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605302)

作品数:23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徐樑华李常清靳玉伟童元建张海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聚丙烯
  • 16篇聚丙烯腈
  • 16篇丙烯
  • 16篇丙烯腈
  • 14篇纤维
  • 10篇碳纤维
  • 6篇聚丙烯腈纤维
  • 6篇丙烯腈纤维
  • 5篇合纤
  • 5篇复合纤维
  • 5篇PAN基
  • 4篇湿法
  • 4篇纺丝
  • 4篇PAN基碳纤...
  • 3篇预氧化
  • 3篇湿法纺丝
  • 3篇石墨
  • 3篇石墨化
  • 3篇碳纳米管
  • 3篇热稳定

机构

  • 26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东华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6篇徐樑华
  • 11篇李常清
  • 7篇靳玉伟
  • 6篇童元建
  • 6篇张海龙
  • 4篇肖士洁
  • 4篇刘钟铃
  • 3篇张幼维
  • 3篇高爱君
  • 3篇王凯
  • 3篇赵炯心
  • 3篇郭雅明
  • 2篇孔令强
  • 2篇蓝雁
  • 2篇吴承训
  • 2篇吕红红
  • 2篇潘鼎
  • 2篇王贺团
  • 2篇杨逢源
  • 2篇徐翊桄

传媒

  • 6篇北京化工大学...
  • 5篇合成纤维工业
  • 4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合成技术及应...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7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N基碳纤维中碳结构与模量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分析PAN纤维低温热处理后的分子结构,结合PAN基碳纤维结构性能,提出了影响碳纤维模量的碳结构要素,并将其定义为"无氢芳香碳";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对热处理程度不同的PAN纤维中"无氢芳香碳"的相对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时间越长,原丝纤度越低,热处理后PAN纤维结构中"无氢芳香碳"的相对含量越高,更有利于获得高模量的碳纤维。
孔令强王凯刘晖徐樑华
关键词:PAN碳纤维核磁共振模量
湿法聚丙烯腈初生纤维表面沟槽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湿法聚丙烯腈初生纤维表面存在沟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纤维表面沟槽形态,研究了纺丝液性质和凝固成型条件对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挤出速率、凝固浴浓度的增大,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变得更加明显,表面粗糙度增大;随纺丝液温度和凝固浴温度的升高,PAN初生纤维表面沟槽变浅,表面粗糙度减小;PAN初生纤维表面粗糙度随凝固牵伸先增大后减小。
李常清江可汉李龙李婷赵洪江徐樑华
关键词:PAN初生纤维湿法纺丝
热处理对PAN基碳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以日本进口碳纤维(T300)和国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GCF)为原材料,采用自制石墨化炉,在一定拉伸条件下,对T300及GCF进行1500~2100℃热处理,制备了不同性能的高模量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s)。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拉曼散射光谱、万能材料测试机等探讨了在热处理过程中PAN-CFs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了PAN-CFs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PAN-CFs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拉伸模量逐渐上升,纤维的微晶尺寸和微晶取向度逐渐增大,石墨化程度越来越高,PAN-CFs的微观结构从二维乱层石墨结构向有序的三维层状结构发展。
靳玉伟刘钟铃高爱君徐翊桄徐樑华
关键词:聚丙烯腈碳纤维微观结构石墨化
硅系油剂对PAN纤维预氧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改变聚丙烯腈(PAN)纤维纺丝工艺,制得无油纤维和含油纤维,在空气气氛下对两种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借助体密度、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手段,通过表征PAN纤维的预氧化程度,揭示硅系油剂的作用。结果表明,硅系油剂在190℃~250℃温度区间,即本论文讨论的预氧化反应全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依然均匀涂覆在PAN纤维的表面;在预氧化反应的前期(190℃~220℃),纤维表面的油剂阻碍热的传递和氧的扩散,使得含油纤维的体密度、环化度、相对环化率和芳构化指数均低于无油纤维;在预氧化后期(220℃~250℃),由于前期油剂对预氧化反应的抑制,使得前期形成的结构有利于氧的扩散,表象上硅系油剂在预氧化后期起着促进的作用。
郭雅明李常清马晓娜徐樑华
关键词:PAN纤维
表面接枝聚丙烯腈的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初生复合纤维的制备被引量:2
2010年
碳纳米管(CNTs)被修饰后表面接枝上聚丙烯腈(PAN),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复合纺丝液,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PAN/CNTs初生复合纤维。采用FT-IR,HRTEM,TG等方法分析CNTs表面修饰前后状况,用XRD和SEM分析接枝CNTs对PAN初生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表面成功接枝上PAN,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接枝CNTs的加入使PAN初生纤维的结晶度从36.92%提高到38.81%,晶粒尺寸从4.40nm增大到4.89nm,初生复合纤维的断面结构更加细化。
张海龙李常清徐樑华
关键词:聚丙烯腈碳纳米管湿法纺丝复合纤维
牵伸对石墨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以一种典型国产碳纤维为原材料,借助XRD、密度梯度仪和力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2100℃、2300℃下,不同的牵伸率对聚丙烯腈基(PAN)石墨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石墨化温度下,随着牵伸率的增大,碳纤维的体密度、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均增大。同时,石墨微晶尺寸(Lc、La)与取向度均随其热牵伸比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在同一牵伸比条件下,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弹性模量增加,抗拉强度下降,石墨微晶尺寸(Lc、La)与取向度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靳玉伟高爱君刘钟铃徐翊桄徐樑华
关键词:石墨纤维热牵伸力学性能
高压电场诱导下PVP/锰卟啉复合物纤维图案化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方法实现了微米/纳米材料的自组装和图案化,建立了一个在高压电场诱导下的微米/纳米材料的连续化形成的新方法,电镜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简称PVP)/锰卟啉纤维直径在3~4μm,长度在几百微米,实验中,卟啉环在锰卟啉/PVP系统中形成π-π堆积,形成面-面排列的堆积效应,这种驱动力是促进超分子化合物自组装的一种很好的构筑方式。
靳玉伟李常清刘钟铃王策徐樑华
关键词:静电纺丝锰卟啉
PAN/DMSO溶液的挤出对初生纤维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在一定的凝固条件下,挤出剪切速率(γ)对聚丙烯腈(PAN)初生纤维聚集态及形态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γ的增加,初生纤维的结晶度增大,晶粒尺寸减小;初生纤维的表面上产生了沿着轴向分布的沟槽,γ越高,沟槽越深,初生纤维的截面结构变得不均匀,出现了一些大孔和皮芯结构;随着γ的增加;初生纤维中的二甲基亚砜(DMSO)残留量增加。控制γ在11721—14651s-1,PAN/DMSO溶液流动性能好,可获得表面沟槽均匀、缺陷少、晶粒尺寸小且结晶度高的结构致密的PAN初生纤维。
王贺团李常清石鑫蓝雁徐樑华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初生纤维剪切速率
碳纤维制造过程中径向差异表征及演变机理被引量:3
2012年
为优化PAN基碳纤维结构,采用AES表征PAN纤维在低温碳化与高温碳化后C,N,O沿纤维径向的分布,并用以阐明预氧化碳化过程径向差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预氧丝径向结构不均匀,由外向内氧化程度降低;预氧时物理阻隔与化学阻隔导致径向形成氧浓度梯度,热物理传递与化学反应放热导致径向形成温度梯度.低温碳化时,热物理传递与化学反应放热形成温度梯度加剧了预氧时的径向差异;纤维分3部分,最外层氧含量低,由氧化程度高的预氧皮层外部强烈脱氮脱氧形成,最内层由氧化程度低的预氧芯层转化而成;中间是过渡层,一部分由氧化程度较高的预氧皮层内部少量脱氧脱氮而成,氧含量高,而后过渡到预氧程度低的低含氧量芯部.高碳丝径向组分差异变小,纤维分两部分,外层厚度仅为纤维直径的10%,是碳含量逐渐降低的过渡性皮层,其余部分为组成均一的芯层.
高爱君罗莎王小谦蓝雁徐樑华
关键词:碳纤维俄歇电子能谱预氧化碳化
PAN/PI复合纤维热稳定化及碳纤维性能研究
对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PI)复合纤维进行预氧化及碳化处理,利用IR、XRD、Raman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PI的加入对PAN纤维预氧化程度及PAN基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I良好的热稳定性,阻...
李常清袁姗罗荣郭雅明徐樑华
关键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酰亚胺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