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88060600034)
作品数:
7
被引量:37
H指数:4
相关作者:
单鸿
王劲
姜在波
何炳均
胡冰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7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7篇
医药卫生
主题
6篇
肝移植
4篇
术后
3篇
移植术
3篇
移植术后
3篇
弥散
3篇
肝移植术
3篇
肝移植术后
3篇
成像
3篇
磁共振
3篇
磁共振成像
2篇
胆管
2篇
胆管病
2篇
胆管病变
2篇
影像
2篇
影像学
2篇
原位
2篇
原位肝移植
2篇
弥散加权
2篇
弥散加权成像
2篇
加权成像
机构
7篇
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7篇
王劲
7篇
单鸿
6篇
姜在波
5篇
何炳均
4篇
刘静静
4篇
胡冰
3篇
颜荣华
2篇
任泠斓
2篇
邵硕
2篇
张建生
2篇
杨扬
2篇
张亚琴
2篇
罗琳
2篇
梁莹莹
2篇
邝思驰
2篇
谢斯栋
1篇
苏中振
1篇
陈规划
1篇
李名安
1篇
徐川
传媒
3篇
中华医学杂志
2篇
中华肝胆外科...
1篇
中华肿瘤杂志
1篇
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3篇
2012
2篇
2011
1篇
2010
1篇
2009
共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肝癌原位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癌原位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肝癌肝移植术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情况,重点分析肿瘤复发患者的CT和MRI表现、复发部位及复发时间。结果161例肝癌肝移植术患者术后复发29例,复发率为18.0%。复发者的原发肿瘤分期为Ⅱ期4例,Ⅲ期7例,Ⅳa期8例,Ⅳb期10例。肺部复发21例,呈2~3cm左右结节状病灶,4例伴有胸膜复发。移植肝复发9例,呈多发结节型4例,弥漫型及巨块型各2例,单发结节型1例,其中2例伴有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淋巴结复发9例,见于肝门区、小网膜区、胰头周围、腹膜后及后纵隔,其中1例伴有淋巴结融合、坏死。骨骼复发4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CT呈不均匀低密度影,MRI呈不均匀长T1、长1、2信号影,2例周围伴有软组织肿块。与移植肝、淋巴结、骨骼及其他部位相比,肺部肿瘤复发率最高(P=0.001)。Ⅳb期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期-Ⅳa期患者(P=0.001)。4例Ⅱ期肝癌肝移植后均在1年后复发,25例Ⅲ~Ⅳb期肝癌均在1年内复发。结论肝癌肝移植肿瘤复发以肺部及胸膜最多见,移植肝、淋巴结次之。Ⅱ期肝癌肿瘤复发晚于Ⅲ~Ⅳb期肿瘤,IVb期为肝癌肝移植手术的禁忌证。CT和MRI检查在肝癌肝移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王劲
何炳均
姜在波
张亚琴
单鸿
肖如
张建生
罗琳
邝思驰
陈规划
杨扬
关键词:
肝移植
肿瘤复发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PTC或ERCP检查,病理或临床定期随访资料为标准,筛选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3月4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将其分为缺血性胆管病变组(ITBL组,29例)和无缺血性胆管病变组(C组,17例),测量移植肝实质的ADC值(b值:600s/mm2),并对DWI序列上移植肝胆道系统信号和MRCP上胆管树进行观察。结果ITBL组和C组的移植肝ADC值分别为(1.456±O.286)×10-3 mm^2/s和(1.716±0.391)×10^-3mm^2/s,ITBL组ADC值低于C组,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DWI上ITBL组和C组胆管壁信号增高发生率分别为82.8%(24/29)和5.9%(1/17),ITBL组DWI上胆道壁信号增高主要发生在肝门部胆管及肝内小胆管(70.8%,17/24)。ITBL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BL组21例伴发胆泥,DWI上呈高、等、低信号,C组中胆管管腔内未见异常信号。结论DWI上ITBL主要表现为肝门部及肝内小胆管管壁信号明显增高,移植肝ADC值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学改变,可能对ITBL的早期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敏感的监测指标。DWI作为一种新颖、无创、简单、实用的方法在肝移植术后ITBL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静静
王劲
单鸿
何炳均
许长谋
姜在波
李名安
邵硕
周泽浩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移植
胆管
常规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分化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SHCC)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结果证实的40例sHcC瘤灶分为4组:高分化组(n=6)、高中分化组(n=5)、中分化组(n=27)和中低分化组(n=2)。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WI(1.5T,b=0和600s/mm2)检查,对sHCC瘤灶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其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HCC瘤灶T1WI上呈稍低/低信号有32例,呈稍高/高信号有4例(高分化组),呈等信号有4例(高中=2,中分化=2)。T2wI上呈稍高/N信号有39例,高分化组中1例呈等信号。瘤灶脂肪变为17例(17/40,42.5%,高=4,高中-1,中=12)。伴有包膜形成有67.5%(27/40,高=4,高中=3,中=18,中低=2)。增强扫描动脉期瘤灶呈多血供有32例,少血供有8例(高=3,中=4,中低=1)。DWI上除高分化组中3例呈等信号外(50%,3/6),其余37例均呈稍高/高信号。高、高中、中和中低分化组的sHCC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57±0.337)×10-3、(1.917±0.574)×10-3、(1.816±0.545)×10-3和(1.723±0.217)×10-3,4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MRI上高中、中、中低分化sHCC影像学表现较典型,DWI上均呈高信号;但部分高分化sHCC常规影像表现不典型,DWI上可呈等或高信号,此时动态密切随访至关重要。总之,常规MRI联合DwI检查有助于sHCC的早期诊断,尤其是不典型sHCC。
刘静静
王劲
颜荣华
胡冰
何炳均
姜在波
廖碧红
梁莹莹
任泠斓
单鸿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分化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缺血性胆管病变(ITBL)是导致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功能不良和肝衰竭中最难处理的一种胆道并发症,其发病率为5%~15%。目前对ITBL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是金标准,但其存在并发症和有创性。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临床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王劲
刘静静
胡冰
何炳均
颜荣华
苏中振
姜在波
单鸿
关键词:
肝移植
胆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超声造影
320排CT的低对比剂4DDSA对移植肝动脉并发症的观察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320排CT的低对比剂4DDSA对肝移植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中山大学器官移植中心15例肝移植病例,患者均采用TOSHIBA320排CT-Aquilion One扫描机,造影剂流速6ml/s,总剂量50ml,动态容积扫描模式,利用4DDSA成像软件,测量纯肝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CT值。选取最佳纯肝动脉期的图像,进行容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图像重建。结果肝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为20(10.0~24.2)s,强化CT峰值为373(310~440)HU。肝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2例,肝动脉吻合口轻度、中度狭窄各为3例、4例,肝动脉吻合口闭塞、重度狭窄各l例,肝动脉吻合口未见异常4例。其中肝动脉闭塞、重度狭窄者伴有肝门部侧支动脉形成,伴有肝动脉分支局限性与节段性狭窄、肝动脉一门静脉瘘及肝动脉迂曲、肝内动脉小分支开放各4例,其他包括9例伴有肝内动脉小分支稀疏,3例供受体肝动脉管径粗细不一致,1例移植肝血管瘤,呈“挂果征”,脾动脉瘤、脾动脉瘤样扩张各1例。结论320排CT低对比剂的4DDSA成像可获得准确的纯动脉期肝动脉图像,对于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安全、无创、准确的优点,可作为肝移植术后对肝动脉并发症进行随访的有效手段。
王劲
谢斯栋
罗琳
张建生
刘凌云
徐川
姜在波
杨扬
张亚琴
邝思驰
胡冰
单鸿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通过脾脏形态及其侧支循环的影像学改变评估肝移植对门脉高压脾大的作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患者肝移植术前后脾脏及其侧支循环的影像学变化,进而探讨肝移植对门脉高压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1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6例因门脉高压症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术后随访时间分为5组:A组(≤3个月);B组(〉3—6个月);C组(〉6~12个月);D组(〉12~24个月);E组(〉24个月)。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F组)。分别测量及观察6组患者肝移植术前后脾脏的宽度、厚度、长径、体积、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A~E组脾脏体积的缩小幅度分别为25.4%、27.8%、21.9%、25.2%、27.7%,且与正常组比较仍处于肿大状态(P〈0.05)。肝移植术后31例(81.6%,31/36)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恢复正常;10例开放的附脐静脉消失;5例腹膜后静脉曲张持续存在。结论肝移植能有效的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及侧支循环开放,移植术后前3个月内脾脏体积缩小约25%,之后变化不大。肝移植术后多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恢复正常,脾大与脾静脉、腹膜后静脉曲张可平行存在。正确了解肝移植术后脾脏及其侧支循环的变化,可评估肝移植对门脉高压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梁莹莹
王劲
单鸿
颜荣华
胡冰
姜在波
何炳均
刘静静
任泠斓
邵硕
关键词:
肝移植
脾大
侧支循环
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1年
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罕见,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其预后与早期采取的特异性治疗有很大关系。本病目前缺乏系统性研究报道。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肝移植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作一综述。
谢斯栋
单鸿
王劲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