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760)

作品数:54 被引量:334H指数:9
相关作者:高兴华陈洪铎吴严李远宏何春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2篇皮肤
  • 7篇强脉冲光
  • 6篇强脉冲光治疗
  • 6篇痤疮
  • 5篇瘢痕
  • 5篇疗效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4篇受体
  • 4篇外用
  • 4篇疗效观察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4篇激光
  • 4篇激素
  • 4篇红斑
  • 3篇炎症
  • 3篇色素沉着
  • 3篇随机对照试验

机构

  • 52篇中国医科大学...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经济技术...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聊城职业技术...
  • 1篇抚顺矿务局总...
  • 1篇本溪金山医院

作者

  • 39篇高兴华
  • 37篇陈洪铎
  • 25篇吴严
  • 24篇李远宏
  • 13篇何春涤
  • 10篇刘梅
  • 10篇肖汀
  • 10篇贾丽丽
  • 9篇张丽
  • 8篇祝霞
  • 8篇徐宏慧
  • 7篇徐天华
  • 6篇徐媛媛
  • 6篇郑颖娜
  • 6篇姜黎黎
  • 5篇王雅坤
  • 5篇孙艳
  • 5篇董光辉
  • 5篇耿龙
  • 4篇刘宇博

传媒

  • 19篇中国美容医学
  • 11篇中华皮肤科杂...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循证医学...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1
  • 22篇2010
  • 21篇2009
  • 3篇200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croRNA与皮肤病研究进展
2011年
miRNA(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RNA,长度通常为21~25个核苷酸。通过和靶mRNA的互补结合抑制蛋白表达,对机体进行多方面的调控。miRNA在多种疾病中的调控作用已得到证实,目前研究表明,miRNA和某些皮肤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在皮肤中的表达具有特征性,可以在不同种属、不同组织及不同疾病中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miRNA与皮肤疾病之间的关系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新的靶点。
吕娅妮刘哲高兴华
关键词:皮肤疾病微RNAS基因表达调控
SPLIT-FACE模式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采用SPLIT-FACE模式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10名黄褐斑受试者,随机将每人左右面部分为治疗侧(给予强脉冲光治疗,共6次,每次间隔3~4周)和未治疗侧(不予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黄褐斑面积及颜色进行4级评分,计算总积分及积分下降指数;由受试者对疗效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侧总积分于第1次治疗后由治疗前的5.6显著下降至4.7,第2次治疗后略有回升,第4次治疗后积分再次下降,至第6次治疗后达3.8。治疗侧大部分时间点上积分下降指数明显高于未治疗侧。治疗侧疗程结束后80%的受试者表示对治疗满意或非常满意。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微红斑及痂皮,仅1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结论: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黄褐斑效果好、安全性高。
吴严李远宏徐媛媛贾丽丽祝霞高兴华陈洪铎
关键词:强脉冲光黄褐斑
职业性黑变病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男,43岁。因眼周、颈部、腋下、腹股沟色素沉着1年余,于2008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于腹股沟、腋下出现红斑,红斑渐变为褐色,伴中度瘙痒,并逐渐在双侧眼周和颈部出现同类皮损。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患者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无头痛、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既往体健,从事石油加工20余年,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平素出汗较多,
任宏伟郑松高兴华
关键词:职业性黑变病外用药物治疗医院就诊色素沉着疲乏无力石油加工
类人胶原蛋白治疗眼周皮肤皱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对人眼周皮肤皱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左右侧眼周皮肤随机给予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导入治疗(治疗侧)及蒸馏水导入治疗(对照侧),每日1次,共2周。于治疗前后,医生进行主观评价、仪器检测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index,EI)及角质层含水量,于治疗后由受试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侧导入治疗2周后,医生评价明显改善者0例,中度改善者6例(20.69%),轻度改善者18例(62.07%);受试者满意率为89.66%。治疗侧与对照侧EI差值及角质层含水量差值无显著差异。仅17.2%受试者治疗侧有暂时性轻微刺痛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眼周皮肤皱纹,且不良反应轻微。
祝霞李远宏吴严刘佳贾丽丽郑颖娜姜黎黎武海恩高兴华陈洪铎
关键词:类人胶原蛋白皱纹离子导入
坏疽性脓皮病36例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确诊的36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资料,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信息。
徐宏慧肖汀高兴华何春涤耿龙陈洪铎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
Dsg3刺激诱导天疱疮患者一级亲属T细胞活化的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在特异抗原桥粒芯糖蛋白3(desmoglein3,Dsg3)刺激下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一级亲属淋巴细胞Th1/Th2、Tc1/Tc2极化状态的变化,探讨PV发生机制。方法PV患者一级亲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Dsg3刺激下体外培养3d,流式细胞仪四色胞内染色分析PV患者一级亲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IFN-γ^+和IL-4^+细胞的百分率,观察PV患者一级亲属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PV抗体阳性一级亲属中的PBMC经Dsg3刺激培养者与未经Dsg3刺激者比较,Th2、Tc2百分率均显著升高(10.13%±3.72%VS7.28%±3.58%,20.01%±10.43%VS14.91%±8.06%,P〈0.05);经Dsg3刺激培养后PV抗体阳性一级亲属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h2、Tc2百分率均显著升高(10.13%±3.72%VS6.10%±2.82%,20.01%±10.43%VS9.58%±5.49%,P〈0.05)。结论特异性抗原Dsg3刺激下,自身反应性T细胞活化,Th1/Th2、Tc1/Tc2细胞分化失衡,可能在PV的启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魏仲香耿龙胡婕孙峥嵘都姝妍姜奕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一级亲属DSG3
银屑病皮损中CXCL11/I-TAC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吴剑肖汀王志华吴严何春涤高兴华陈洪铎
关键词:受体CXCR3银屑病皮损慢性炎症性皮肤病T细胞浸润TH1细胞
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瘢痕疙瘩、35例皮肤瘢痕癌及46例鳞癌患者皮损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示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生存素的表达;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癌皮损中均呈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71%(13/41),54.29%(19/35)、60.87%(28/46);皮肤瘢痕癌与鳞癌的生存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瘢痕疙瘩(P值均<0.05),而皮肤瘢痕癌与鳞癌之间生存素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存素蛋白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均无关;生存素蛋白在皮肤瘢痕癌中的表达与原发病无关;生存素蛋白在皮肤瘢痕癌与鳞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无明显关系,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生存素的高表达可能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癌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刘梅赵琰肖汀王雅坤金光玉陈洪铎何春涤
关键词:生存素瘢痕癌瘢痕疙瘩
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后黑素和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后黑素和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招募11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在每位志愿者背部选取6个非曝光部位。部位1~4分别涂抹白藜芦醇+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基质,30min后予1.5倍最小红斑量的模拟日光照射,部位5仅予照射而不涂抹检测物质(阳性对照),部位6既不照射亦不涂抹检测物质(阴性对照)。每天照射一次,连续照射4天。末次照射后24h对皮肤进行取材,进行Fontana Manna染色及CD1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阳性对照部位和涂抹基质部位黑素含量指数(melanin content index,MCI)-目标面积/场面积比值(%)及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上升,朗格汉斯细胞显著减少;而双侧涂抹白藜芦醇+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白藜芦醇的部位MCI-目标面积/场面积比值(%)及平均光密度值轻度上升,朗格汉斯细胞轻度减少,与阳性对照部位和涂抹基质的部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白藜芦醇和抗氧化剂或单独应用二者之一均可有效地防护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的黑素颗粒增加和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减少。
贾丽丽李远宏吴严郑颖娜姜黎黎
关键词:白藜芦醇黑素朗格汉斯细胞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
2010年
目的建立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体外无血清、无牛垂体提取物及无饲养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应用胰蛋白酶-EDTA冷温两步消化法消化健康青年包皮皮肤,获取角质形成细胞并置于无血清、无牛垂体提取物、成分确定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及绘制生长曲线,分析、评价细胞质量。结果该方法可稳定获得高纯度、活性好的角质形成细胞。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可稳定增殖2周左右,至少可稳定传代增殖5代。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99%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结论冷温两步消化法及体外无血清原代培养技术可为科研工作提供足量高质量的角质形成细胞,是高效经济的获得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方法。
狄正鸿孙晓冬王雅坤陈洪铎高兴华
关键词: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