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04Z1-E0051)
- 作品数:26 被引量:156H指数:8
- 相关作者:周云周福霖邓雪松谭平沈朝勇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主动变刚度-阻尼系统预测最优控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介绍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开关控制型半主动控制系统——主动变刚度.阻尼(AVS.D)系统的减振控制机理,建立了AVS.D结构振动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为了合理补偿AVS.D系统实时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控制时滞,本文提出一种预测最优控制算法,推导了其开关控制律。为了检验AVS.D系统的减震控制效果及预测最优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我们设计研制出AVS.D装置,编制了AVS.D系统预测最优控制的实时控制软件,在某单层钢框架模型上进行了AVS.D系统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比较了不同控制方式时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预测最优控制算法是非常有效的,可推广应用于所有开关控制型半主动控制系统。AVS.D系统具有反应放大功能,经济可靠、安全有效,可望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谭平阎维明周福霖
- 关键词:半主动控制预测控制振动台试验
- 楼板隔震消能结构体系被引量:5
- 2007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减震结构体系——楼板隔震消能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的特点是:竖向荷载传递途径与传统结构相同,但在楼板与主体结构水平承重构件之间设置高阻尼隔震层,在楼板与主体结构竖向承重构件之间留出空隙,并在其中安装消能阻尼器,使结构在发生水平振动时楼板与主体结构之间能够发生一定的相对运动,产生隔震和消能作用,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本文给出了单层楼板隔震消能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以及基底输入谐和振动时的结构传递函数,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传递函数的影响。
- 冼巧玲刘建安周福霖
- 关键词:楼板隔震消能
- 广东科学中心典型区域的风振响应及风振控制被引量:1
- 2009年
- 以广东科学中心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AR法模拟了该结构的脉动风速时程,进行不同风压、不同风向角下的风振响应分析,给出了采用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六种风振控制方案,并对不同方案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减振方案对结构的风振反应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结构顶点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最大降幅达18%和84.9%;对此类不规则大跨结构,建议将阻尼器安装在结构两侧以取得最好的减振效果;安装粘滞阻尼器对结构加速度的控制效果优于对结构侧移的控制效果。
- 刘纯周云张季超汪大洋
- 关键词:广东科学中心脉动风荷载粘滞阻尼器
- 新型主动变刚度阻尼器的滑动模态控制及仿真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设计出一种新型主动变刚度阻尼装置,该装置可向受控结构提供两种等效刚度,使受控结构能主动地避开地震动卓越频率而永远处于非共振的状态。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滑动模态控制算法,推导了该新型阻尼器的两种开关控制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主动变刚度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可取得明显优于被动控制的减震效果。两种控制律中,连续型滑动模态控制律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该新型阻尼器的性能,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 谭平周福霖
- 关键词:半主动控制滑动模态控制
- 耗能减震层对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减震效果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本文分析了加强层和3种不同耗能减震层对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减震效果,以顶点位移为目标对单个粘滞耗能减震层的最佳布置位置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粘滞环带耗能构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耗能减震层比加强层更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单个耗能减震层宜布置在结构的中部0.5H^0.6H处;粘滞环带耗能构件能有效减小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 邓雪松丁鲲周云
- 关键词:框架-核心简结构加强层
- 高耸结构随机风荷载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08年
- 风荷载是高耸结构设计计算的主要控制荷载,在随机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而高耸结构的风荷载数值模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脉动风风速的频谱特性和高耸结构风荷载的空间相关性,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高耸结构脉动风荷载的数值模拟方法.脉动风速的频谱特性用线性滤波器逼近,首先通过求解脉动风速自相关系数的Toeplitz方程得出该滤波器的控制参数初步近似值,再通过迭代进行优化,以Gauss白噪声作为输入,经过该滤波器滤波,即可生成具有所需功率谱的脉动风风速时程.考虑风荷载的空间相关性,最终给出了高耸结构脉动风荷载的时程.详细介绍了上述算法的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并讨论了滤波器阶数以及迭代算法控制精度的影响.结合电视塔结构,给出了具体的算例.
- 孙作玉王晖
- 关键词:随机风荷载频谱特性数值模拟
- 结构主动变刚度·阻尼控制系统及其优化设计被引量:6
- 2007年
- 介绍了一种新型开关控制型的半主动控制系统——主动变刚度.阻尼(AVS.D)系统的装置组成及其减振控制机理,阐述了该系统所特有的反应放大原理,建立了该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基于瞬时最优控制的思想推导了该控制系统的开关控制律。为了充分发挥该控制装置的作用,优化了主动变刚度.阻尼装置的参数设计,并基于遗传算法研究了主动变刚度.阻尼装置在结构中的空间位置优化方法。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主动变刚度.阻尼系统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半主动控制系统,所推导的瞬时最优半主动开关控制律是很有效的。对不同数目的主动变刚度.阻尼装置进行位置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位置优化方法对于优化多个主动变刚度.阻尼装置的位置是相当高效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控制系统的性能。
- 谭平周福霖
- 关键词:半主动控制优化设计遗传算法
- 错位转换层位置对高层建筑竖向构件受力性能影响的研究
- 2008年
- 作为一种新型转换层结构——错位转换层结构,其竖向位置的移动对高层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受力性能有何影响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采用有限元程序对高层带错位转换层结构进行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和反应谱分析,分析了上部转换层和下部转换层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整体改变错位转换层位置对结构地震作用、剪力及竖向构件内力的影响。分析研究发现,错位转换层整体位置的竖向移动对结构整体剪力、上部转换层下承托墙肢内力、上部转换层框支剪力墙内力影响不大,但对落地剪力墙、上部转换层下框支柱和下部转换层梁托柱内力有较大影响。
- 沈朝勇周福霖黄襄云陈建秋任珉金建敏
- 关键词:高层建筑竖向位置有限元分析竖向构件受力性能
- 钢板与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组合协同作用机理分析
- 钢筋混凝土连梁是抗侧向力结构——剪力墙或核心筒中的一个重要构件.在过去建成的没有考虑抗震设计或采用过时规范设计连梁的老旧高层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再满足安全要求;以及由于时间因素,钢筋强度的退化,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 朱勇周云
- 关键词:钢板连梁
- 文献传递
- 基于GA优化理论的高层结构风振控制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高层结构风振控制的优化分析技术是结构风工程中一个至今尚未得到合理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高层结构的风致振动问题,采用减振控制技术,引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简称GA)理论对其进行参数优化分析。以结构优化中的遗传算法理论为基础,采用结构风效应的频域分析法建立6种不同的GA目标函数,编制相应的优化分析程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不同目标函数下阻尼分布的优化效果。研究表明GA优化理论能依据结构的具体动力响应在结构层间合理分配阻尼系数,充分发挥阻尼器的耗能性能,且在总黏滞阻尼系数相同的情况下,可减小结构最大层间侧移和顶层加速度响应的最大幅度分别为27.6%和30.1%,证明了所提优化理论对结构风振控制优化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参考价值。
- 汪大洋周云
- 关键词:高层结构风振控制黏滞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