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30005)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 相关作者:田薇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宗教伦理的历史担当和现代命运——以基督教伦理为主要范型的考察被引量:3
- 2011年
- 宗教伦理是一种宗教与伦理相交叉、信仰与道德相结合的价值秩序,以宗教信仰为依据对人的存在及其行为方式进行道德建构和道德评判。这种价值生存秩序在传统社会居于主导地位,使得整个社会状态和人的心灵世界因获得意义根基而稳定有序。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整个秩序的根基不再是超自然的神义,而是世俗的理性化尺规,在分享自由化和多元化生存的深处,人心道义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的根基变得非常脆弱。因此,在当代道德重建的过程中,关注宗教伦理的维度将为我们提供一份不可或缺的资源。
- 田薇
- 关键词:宗教伦理历史担当现代命运道德重建
- 西美尔关于现代宗教形而上学重建的构想——从外在的超验对象到内在的生命品性被引量:1
- 2011年
- 在"生命"反抗"形式"的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的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的内在的"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的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的精神的途径,就是将"灵魂的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的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的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的形而上学宗教性的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的关键。
- 田薇
- 关键词:宗教性
- 儒家仁爱观念的本质及其实现之道——以基督教的神爱观念为背景被引量:3
- 2015年
- 基督教的神性爱是全无差异的普遍之爱,儒家的人性爱则是亲疏有别的差等之爱,这是学界中具有广泛性的一种看法。然而,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后儒的文本分析显示:儒家仁爱涵盖天、地、人,既是君子人格和政治伦理之基,也是天地大化、生生不已之源,本质上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爱。在实现之道上则讲究由亲到疏、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直至天地万物的次第性之序。然而,这一次第之序既合乎自然人伦,也因合着生生之道的大仁而成为天伦之序。对此,既要看到仁爱具有以爱亲行孝为起点,然后外推的差别性,也要看到仁爱上达天命、下贯万物、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的普遍性。在本质上和践行上,仁爱都带有普遍性和超越性与顺序性和差异性的双重性特征。
- 田薇
- 儒家的不朽观及其限度——以基督教的永生观为参照被引量:4
- 2015年
- 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是人这个有限存在者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儒耶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备具特色的表达,在儒家可谓现世不朽的追求,即通过功德言的历史性影响进入历史记忆,借助血脉相传构成子孙万代的生命延续,和宇宙万物一体实现天人合一的无限境界。这一不朽观具有道德人文性、自然人伦性、审美存在性,其根本特质在于非个体性和历史此在性,包含着儒家思想的卓越和限度。在基督教可称作天国永生的盼望,它既是立足于个体的,也是超越现世的,但要通过信仰的途径,在儒家经验理性之外提供了一条可资参考的支援路径。
- 田薇
- 关键词: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