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092)

作品数:37 被引量:164H指数:8
相关作者:叶功富高伟卢昌义尤龙辉游水生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沙地
  • 9篇木麻黄
  • 8篇海岸
  • 5篇生态系统
  • 5篇土壤
  • 5篇护林
  • 5篇海岸带
  • 5篇防护林
  • 5篇滨海沙地
  • 4篇凋落
  • 4篇凋落物
  • 4篇树种
  • 4篇热值
  • 4篇人工林
  • 3篇沿海防护林
  • 3篇养分
  • 3篇甜槠
  • 3篇秋茄
  • 3篇种群
  • 3篇物量

机构

  • 29篇福建省林业科...
  • 1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1篇厦门大学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福建林业职业...
  • 2篇闽江学院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江苏省句容中...
  • 1篇防城港市水利...

作者

  • 29篇叶功富
  • 18篇高伟
  • 11篇卢昌义
  • 10篇尤龙辉
  • 7篇游水生
  • 5篇陈增鸿
  • 5篇罗美娟
  • 4篇白永会
  • 4篇林武星
  • 4篇朱美琴
  • 3篇黄义雄
  • 3篇林芳
  • 3篇林捷
  • 3篇黄石德
  • 3篇金亮
  • 2篇江华
  • 2篇黄雍容
  • 2篇叶勇
  • 2篇郎飞
  • 2篇黄梓良

传媒

  • 3篇福建林学院学...
  • 3篇福建林业科技
  • 3篇亚热带资源与...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防护林科技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亚热带水土保...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热带地理
  • 1篇Pedosp...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武夷学院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夷山天然甜槠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选取福建省武夷山甜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omated Soil CO2FluxSystem法进行了土壤呼吸、温度、气温的日动态测量.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山甜槠天然林的气温、地表温度、5 cm土壤温度等气象因子和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变化表现规律比较一致都呈单峰曲线,但是峰值出现的时刻不同;同时,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呈正相关;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也是正相关;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成为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夏季土壤呼吸的速率要高于冬季.
江华叶功富黄义雄黄义雄高伟郎飞
关键词:土壤呼吸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储碳固碳功能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以福建九龙江口24年生、48年生的秋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秋茄林木层各器官、凋落物层、土壤层含碳率和土壤呼吸,结合各组分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计算秋茄红树林的碳储量和年净固碳量。结果表明:24年生、48年生秋茄林碳储量分别为183.31、244.45 t·hm-2,其中林木层碳储量分别为162.45、222.95 t·hm-2,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15.05、16.99 t·hm-2,土壤层和林木层碳储量在生态系统碳储量中的比例均随林龄增大而升高。24年生、48年生秋茄林均表现出了碳汇功能,其中24年生秋茄林年净固碳量较大,为18.51 t·hm-2·a-1;而48年生秋茄林的碳汇功能较低,为7.01 t·hm-2·a-1。
金亮卢昌义叶勇叶功富
关键词:秋茄碳储量固碳量
山区县优质耕地空间格局及其产生机制——以福建永春县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随着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方位的日益重视,耕地占补平衡难度的逐渐加大,优质耕地建设成为高效国土建设的重要组成,探索优质耕地空间分布对于引导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具有一定的价值,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以永春县为例,总结其优质耕地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其空间格局产生机制,以期对山区县优质耕地建设探索有所裨益。分布特征结论:永春县优质耕地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沿主要流域相对均衡分布;与居住空间呈衰减态势。产生机制结论:与高程和坡地组合的地形位梯度分布呈现高度相关,主要分布于高程低、坡度小区域;与道路通达性密切正相关,大比例分布在0~50m内,随距离增加面积减少,不同道路类型相关性为:农村道路>乡道>省道>县道。
吴双霞
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分解者类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对2种林龄木麻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数量及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林分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较大,16年生人工林中放线菌所占比例最大,为50.65%;25年生人工林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4.26%。细菌、真菌在2种人工林中表现出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放线菌则相反。土壤功能细菌中氨化细菌所占比例最大,16年生和25年生分别为91.61%、86.42%;随林龄增大,自生固氮菌的数量急剧增加,而有机磷分解菌、硝化细菌和纤维分解菌3类功能细菌数量逐渐减少。2种林分中共出现表层土壤动物6目13科22种。
林考焕叶功富高伟
关键词: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
木麻黄连栽林地根际土壤化学性质与酶活性动态被引量:5
2012年
在福建省东山县滨海沙地,对连栽条件下木麻黄林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木麻黄林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均小于一代林,表明木麻黄连栽引起根际土壤酸化;根际土壤有机质、CEC值、水解性总酸度、全氮、水解氮、速效钾、交换性Mg2+和Ca2+含量随着木麻黄连栽而降低,且心土层(20~40cm)差异更大,但土壤全磷、全钾变化不大;与一代林相比,二代木麻黄根际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大,脲酶无明显变化。第二代木麻黄林地根际土壤养分的消耗、生物活性的降低和有毒物质的累积等,可能造成土壤肥力衰退,林木生长受阻。
叶功富侯杰张立华卢昌义陈胜黄荣钦
关键词:木麻黄连栽根际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
福建沿海公路旁土壤重金属分布格局及防护林的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污染指数分析7种重金属元素(Pb、Cr、Cu、Zn、Cd、Ni、As)的扩散格局及其对防护林带的影响,比较有林带和无林带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林带和无林带路旁土壤重金属含量峰值均不在路肩处,其中无林带路段大部分出现在距路肩100-200 m的范围,然后逐渐下降到对照值,而有林带路段大部分出现在距路肩10-50 m的范围,且在越过峰值以后各样点的含量值基本上比无林带对应样点的低,并达到显著水平;单项污染综合指数显示,在无林带路段,除了Cr和Ni,其他重金属元素对路旁200 m范围内的土壤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Zn和Cu的污染最严重,有林带路段重金属污染范围大部分缩小为100 m;多项污染综合指数显示,无林带路段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范围达到300 m,而有林带路段缩小为200 m;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公路交通,根据当前沿海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方式,在公路两侧建设50 m宽的防护林带,能有效抑制由交通引起的重金属污染的扩散。
尤龙辉叶功富陈增鸿白永会朱美琴高伟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污染指数
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热值和营养元素及其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对滨海沙地3种造林树种的热值、灰分质量分数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造林树种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平均去灰分热值,湿地松Pinus elliottii(20.96 kJ.g-1,21.41 kJ.g-1)与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20.97 kJ.g-1,21.35 kJ.g-1)接近,但均高于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20.18 kJ.g-1,20.69kJ.g-1)。具体数值因树种和器官不同而异。植物碳质量分数在器官间分布没有规律性,总体上,湿地松的平均碳质量分数(491.548 g.kg-1)高于厚荚相思(471.773 g.kg-1)和木麻黄(460.042 g.kg-1)。氮、磷、钾、钙和镁等在3树种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叶最高,枝、皮和根次之,干最低。干质量热值与镁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氮、磷、钾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灰分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钾、钙、镁等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P<0.05)。氮、磷、钾、镁等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朱美琴叶功富游水生尤龙辉白永会高伟
关键词:植物学滨海沙地树种热值营养元素
滨海沙地主要优势树种凋落物热值与养分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以东山岛滨海沙地主要优势树种的凋落物为对象,研究了其干质量热值与养分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不同优势树种凋落物干质量热值以潺槁木姜子、木麻黄、湿地松最高,均在20.0 kJ/g以上,朴树、箣竹的凋落物干质量热值较低,为17.3~19.1 kJ/g;木麻黄、鳝藤、湿地松、箣竹凋落物的干质量热值在春季最高,潺槁木姜子、黄连木、朴树、雀梅藤、榕树凋落物的干质量热值在夏季最高。 C质量分数以湿地松最高,为50.25%,其次是木麻黄和潺槁木姜子,分别为49.87%和48.77%,木麻黄和湿地松凋落物中N、P、K质量分数均低于其他树种;不同优势树种凋落物热值与其C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与其他养分质量分数相关均不显著。
叶功富高伟陈增鸿尤龙辉罗美娟游水生
关键词:热值养分优势树种凋落物
武夷山甜槠天然林生态系统不同深度土壤CO_2浓度
2014年
选择福建武夷山天然甜槠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同步进行日动态观测。结果表明:0~60cm深度土壤CO2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60cm深度以下土壤CO2浓度有所降低;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各层日变化模式相似;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小,且日变化模式无明显规律性;指数拟合分析显示,10、20、60、80cm土壤CO2浓度与温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5、10、40cm土壤CO2浓度与含水量的相关性显著。
江燕然黄义雄叶功富林捷高伟张贻荣
关键词:温度含水量
福建东山岛海岸沙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受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海岸沙地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揭示海岛海岸沙地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科学制定海岛发展规划,保护海岛自然环境和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东山岛是我国华南海岸典型的海岛沙地分布区,文章基于5次海岸沙地监测成果数据,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等方法,对东山岛1994―2014年间海岸沙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山岛海岸沙地总体呈快速减少特点,海岸沙地利用的速度和程度增幅显著。海岸沙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各沙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繁,沙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不断升高,沙地整体稳定性显著降低。2)各类型沙地面积总体大幅减少,主要集中在2009―2014年。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基本消失,沙化耕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类型。3)沙地利用类型转换主要表现为林地、耕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林地、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4)影响东山岛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1994-2014年东山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大大推动了岛内沙地利用格局的演变,是研究期内海岸沙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赵国帅
关键词:海岸沙地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