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22304)
-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5
- 相关作者:余世袁徐勇勇强朱均均蒋发现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教育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新资源食品L-阿拉伯糖的制备、功能、应用和市场现状被引量:12
- 2014年
- L-阿拉伯糖是低热量功能糖,具有抑制人体内蔗糖吸收、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调节糖脂代谢、减少脂肪生成、促进益生菌增殖等生理功能,2008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越来越注重食品保健功能,L-阿拉伯糖的市场前景极其广阔。本文对L-阿拉伯糖的理化和结构特性、制备方法、生理功能、安全性、研究及应用领域、产品和市场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能促进L-阿拉伯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苏会波林海龙
- 关键词:L-阿拉伯糖生理功能
- 稀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4类非木质素组分的降解规律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分离制取玉米秸秆中非木质素类的4类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热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其在稀硫酸预处理过程中主要水溶性降解产物的生成规律。其中,纤维素降解生成葡萄糖、甲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半纤维素降解生成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乙酸和糠醛;热水提取物降解生成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甲酸、乙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乙醇提取物降解生成少量的葡萄糖、木糖、乙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抑制物甲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主要来自纤维素,乙酸和糠醛来自半纤维素,产量可分别为1.4%、2.7%、2.2%、3.1%和7.8%(以玉米秸秆计)。硫酸质量分数是影响乙酸产量的主要工艺因素,而反应温度是影响甲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产量的主要工艺因素。
- 蒋发现徐勇朱均均勇强余世袁
- 关键词:玉米秸秆降解反应
- 纤维素乙醇工程化探讨被引量:19
- 2014年
- 出于对能源安全、大气污染的担忧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考虑,世界许多国家使用乙醇作为含氧添加剂或交通运输燃料来替代汽油。纤维素乙醇生产原料丰富,且具有明显的低碳排放特性而备受关注。随着全球范围内几套大型纤维素乙醇示范装置的相继试车,工程化问题将得到解决,并有望在2015-2016年完成装置的经济性考核,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为避免原料"与人争粮,与粮争地",1代燃料乙醇将逐步向2代纤维素乙醇过渡。本文在综述近期国内外纤维素乙醇产业化概况的基础上,从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的角度对预处理、酶制剂及酶解工艺、戊糖/己糖共发酵菌株及工艺、装备等几个方面的技术进展进行剖析,讨论了工程化遇到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纤维素乙醇技术的发展方向。
- 岳国君武国庆林鑫
- 关键词:纤维素乙醇预处理工程化
- 难消化糊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14年
- 难消化糊精是抗消化、低热量的膳食纤维食品,具有降低血糖血脂、防止血糖升高、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体内益生菌增殖和预防疾病等生理功能,2012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普通食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越来越注重食品保健功能,难消化糊精的市场前景极其广阔。作者对难消化糊精的理化和结构特性、研究进展、生理功效、应用领域和产品市场概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促进难消化糊精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苏会波林海龙
- 关键词:难消化糊精膳食纤维
- 休哈塔假丝酵母中甲酸抑制的目标基因发掘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究甲酸对木糖乙醇发酵模式菌株休哈塔假丝酵母基因转录的影响规律,发掘抑制的目标基因及抑制特征。【方法】基于该酵母葡萄糖、木糖代谢转录组的研究成果,结合细胞代谢途径和人工基因比对筛选出乙醇发酵相关基因,再通过RQ-PCR对梯度甲酸抑制条件下的上述基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发掘出甲酸抑制的目标基因。【结果】共筛选出42个相关基因,经RQ-PCR定量分析最终确定受甲酸显著抑制的基因10个,上调基因5个。【结论】在基因转录水平上,休哈塔假丝酵母中甲酸显著抑制的基因按照抑制强度降序排列为XYL2、ACS、RKI、TAL、GND1、TKL、ZWF1、XYL1、PDH和PDC,按照上调强度降序排列为ALD、GLK、MDH、PFK、ADH。
- 蔡鹏熊许洁徐勇勇强朱均均余世袁
- 关键词:休哈塔假丝酵母实时定量PCR
- 稀酸预处理玉米秸秆共发酵产乙醇抑制物的来源探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己糖(葡萄糖)、戊糖(木糖)共发酵产纤维素乙醇抑制物控制的关键性瓶颈,分别以玉米秸秆及玉米秸秆中非木质素的4类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热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为原料,并以0.75%稀硫酸和180℃预处理40 min得到5种稀酸预处理液。以60 g/L葡萄糖和30 g/L木糖为碳源,分别添加上述稀酸预处理液,比较了5种预处理液对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共发酵产乙醇的影响,并探究主要抑制物来源。结果表明:133 g/L全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的降解物会完全抑制C.shehatae糖代谢和共发酵。在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过程中,4类非木质素组分降解物均会导致乙醇得率下降,其中100 g/L纤维素降解物完全抑制木糖的发酵,半纤维素降解物同时抑制葡萄糖和木糖的发酵,甚至对酵母产生致死毒性,热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降解物延滞糖利用和酵母生长。玉米秸秆共发酵产乙醇抑制物主要来自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稀酸预处理中的降解反应,主要为甲酸、乙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同时还存在着其他降解产物的毒性或协同毒性。
- 蒋发现黄萍徐勇朱均均余世袁
- 关键词:纤维素乙醇
- 全细胞催化制备单糖酸及其鉴定
- 2014年
- 首次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全细胞催化方法,在液体振荡反应体系中分别制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甘露糖这5种植物单糖对应的单糖酸钙溶液。以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HPAEC-PAD)对它们的纯度进行检测,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电喷雾质谱(ESI-MS)进行了物质的结构解析与鉴定。结果显示,制备所得的5种单糖酸钙的离子色谱检测纯度均大于98%;它们的红外光谱在1600 cm-1处均有去质子化COO-基团的特征吸收;在电喷雾质谱中2种戊糖酸和3种己糖酸的特征离子峰[M-H]-分别为165.1和195.1,与理论值相符。
- 王荥周鑫徐勇勇强余世袁
- 关键词:全细胞催化离子交换色谱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
- Glucobacter oxydans全细胞直接催化秸秆稀酸预处理水解液产木糖酸被引量:1
- 2015年
- 以长期驯化选育得到的耐抑制物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bacter oxydans NL71为催化菌株,对全细胞直接催化木质纤维(麦秆)稀酸预处理水解液产木糖酸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脱毒水解液对催化反应生产木糖酸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提高细胞浓度和提高供氧能力可以有效抵抗麦杆稀水解液的抑制效应。在摇瓶体系中以2 g/L细胞接种量直接催化未经脱毒的麦秆稀酸水解浓缩液,当初始木糖质量浓度超过100 g/L时,细胞的催化性能受到严重抑制,木糖酸得率均低于50%;当细胞接种量提升至8 g/L时,木糖酸得率可以达到85.7%;在机械搅拌式通氧加压反应体系中,采用密封加氧技术对100 g/L木糖浓度的麦秸稀酸水解浓缩液全细胞催化24 h的细胞接种量8 g/L,木糖酸终质量浓度达到103.1 g/L,木糖酸得率可达到93.1%,产生速率为摇瓶体系的1.6倍。
- 麻艺聪周鑫缪园园徐勇勇强余世袁
- 关键词:木糖全细胞催化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 响应曲面优化秸秆稀酸水解工艺用于发酵产壳聚糖
- 2015年
- 为实现利用秸秆水解产生的五碳糖发酵产壳聚糖,以米根霉为研究对象,研究水解温度、水解时间、酸浓度等不同预处理方式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液对米根霉发酵产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水解液中木糖含量以及甲酸、乙酸、糠醛等抑制剂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后续发酵产壳聚糖的生成量。利用响应曲面对稀酸水解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H2SO413.6 g/L,99.5℃,水解时间1.91 h,在此条件下预测壳聚糖发酵产量为0.79 g/L,实验验证产量为0.82 g/L,占菌体生物量的15%18%。研究结果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发酵生产壳聚糖提供新思路。
- 徐晴袁瀚杨平周军李霜
- 关键词:米根霉半纤维素木糖壳聚糖抑制剂
- 乙醇汽油对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机理研究与分析被引量:28
- 2015年
- 以93#国Ⅲ乙醇汽油(E10)、93#国Ⅲ普通汽油和93#国Ⅳ普通汽油为实验对象,对GB18352.3-2005中要求限定的CO、HC和NOx,以及颗粒物(PM)和CO2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并对CO、HC、PM、NOx、CO2和苯系物等污染物的形成原因和减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93#国Ⅲ普通汽油相比,93#国Ⅲ乙醇汽油(E10)排放的尾气中:CO降低了19.7%,HC降低了16.4%;和93#国Ⅳ普通汽油相比,93#国Ⅲ乙醇汽油(E10)排放的尾气中:CO降低了1.8%,HC降低了12.9%,CO2降低了2.4%。研究表明,乙醇汽油在减少CO、HC、NOx、颗粒物和苯系物等有毒物质排放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显著改善空气质量。
- 苏会波林海龙李凡靖苏铜王伟
- 关键词:乙醇汽油环境污染物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