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001686)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纯黄绍良薛红漫方建培周敦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空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LA-Ⅰ类配型血小板输注治疗HSCT和血液病患儿效果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HLA-Ⅰ类配型血小板输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患儿血小板减少时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方法在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和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输注无效时输注HLA-Ⅰ类半相合/相合血小板,以24h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8例进行HLA-I类配型血小板输注的患儿中,HLA-I类半相合或1个位点不合血小板输注者7例,共提供HLA-Ⅰ类半相合血小板输注者43例次;HLA-Ⅰ类全相合血小板1例,共提供HLA-Ⅰ类全相合血小板2例次。4例为父母供者,共提供10例次血小板输注,24hCCI值为18.24±2.45;4例为非血缘关系供者,共提供35例次血小板输注,24hCCI值为8.78±1.47;父母供者血小板输注后24hCCI值明显高于非血缘关系供者。8例患儿血小板配型输注前后24hCCI自身对照,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血小板无效输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患儿,输注HLA-Ⅰ类半相合/相合血小板可明显增强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尤其以直系亲属供者更明显。
- 陈纯薛红漫周雪贞张碧红黄绍良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HLA配型
- 环孢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43例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环孢素(CS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二院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GVHD的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应用CSA联合MMF为主的方案预防急性GVHD(称为MMF预防组),15例未使用MMF(称为无MMF预防组)。结果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较脐血移植组快(P<0.05),与使用MMF与否无关。28例MMF预防组中,急性GVHD和慢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50.0%(14/28)和14.29%(4/28);15例无MMF预防组中,急性GVHD和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80.0%(12/15)和66.7%(10/15)。13例使用MMF的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患儿中,5例发生急性GVHD,仅1例发生慢性GVHD。另4例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和5例血缘相关脐血移植患儿未使用MMF,8例发生急性GVHD,5例发生了慢性GVHD。21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儿,15例使用MMF患儿,其中4例发生急性GVHD,仅3例发生慢性GVHD,发生率为20.0%(3/15),而6例无使用MMF患儿,4例发生了急性GVHD,5例发生了慢性GVHD(83.3%)。慢性GVHD的发生与移植类型关系不明显,但使用MMF组发生慢性GVHD比无使用MMF组少(P<0.05)。结论CSA联合MMF在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GVHD的发生方面作用明显。
- 陈纯方建培黄绍良周敦华黄科徐宏贵夏焱薛红漫
-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脐血移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与T细胞表达CD94的关系
- 2008年
- 背景:据作者检索脐血移植中有关T细胞表达CD94与移植后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尚无报道。目的:初步探讨T细胞表达CD94在脐血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对象:1999-01/2007-06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脐血移植的14例患儿,年龄2~9岁,中位年龄6.8岁;接受HLA全相合血缘相关脐血移植患儿9例,接受无关供者脐血移植5例。同时选取体检正常的34例儿童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由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儿科提供,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岁。方法:抽取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2mL,14例患儿均在脐血移植后造血恢复至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1时开始采集外周静脉血2mL,血液样本均置于EDTA-2Na抗凝管,待测细胞表面抗原。每1~3个月检测1次,至随访结束。所有样本在6h内完成标定,均采用双色和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表面CD94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与外周血T细胞表面CD94表达的关系。结果:9例接受同胞脐血移植的患儿中,有6例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余3例及接受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的5例患儿均于移植后6d^50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患儿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与正常对照比较,全部脐血移植患儿CD3+CD4+CD94+T细胞、CD3+CD8+CD94+T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比较,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CD3+CD4+CD94+T细胞、CD3+CD8+CD94+T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脐血移植后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时T细胞高表达CD94,提示T细胞CD94分子的活化参与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 陈纯段连宁吴燕峰魏菁黄绍良方建培
- 关键词:脐血移植CD94移植物抗宿主病
- 52例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本研究评价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AA)发病时淋巴细胞免疫异常的特点,以探讨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发病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型、Th1/Th2和Tc1/Tc2水平,以及CD25+及CD4+CD25+T细胞的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表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组40例,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组12例。SAA组和MAA组患者的CD3+CD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MAA组CD3+和CD3+CD4+T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SAA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SAA组和MAA组CD3-CD19+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AA组和MAA组CD3-CD5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A组和MAA组Th1和Tc1水平明显增高(p<0.05),Th1/Th2和Tc1/Tc2比值也明显增高(p<0.05);SAA组伴Th2增高;SAA组Th1和Tc1水平、Th1/Th2和Tc1/Tc2比值明显高于MAA组(p<0.05)。SAA组、MAA组CD25+T细胞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SAA组、MAA组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CD25+/CD4+比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时淋巴细胞免疫异常,Th1/Th2、Tc1/Tc2极化平衡向Th1、Tc1偏移,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以及CD25+T细胞表达增高,均提示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在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陈纯魏菁李迎飞黄绍良方建培周敦华薛红漫黄科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6例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分析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误诊、漏诊原因,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收集本院儿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26例HS住院患儿资料,分析其遗传背景、临床特征(首诊症状、并发症、合并症)及诊疗经过。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2.25:1.0;平均发病年龄6.50岁。家族史阳性18例(69.2%),其中父亲患病8例,母亲患病10例。首诊症状主要为贫血(96.2%)和黄疸(92.3%),脾大发生率为100%,症状因感染反复加重者17例(65.4%)。实验室检查示重度贫血7例(26.9%),一过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网织红细胞升高26例(100%);外周血涂片球形红细胞易见20例(76.9%),偶见6例(23.1%);红细胞脆性试验阳性率95.2%(20/21例),正常1例。并溶血危象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1例,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3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G-6PD缺乏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各1例。误诊10例(38.5%),平均误诊时间2.17 a,最长5 a,其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3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G-6PD缺乏症各2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吉尔伯特综合征各1例;漏诊8例(30.8%),平均漏诊时间3.86 a,最长7 a。结论HS误诊漏诊率高,其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发病时常并感染、其他贫血及红细胞形态及脆性检查受影响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 张碧红陈纯岑丹阳李文益
- 关键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儿童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免疫抑制剂治疗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7年8月住院且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IST)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76例,在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时间、部位、治疗药物,并分析比较使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前后及感染前后患儿外周血像的变化。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感染时最易受累的部位为上呼吸道,其次为口腔黏膜、肺部、胃肠道及肛周,其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7.3%、16.3%、10.2%、4.1%及2.1%,各部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IST后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导致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等指标较感染前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更易发生医院感染,广谱的抗菌药物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使用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发生。
- 李迎飞陈纯薛红漫黄绍良方建培周敦华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免疫抑制治疗医院感染
- 60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科2000年1月-2006年8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0例儿童患者,在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儿童患者在移植早期54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率为90.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64.82%,其次是口腔黏膜、胃肠道、皮肤等,未发现感染病灶者8例;移植早期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合并真菌感染7例,占12.96%;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者感染的发生率高;所有患者在预处理结束后不久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开始时间为(1.3±2.4)d。结论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等是防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重要措施。
- 陈纯薛红漫方建培黄绍良周敦华黎阳黄科徐宏贵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医院感染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