长足的发展.本文对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有限差分法、走时插值法、最短路径法以及波前构建法进行了分析,对算法的基本原理、优越性、运算精度与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各算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射线追踪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王东鹤陈祖斌刘昕李娜
关键词:射线追踪有限差分法
基于BP-GA算法的微震源反演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传统非线性反演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微震源定位反演方法。重点论述了BP-GA混合算法的理论基础与模型建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3层介质模型微震源定位反演仿真。
于淼陈祖斌王连飞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反演
改进相关法对震相初至的拾取
2016年
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是微地震数据处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地震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相似程度有限,所以用传统的相关法求取初至时,常会因为道与道之间的相似性不足而产生初至拾取上的偏差。基于此,提出改进的相关法,即通过抽样函数构造参考道时窗。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过于依赖道间相似性的缺点。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数据中,得到很好的效果。
徐立安文晓哲
关键词:微地震初至拾取
微地震地面监测层状起伏速度模型校正算法
2017年
在监测工区范围内建立一个可用速度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微地震定位的可信度,本文针对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进行研究。目前已有的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方法仅对各层速度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没有考虑到各层界面位置不确定性,导致最终射孔定位结果仍存在一定误差。本文在振幅叠加微地震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扩大解空间的方法提高射孔重定位精度,即在极快速模拟退火方法过程中同时考虑各层速度不确定性和层界面位置不确定性。二维层状起伏地层模型实验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准确将射孔事件重定位至其真实值处,并能有效提高射孔点附近微地震事件定位可信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野外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江海宇刘玉海孙海林徐克彬白田增陈祖斌
关键词:固体地球物理学
七芯铠装电缆传输特性仿真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经济有效地获取任意长度七芯铠装电缆的传输特性,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对七芯铠装电缆的传输特性进行建模仿真分析。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模型参数即电缆单位长度分布参数,将趋肤效应和钢制铠装邻近效应的影响计算在内;然后以相似变化思想解模型方程即多导体传输线方程,获得电缆近端及远端传输特性曲线;最后以长度为3 km的七芯铠装电缆为例,将模型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证明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外围缆芯的传输特性更加复杂多变且衰减剧烈;中间缆芯的传输特性衰减变化较平缓,更适合用于高速通信。
王鋆晟孟文博文晓哲王洪超
关键词:多导体传输线有限元仿真传输特性
基于极快速模拟退火与网格逐次剖分的微地震定位算法被引量:9
2017年
提高微地震定位的可靠性是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中的关键环节,现有的震幅叠加网格逐次剖分定位方法在处理高频微地震信号时容易出现定位失常。针对此问题,本文在网格逐次剖分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极快速模拟退火与网格逐次剖分联合的微地震定位算法。该方案首先采用极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在三维目标区域内搜寻能量聚焦较高的圆形区域,然后再利用网格逐次剖分方法在区域内寻找能量聚焦最大值点。模拟数据实验表明,当微地震信号频率在100~200Hz时,其定位可靠性与计算效率明显优于现有的网格逐次剖分算法。
王纪程陈祖斌江海宇吕昊
关键词:模拟退火
振幅叠加的井地联合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微地震地面监测主要缺陷在于垂向定位分辨率不足,而井下监测则存在横向定位分辨率较低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井中-地面联合监测的方法提高微地震定位可信度,并结合振幅叠加方法对地面噪声进行压制。模拟三维地震数据的反演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反演得到的震源位置与模拟震源点位置一致。以山西宁武盆地一次水力压裂监测为例,证明笔者所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孙海林秦月霜白田增钱鹏徐克彬刘玉海江海宇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