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42007)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梁冬冬王修信郝艳于秋萍蒋金艳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利用小波降噪提高检测举重图像杠铃位置的准确性被引量:3
- 2008年
- 举重是广西重点开展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采用小波变换软阈值降噪方法对举重序列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Hough变换自动检测杠铃位置,将降噪处理后自动检测的杠铃位置、没有进行降噪处理自动检测的杠铃位置分别与人工检测的杠铃位置比较,研究小波变换降噪法对提高举重序列图像杠铃位置准确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变换软阈值法对举重图像进行降噪预处理,可以将Hough变换检测举重序列图像杠铃位置的误差由5%左右降到1%左右,可以减少Hough变换检测杠铃圆形边缘时受随机噪声点的干扰,从而减少Hough变换的运算量和计算时间。
- 王锦莉王修信郝艳梁冬冬蒋金艳刘海克于秋萍蒋炳德
- 关键词:小波变换HOUGH变换
- 举重失败与成功过程杠铃受力特征的比较
- 2009年
- 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卡连接摄像头拍摄同一运动员举重失败过程与成功过程的序列图像,图像经预处理后使用Hough变换自动检测杠铃位置,分别计算两过程杠铃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并比较其动力学特征,寻找举重技术动作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失败过程与成功过程在杠铃抓举上肩阶段均取得了成功,但失败过程杠铃垂直受力峰值明显高于成功过程,运动员消耗的力量明显高于成功过程;而在杠铃挺举上举阶段,失败过程运动员的上举爆发力并没有接近垂直向上,或前段体能消耗过大而力量不支,并且运动员无法用力阻止杠铃到最高点时水平出现的较大晃动,以上原因导致举重技术动作的失败。
- 农京辉王修信梁冬冬郝艳蒋金艳刘海克于秋萍蒋炳德
- 关键词:举重运动序列图像
- 举重过程人体肌肉等效力矩的计算与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举重过程人体肌肉等效力矩是分析其技术动作特征的重要指标。利用计算机和高速数字摄像技术拍摄举重过程序列图像,提取人体关节点坐标,计算人体各环节肌肉等效力矩、角速度等刚体力学参数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运动员举起杠铃重量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臂和前臂的肌肉爆发力矩,上臂和前臂肌肉等效力矩均显著大于其它环节的数值,大腿肌肉的等效力矩大小仅次于上臂和前臂;运动员在杠铃抓举上肩阶段消耗的体力较大,其人体各环节肌肉等效力矩数值在该阶段要高于杠铃挺举上举阶段;举重过程杠铃应尽量贴近运动员身体,相对缩短人体对杠铃发力的阻力臂,降低举起同样杠铃重量所需的人体各环节肌肉的等效力矩。
- 贾惠珍王修信梁冬冬郝艳蒋金艳刘海克于秋萍蒋炳德
- 关键词:举重运动多刚体系统
- 举重序列图像杠铃动力学参数的提取与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卡连接摄像头获取举重过程序列图像,提取杠铃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速度、加速度、作用力等动力学参数,计算举重过程杠铃机械能的变化,分析举重过程杠铃动力学参数等的特征。结果表明,举重过程杠铃的垂直速度、垂直加速度、垂直受力、机械能的最大值均位于抓举阶段,力量是抓举阶段举重动作成功的决定因素,挺举阶段运动员的举重动作技术至关重要;举重过程中运动员向上用力应尽量集中于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作用力尽可能小,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上升速度;杠铃水平运动速度的最大值位于挺举阶段的上挺发力时刻,运动员使用水平力在动作稍有偏差时及时调整动作来维持杠铃的稳定,避免举重动作的失败。
- 吴昊王修信郝艳梁冬冬蒋金艳刘海克于秋萍蒋炳德
- 关键词:举重运动序列图像
- 利用Kane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举重运动
- 2009年
- 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与仿真人体举重过程可以优化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并预测其效果。根据举重过程人体运动的特点,将人体简化为6刚体动力学系统,建立Kane多刚体动力学模型方程,以高速数字摄像拍摄的举重运动过程序列图像的初始夹角与角速度作为初始条件,对举重过程进行计算与仿真,并通过与拍摄的实际举重运动图像比较来验证模型仿真的准确性,研究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与仿真人体举重过程的方法。结果表明,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与仿真的人体举重过程与摄像拍摄的实际过程基本相符,两种方法获取的关节坐标的误差约在4~8%,离初始时刻的时间越长则模型计算与仿真结果的误差就越大,呈现误差累积效应。
- 王修信贾惠珍梁冬冬郝艳蒋金艳刘海克于秋萍蒋炳德
- 关键词:举重运动多刚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