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SCWY13-09)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万江松更多>>
-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国内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窄化被引量:2
- 2014年
- 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有着自己独立发生与发展的悠久历史,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起,西方译论开始在国内学界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学者率先提出翻译研究的主体间性命题,力图打破西方译论的话语霸权。通过对主体间性理论的借用,翻译研究矫正了译者个体中心主义的偏颇,提倡重建平等、对话的翻译主体关系,有其积极意义。但主体间性理论的适应范围与翻译研究并不一致,将主体间性引入翻译研究会导致理论的窄化和理想化,其社会学的理论旨趣混淆了翻译行为的真正主体,掩盖了翻译的本质,忽视了翻译的文本目的,对文本这一翻译研究的核心缺乏关注。
- 万江松
- 关键词:翻译主体间性翻译本质翻译行为文本目的
- 翻译诗学研究的理论嬗变被引量:3
- 2014年
- 翻译诗学正日益成为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但中西翻译研究界对该术语的使用并未取得一致。要厘清这一概念,必须追溯诗学发展的历史沿革。西方翻译诗学承袭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诗学研究传统,并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特别是雅各布森的诗学理论中汲取理性养分。翻译诗学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谱系性,表现出前后继承的特征:初始阶段将翻译诗学纳入诗学的框架内,偏重诗学而不是翻译本身的研究;理论化阶段将翻译诗学进一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但在使用上缺乏明确界定,且有偏重文本外部功能、忽视文本诗性功能分析的倾向。厘清翻译诗学的发展谱系才能对国内翻译诗学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 万江松
- 关键词:翻译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