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179) 作品数:54 被引量:201 H指数:7 相关作者: 刘刚 欧全宏 赵兴祥 周湘萍 任静 更多>> 相关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七种牛肝菌的红外光谱鉴别 被引量:5 2016年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二维相关谱及主成分分析对7种同属牛肝菌进行分析鉴别。结果显示:7种牛肝菌的原始光谱总体特征相似,主要由蛋白质、多糖等的吸收峰组成,但在吸收峰强度、位置仍存在差异。对样品进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1 680~1 300 cm^(-1)范围内,茶褐牛肝菌和双色牛肝菌出现了6个明显的自动峰;小美牛肝菌出现了5个明显的自动峰;灰褐牛肝菌和美柄牛肝菌出现4个明显自动峰;美味牛肝菌和铜色牛肝菌自动峰相对较少,只出现了3个明显的自动峰;而且自动峰和交叉峰的强度、位置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样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1 150~920 cm^(-1)范围内,不同牛肝菌的同步谱中自动峰和交叉峰的数量、强度和位置也不同。对光谱1 800~800 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所有样品均区分开,其分类正确率达100%。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或者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分茶褐牛肝菌、小美牛肝菌、双色牛肝菌、灰褐牛肝菌、美柄牛肝菌、美味牛肝菌和铜色牛肝菌。该方法对于分类鉴别蘑菇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马殿旭 刘刚 欧全宏 于海超 李会梅 刘艳关键词:牛肝菌 红外光谱结合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BPNN识别柑橘碎叶病 2014年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反向传播网络(BPNN)识别柑橘碎叶病和正常叶。采用Haar、Mexh和Morlet小波为母小波对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经比较发现第7尺度小波系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提取该尺度3个区域的小波系数作为特征向量建立PLS-DA和BPNN模型。PLS-DA模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正确率为75%,BPNN模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正确率为95%,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结合BPNN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准确地识别柑橘碎叶病和正常叶,有望为柑橘病害检测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 赵兴祥 欧全宏 刘刚 郝建明 周湘萍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连续小波变换 碎叶病 反向传播网络 生命系统中分子间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1 2013年 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的差别是认识生命本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应关系的概念及总的对应式,认为对应关系是生命系统分子间的基本关系,决定了生命系统的主要性质,是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的重要差别.对应关系按照分子集合的数量可分为简单对应关系和复杂对应关系.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对应转换、对应催化、对应转运、对应转导、对应免疫等多种对应关系.对应关系通过功能上的相互作用还形成了相互协作的具有调控作用的对应关系网络.本文重点介绍了前4种基本的对应关系及相应的对应式,并就对应关系的形成与蛋白质多样性的关系、对生命系统的意义及存在的其它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孙世中 刘刚 官会林关键词:生命系统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对不同种类瓜籽的FTIR鉴别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离散小波变换(DWT)对不同种类的瓜籽进行鉴别研究。测试了6种瓜籽3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瓜籽的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700~900cm^(-1)范围,光谱的峰位、吸收强度及峰形状存在一定差异。选取该区域光谱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发现第二尺度细节系数差异明显。基于第二尺度细节系数对样品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其相关性最大的为丝瓜籽和南瓜籽,相关系数达到0.9279,最小是丝瓜籽和冬瓜籽为0.2147;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5.50%,能准确代表6种瓜籽的光谱信息,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达100%。研究结果表明FTIR结合离散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可以用来鉴别研究不同种类的瓜籽。 马殿旭 刘刚 于海超 李会梅 刘艳 任静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瓜籽 离散小波变换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云南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娟 刘刚 赵兴祥 赵帅群 任静 胡建飞关键词:ICP-MS 微量元素 元谋土林不同颜色土壤的ICP-MS及FTIR分析 2014年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T)对云南省元谋土林风景区7种不同颜色土壤进行分析.ICP-MS测试结果显示,土壤中富含速效磷、钾、钙、镁、铜、铁、锌、锰等多种无机元素,且不同颜色土壤的常量与微量元素含量不同。速效磷、钾、镁、铜、铁、锌、锰含量均与速效钙呈负相关关系.FTIR分析结果表明,7种土壤的红外光谱非常相似,以3698,3621,1032,798,779,694cm^-1峰以及470cm^-1峰是主要的特征吸收峰。7种土壤的红外光谱属于高岭土型图谱,其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有少量的磷酸盐、金属氧化物等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土林土壤的成分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易可靠的方法. 徐娟 刘刚 赵兴祥 赵帅群 任静 胡见飞关键词:土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不同颜色蚕豆的红外光谱分析及元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白色蚕豆和绿色蚕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蚕豆子叶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多糖等振动吸收谱带组成。两种蚕豆的红外光谱相似,但在一些特征峰上的吸光度比值存在差异。对1700~1600cm。波段内的原始光谱进行拟合.绿色蚕豆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的含量均比白色蚕豆高,而 β折叠含量低于白色蚕豆。ICP-MS测试结果表明,蚕豆中富含P、K、Na、Ca、Mg、Cu、Fe、Zn、Mn等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元素P、K的含量最高,Ca、Mg、Na、Fe、Zn和Mn含量丰富;Cu含量相对较低。其中,白色蚕豆的矿质元素K、Ca、Cu和Na含量比绿色蚕豆略高,而其他矿质元素P、Mg、Fe、Zn,Mn含量低于绿色蚕豆。研究表明,FTIR结合ICP-MS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区分两种蚕豆。 徐娟 刘刚 欧全宏 赵帅群 任静 胡见飞关键词:蚕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FTIR结合DWT鉴别研究六种不同植物来源的淀粉 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离散小波变换(DWT)、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对甘薯、马铃薯、薯蓣、莲藕、豌豆、玉米淀粉进行鉴别研究,测试淀粉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6种淀粉样品红外光谱相似,但在1 700~8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离散小波变换的第五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4.43%,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鉴别不同植物来源的淀粉。 任静 刘刚 欧全宏 赵帅群 徐娟关键词:淀粉来源 FTIR Spectroscopic Study of Broad Bean Diseased Leaves 被引量:2 2012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ndentify diseased leaves of broad bean by vibra- tional spectroscopy. [Method] In this paper, broad bean rust, fusarium rhizome rot, broad bean zonate spot, yellow leaf curl virus and normal leaves were studi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Result] The spectra of the samples were similar, only with minor differences in absorption inten- sity of several peaks. Second derivativ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ll samples was in the range of 1 200-700 cm2. The data in the range of 1 200- 700 cm'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 sis (HCA)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 tion coefficients are larger than 0.928 not only between the healthy leaves, but also between the same diseased leaves. The values between healthy and diseased leaves, and among diseased leaves, are all declined. HCA and PCA yielded about 73.3% and 82.2% accuracy,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FTIR techniques might be used to detect crop diseases. 李志永 刘刚 李伦 欧全宏 赵兴祥 张黎 周湘萍 汪禄祥FTIR结合曲线拟合分析用于普洱熟茶陈化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研究陈化时间对普洱熟茶所含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了同一品种普洱熟茶在不同陈化时间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光谱初步显示不同陈化时间的普洱熟茶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茶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红外光谱由所含成分的特征吸收带叠加而成。为了深入探索发生变化的特征带,对光谱中的1 900-900cm-1吸收带进行傅里叶自去卷积,确定该范围内叠加子峰的个数和预估波数位置,然后进行曲线拟合分析。通过曲线拟合分析确定不同陈化时间普洱熟茶红外光谱中的蛋白质、茶多酚、果胶和多聚糖的子峰位置。蛋白质的特征吸收酰胺Ⅱ带子峰出现在1 520cm-1,茶多酚和果胶吸收子峰分别出现在1 278和1 103cm-1,葡甘露聚糖和阿拉伯聚糖的吸收子峰波数是1 063和1 037cm-1,分别利用这些子峰面积和叠加带面积的比例间接反映蛋白质、茶多酚、果胶和多聚糖的含量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曲线拟合结果显示,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茶叶中的酰胺Ⅱ带子峰面积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同时茶多酚和果胶类物质含量比例减少,可溶性多聚糖类物质含量比例增加。这解释了普洱熟茶随着陈化时间增加其苦涩味减弱,口感上出现甜味的原因。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曲线拟合分析能反映普洱熟茶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为其品质的评定提供有效依据。 李栋玉 时有明 易时来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普洱熟茶 陈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