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207)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邹节新周宪民朱春潮张萌汪雁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南昌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鄱阳湖区域血吸虫病患者胃黏膜病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病(简称血吸虫病)相关胃黏膜病变,探讨血吸虫感染是否会影响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进而影响癌前病变的进展或胃癌的发生。方法将疫区志愿者653例按血吸虫感染情况分为2组:病例组(血吸虫病志愿者,IHA阳性)341例与对照组(非血吸虫病志愿者,IHA阴性)312例,对2组进行胃镜、病理检查,同时通过13 C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结果病例组胃镜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改变,非萎缩性胃炎并糜烂、糜烂性食管炎、黏膜颗粒状改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低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不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及胃十二指肠黏膜下血吸虫卵沉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中Hp感染阳性159例,阳性率为46.63%;对照组中Hp感染阳性137例,阳性率为43.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0.486)。结论血吸虫病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与程度均高于非血吸虫病患者,但与胃癌及癌前病变无相关性;血吸虫感染并未增加Hp的感染概率。
- 熊萍香周玉平熊江琴宁安周宪民邹节新杨德平林智平胡美英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胃黏膜病变癌前病变
- 不同地理群体的克氏原螯虾形态差异多元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二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南京郊区,因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学特性,迅速入侵我国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本文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河水系、东南沿海水系与台湾省桃园县及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共12个自然水体克氏原螯虾群体的14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散布图显示,台湾桃园县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首先聚为一类,再与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聚为一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趋于分为两类,长江水系中下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鄱阳湖支流群体与珠江水系群体聚为一类,长江水系上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太湖支流群体、长江水系乌江支流群体、长江水系洞庭湖支流群体、淮河水系群体、东南沿海水系群体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1.518%、23.382%、15.823%、8.767%;累积贡献率79.491%;雄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0.396%、23.407%、16.344%、9.665%,累积贡献率为79.811%。对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群体的判别分析中,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4.0%,综合判别率为82.1%;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6.8%,综合判别率为86.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克氏原螯虾群体存在一定的种内不同群体间外部形态差异,该差异主要集中存在于头胸部和腹部的若干性状指标上,可能是因栖地自然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因素所导致。
- 张萌白俊金辉徐武杰邹节新石林波张小燕汪雁洪芬芳聂宗恒朱春潮周宪民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
- 克氏原螯虾重金属富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克氏原螯虾是中国大陆重要的淡水水生外来入侵物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源于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而克氏原螯虾营底栖的特殊生活方式和作为自然水体底栖动物中的高级消费者,既可通过孳生地食物链富集重金属于自身体内,又能够在重金属胁迫之下得以生存和繁衍,由此成为底栖水生动物重金属富集的重点研究对象。文章就克氏原螯虾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富集与释放以及重金属胁迫下对克氏原螯虾生化指标和遗传物质的影响并对其作为一种监测水体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的可能性作一综述。
- 张萌朱春潮汪雁邹节新高典刘大仁周宪民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外来入侵物种重金属
- 血吸虫病患者不同胃黏膜病变中Survivin、p53、E-cadherin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鄱阳湖区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Survivin、p53、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择鄱阳湖区域确诊为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51例)的胃黏膜标本(其中萎缩性胃炎49例,胃黏膜异形增生30例,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34例,胃癌38例)。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p53、E-cadherin在正常黏膜、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壁细胞可见阳性表达,而其他细胞几乎无表达。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萎缩性胃炎、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各组分别为51.02%、58.82%、66.67%、86.84%,各组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各组分别为1.32%、16.33%、58.82%、76.67%、92.11%,各组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表达率为100.00%,在萎缩性胃炎、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各组胃黏膜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3.67%、76.47%、63.33%、26.31%,各组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p53、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 Survivin、p53、E-cadherin蛋白可能参与血吸虫患者胃癌病变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较理想的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预后的预警。
- 熊萍香周玉平熊江琴宁安周宪民邹节新杨德平林智平胡美英
- 关键词:SURVIVINP53日本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