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082015)
- 作品数:14 被引量:399H指数:8
- 相关作者:张凤荣关小克郭力娜赵婷婷朱泰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被引量:64
- 2010年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围绕中心城区构建了城乡交错区、远郊平原区和生态山区3个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根据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分区、分模式的整理方案,该方案对于加快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小克张凤荣赵婷婷方磊朱泰峰
- 关键词:大都市农村居民点整理
- 北京市顺义区农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通过对1980,1995,2006年顺义区农田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演变的分析,总结出其作为典型的大城市近郊区域农田景观变化的显著特征:第一,农田景观规模呈加速缩减趋势,农村居民点等低密度建设用地是侵占农田的主体;第二,农田景观斑块的空间重心由原来较为居中的位置,持续向远离城市组团中心的东北方向移动;第三,从全境镶嵌体和农田单一景观水平上分析,其景观格局演变均呈破碎化、离散性和均一化趋势。顺义区农田景观因社会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的调整而发生巨大改变,被道路和大量小规模的无序建筑侵占和切割,正在逐步丧失农田景观美感,应通过探索不同模式的农田景观治理和建设途径,对城市近郊农田景观加以保护和利用。
- 赵婷婷张凤荣牛振国姜广辉
- 基于养分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北京市城市结构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积聚,城市成为各种农产品的输入地,农民也不断增加对城市周围耕地的投入以获取更多的农产品。城市及其郊区成为各种物流、能流的聚集地。如果聚集的能量、养分得不到有效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文章基于养分循环原理,以北京市为例,对分别计算了北京市人畜排泄物和作物产出可以提供的养分,与北京市耕地在吨粮田情况下所能够吸纳的养分,结果显示养分是富余的。与单中心大城市相比,多中心中小城市的城市建成区与周围农田之间的物流能流交换界面更大,有利于充分利用人畜排泄物作为作物养分,发展有机农业;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城市环境压力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要坚持分散集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避免"城市大饼"无限扩大,促进养分循环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 张凤荣郭力娜关小克徐艳朱凤凯
- 关键词:多中心城市养分循环利用环境保护
- 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被引量:82
- 2010年
- 根据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件资料,在考虑各种影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因素的基础上,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自然适宜性和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在不同条件下适宜性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并从经济可行性方面探讨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从自然适宜性评价上来看,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能够开发的面积为11675.25hm2,考虑生态安全因素后,适宜开发且不引起生态退化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11221.14hm2,如纳入经济可行性因素,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全部不适宜开发。综合指数法与限制条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评价结果可为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关小克张凤荣李乐郭力娜邵战林
- 关键词:土地利用区域规划后备资源耕地
- 基于分等因素组合的农用地整理类型分区被引量:55
- 2010年
- 为细化农用地整理分区,使分区结果在地块尺度上具有适用性,从而提高农用地整理工程效率和精度,该文选择利用农用地分等中间成果,以分等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分析单元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强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综合分区思想对天津市农用地进行整理类型分区研究,并将天津市农用地划分为3个整理类型区。研究发现,天津市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即CL组合类型有730种,限制因素组合类型42种,其中灌溉、有机质和盐渍化对农用地的限制相对普遍,这三个因素是农用地整理需要重点考虑的限制因素。研究认为,天津市近期农用地整理重点应安排在限制因素少、整理难度小的类型区三,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典型盐渍化治理为主要方向;远期整理重点可考虑改造难度较大的类型区二,以土壤综合整治为主要目标;类型区一以坡度限制为主,整理改造难度最大,但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该研究对于深化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以期对农用地整理类型分区理论和方法提供一定借鉴。
- 郭力娜张凤荣曲衍波关小克朱泰峰
-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用地
- 北京市农业发展态势及土地整治策略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探讨地区农业发展演变规律,是制定大都市区土地整治策略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化的导向下进行调整,其基本态势就是将生产、经济等资源转移到经济效益更好的产业或部门之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1978年的28.3∶40.1∶31.6,变为2008年的6.4∶21.1∶72.4;受城市化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从69.1万hm^2持续下降到32.2万hm^2,但种植结构方面,粮食作物和蔬菜的播种面积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受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影响,第一产业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越来越有限。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各区县间农业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这也是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依据。并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目的,将农业发展与城市环境建设相结合,提出不同圈层的农地整治策略,以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 关小克张凤荣李乐王锐袁雅琴
- 关键词:农业发展土地整治
- 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27
- 2008年
- 【目的】揭示耕地利用集约度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了自然条件相似而经济水平不同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两个研究区,计算了其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耕地利用集约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影响。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兴区,其耕地利用集约度要高于曲周县。此外,从近20年的数据分析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利用集约度先是快速上升,而后上升速度减缓,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不同种植制度之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越来越大,出现集约度两极分化的现象。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构建了一个曲线模型来总结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结论】经济发展显著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
-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安萍莉严良政
- 关键词:耕地集约度
- 大都市区农田的功能、作物种植区划与土壤肥力调控区划被引量:7
- 2009年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大都市区农田的功能也由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态服务与景观文化功能为主转变。因此,在农田的作物生产布局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要求,在不同的区位或空间,安排适宜安全生产,并与景观相协调的作物。在农田土壤管理上,不能为追求高产而无限地培肥地力,而是要根据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划定限制培肥区,优化培肥区和培肥区。
- 张凤荣关小克王胜涛徐艳郭力娜
- 关键词:都市区
- 北京市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被引量:44
- 2010年
- 从土地具有多宜性和耕地具有多功能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耕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了北京市耕地不同利用目标下的适宜性级别和面积,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耕地承担的不同功能,对耕地的多目标利用类型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自然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207.65km2、920.16km2、193.99km2;耕地经济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077.86km2、1002.55km2、241.39km2;耕地生态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170.46km2、1044.25km2、107.09km2。为了体现耕地多目标适宜的弹性空间,设计了经济效益型、社会效益型、生态效益型3种方案,并对不同的发展目标下的投入水平做了探讨,评价结果可为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时空配置提供参考。
- 关小克张凤荣郭力娜赵婷婷
- 关键词:耕地
- 快速城市化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被引量:5
- 2010年
-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空间重心"两个模型定量研究12年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索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6年各水平空间单元均较为分散,空间重心集中于全区中部;而12年之后,高水平和无粮食生产区域出现显著集聚,空间重心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位移8.06km和5.17km;粮食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粮食产量变化呈强相关,是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赵婷婷张凤荣姜广辉罗政关小克杜素芹王锐
- 关键词:粮食总产量空间分异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