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171)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0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树清冯蕊杨黎黎阮丽波金会艳更多>>
-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糖和脑缺血对树鼩海马继发性损伤及VEGF表达关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高血糖及脑缺血条件下树鼩海马继发性损伤模式与VEGF表达变化的相互关系,探讨半暗区神经元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变化的规律及机制。方法制备树鼩高血糖模型和光化学诱导的皮层血栓性脑缺血模型,通过TTC染色观察缺血后4h、24h、72h树鼩脑皮层梗死范围,并检测患侧海马CA1、CA3和DG区神经元密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上述时点海马不同区域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光化学反应后,不仅在照射区皮层可见明显梗死灶,同侧海马内也存在缺血损伤性变化。正常血糖缺血组海马细胞损伤主要发生在CA1区,呈"选择性易损"的特点;高血糖缺血组皮层梗死范围更大,海马神经元密度更低,且海马CA3和DG区也受累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皮层梗死后,海马结构内VEGF表达也被激活,CA1区对VEGF的表达更为敏感,于缺血后4h升高,24h达高峰,72h逐渐下降;而CA3和DG区只在损伤最重的缺血后24h点VEGF表达升高才具有统计学差异。单纯升高血糖使VEGF表达上调也"选择性"地发生在海马CA1区。结论 (1)海马继发性损伤具有选择性易损和缺血耐受的双重特点,其损伤模式的可变性受环境因素(如:高血糖)的影响。(2)脑缺血和高血糖均可激活VEGF表达,VEGF表达的时空特点与海马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变化规律具有相对的一致性,提示VEGF表达在海马选择性易损现象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陈静李树清
- 关键词:脑缺血高血糖海马树鼩
- 缺血后适应调控树鼩脑缺血海马CA1区Akt(pS473)和Akt(pT308)过磷酸化的抗凋亡机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树鼩脑缺血海马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磷酸化改变对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缺血后适应(PC)抑制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光化学诱导法诱导树鼩脑缺血并建立缺血PC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TACS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p S473)和Akt(p T308)表达的空间分布,用ELISA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磷酸化水平;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脑缺血后神经元皱缩,核消失以缺血24h为著。脑缺血后4 h、24 h及72 h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以脑缺血4 h的改变最明显,分别为(152.3±3.5)units/mg、(130.8±2.6)units/mg和(149.5±4.7)units/mg和(42.35±2.49)units/mg、(19.23±1.41)units/mg和(23.38±1.32)units/mg(P<0.01)。缺血PC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皮层及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且与海马神经元Akt(p T308)活化水平呈平行改变(P<0.05)。结论树鼩脑缺血海马CA1区细胞凋亡与Akt(p S473)和Akt(p T308)过磷酸化的信号机制有关,缺血PC抑制海马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双磷酸化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
- 汤諹李树清
- 关键词:脑缺血AKT磷酸化树鼩
- 临床互动式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37
- 2012年
- 目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将基础医学理论学以致用的优秀医学人才,病理生理学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临床、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方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带教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合多媒体教具运用等。结果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将基础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医学基础理论的掌握,以及在临床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结论临床互动式教学适宜运用到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去。
- 冯蕊张颖李凡李飞李霞吕昭萍李树清
-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互动式教学
- 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后适应树鼩海马神经元缺血耐受中的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代谢对后适应(PC)海马神经元缺血耐受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光化学建立脑缺血模型,氟代柠檬酸(FC)抑制AS代谢,在脑缺血成模后建立缺血PC模型;雄性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4 h组、缺血...
- 何亮李树清
-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缺血耐受缺血后适应
- 高血糖对树鼩脑皮层局灶性缺血时海马微环境离子稳态及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高血糖对树鼩脑皮层血栓性缺血时海马微环境离子稳态的影响,探讨高血糖在缺血后神经元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复制树鼩高血糖模型,并用光化学方法诱导脑皮层局部血栓性缺血,用单泵等速微灌流系统和离子分析仪测定缺血4 h、24 h及72 h海马离子微环境(细胞外pH值、K+、Na+、Ca2+、Cl-)的动态变化,并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海马神经元密度变化。结果:树鼩脑皮层缺血后,其海马微环境内出现了pH值、Na+、Ca2+及Cl-含量的降低,K+含量升高,变化以缺血后4 h为著,24 h次之,72 h无显著差异;高血糖加缺血进一步加重离子稳态的紊乱,缺血后4 h的pH值、K+和Ca2+含量,以及缺血后24 h的pH值和Na+含量与正常血糖缺血组同期值相比,变化显著(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光化学反应后4 h照射区皮层可见梗死灶,且患侧海马CA1区也存在缺血损伤性改变;24 h病损达高峰;72 h伴随胶质细胞增生等修复性反应。相应时点高血糖加缺血组皮层及海马的损伤均大于缺血组,以缺血后24 h(P<0.01)和72 h(P<0.05)尤为显著。结论:树鼩脑皮层血栓性缺血形成后,缺血中心区扩布所导致的微环境内酸碱平衡及离子稳态性异常可能是海马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原因,高血糖可加剧缺血脑区离子微环境的紊乱。
- 陈静李树清
- 关键词:高血糖光化学海马树鼩
- 树鼩2型糖尿病加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建立树鼩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缺血模型,探讨代谢异常加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树鼩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脑缺血组、T2DM组及T2DM+脑缺血组(每组n=9)。采用高脂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实验性糖尿病模型,通过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局部血栓形成,以临床症状最突出的缺血后24 h作为观察的时间点,通过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了解机体代谢状态,采用2,3,5-氯化三苯基甲氮唑(TTC)、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对缺血性脑损伤进行评价。结果树鼩T2DM和T2DM合并脑缺血组树鼩的体重有所降低[(120.29±13.82)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分别为(26.75±10.60)mmol/L、(7.40±3.26)mmol/L、(2.93±0.70)mmol/L、(1.93±0.63)mmol/L(P<0.05)和(32.29±6.08)mmol/L(7.80±3.41)mmol/L、(3.06±0.95)mmol/L和(1.73±0.29)mmol/L,(P<0.01);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升高[(1.43±0.53)mg/L,P<0.01]。糖尿病树鼩合并脑缺血时上述指标的改变更为明显,神经元受损及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19.56±1.25)%,P<0.01]。结论T2DM树鼩代谢异常可加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高血糖及CRP协同作用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 赵玲李树清
- 关键词:光化学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透射电子显微术树鼩
- 缺血后适应对树鼩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代谢异常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树鼩模型,探讨在代谢异常及脑缺血条件下,缺血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C)对树鼩脑皮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成年树胸分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T2DM)组、脑缺血(IS)组、T2DM+IS及T2DM+IS+PC组(每组14只)。采用高脂饲料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实验性糖尿病模型,通过光化学反应诱导树嗣局部血栓形成,缺血PC组于缺血后4h夹闭患侧颈总动脉3次(5min/次)实施PC处理。在脑缺血后24 h,通过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了解机体代谢状态,采用TTC、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对缺血性脑损伤进行评价,用RNA-Seq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T2DM+IS组树鼩脑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异常,脑梗死面积达(19.56±1.25)%(P<0.01)。与对照组比较,T2DM+IS组树鼩体重明显下降(P<0.01),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均P<0.01)。RNA-Seq分析结果显示,T2DM+I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有1629个(上调基因1 109个,下调基因520个)。经缺血PC处理后,皮层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血糖、血脂和CRP水平降低(P<0.05),差异表达基因520个(上调基因203个,下调基因317个)。结论缺血PC可改善2型糖尿病树鼩代谢异常所加剧的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大脑皮质基因表达有关。
- 赵玲谭树芬柯亭羽李树清
- 关键词:光化学脑缺血差异基因表达缺血后适应树鼩
- 家兔急性肺栓塞对肺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对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s)的结构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19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栓塞2 h、4 h组(n=3)和8 h组(n=10)。通过输入自体血栓建立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后,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PVECs在肺栓塞2 h、4 h及8 h的超微结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相应时间点血清NO含量。结果 HE染色显示栓塞组肺动脉内有血栓,肺间质炎性病变,肺淤血;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栓塞组PVECs水肿、破裂,线粒体肿胀,内质网空泡化,并随栓塞时间延长PVECs出现坏死脱落,细胞器溶解。肺栓塞2 h、4 h和8 h血清NO含量均低于栓塞前,与栓塞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家兔APE可致PVECs超微结构改变和血清NO含量下降,且两者间关系密切。
- 金会艳李树清阮丽波
- 关键词:肺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硝酸还原酶法家兔
- 乌拉坦影响红细胞能量代谢导致溶血反应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乌拉坦静脉注射,对红细胞的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使用25%乌拉坦经耳缘静脉麻醉,给药30 min后经颈外静脉采血.每只家兔血样使用肝素抗凝后,分为3组,分别加入葡萄糖(GS)、三磷酸腺苷(ATP)和氯化钠(Nac)l以观察溶血率是否可以被降低.结果实验后血样,葡萄糖(GS)组和三磷酸腺苷(ATP)组,与Nacl对照组相比,GS组溶血率明显下降(P<0.05);ATP组溶血率明显下降(P<0.01).并且与GS对照组相比,ATP组溶血率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乌拉坦静脉注射后,红细胞破坏溶解现象可以被葡萄糖(GS)和三磷酸腺苷(ATP)纠正,并且加入ATP可使溶血率的下降更为明显.乌拉坦可能是影响了红细胞糖酵解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及ATP的利用,造成红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凋亡溶解.
- 杨黎黎吉勇俞志成李树清
- 关键词:溶血糖酵解
- 缺血后适应促进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时紧密连接occludin/ZO-1蛋白表达及抑制脑水肿的机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脑缺血及缺血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C)条件下,树鼩脑缺血时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脑水肿及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的occludin和zonula occludins(ZO)-1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TJ表达对脑水肿及脑梗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成年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组和脑缺血+PC组,其余3只动物用于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通过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局部血栓形成;缺血PC组于缺血后4 h夹闭患侧颈总动脉3次(每次5 min)实施PC处理。用电镜观察神经超微结构,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数量,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检测缺血区的r CBF,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观察缺血海马occludin/ZO-1蛋白的表达,MRI技术监测脑梗死体积,组织干湿法检测脑含水量的改变。结果:树鼩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的正常神经元明显减少以及神经元超微结构明显异常。脑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r CBF明显降低,occludin/ZO-1表达减弱(P<0.01),脑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P<0.01)。经PC处理的动物,缺血区r CBF增加,TJ表达增强,脑含水量降低,且TUNEL阳性细胞数和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缺血PC可增加树鼩缺血区r CBF但不增加局部含水量;提示缺血PC缩小脑梗死体积可能与occludin/ZO-1表达增强而抑制脑水肿有关。
- 李树清李凡何亮何波
- 关键词:脑缺血脑水肿树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