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2007)
作品数:
1
被引量:3
H指数:1
相关作者:
王琛
邓珂
裘晓辉
更多>>
相关机构: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2篇
理学
主题
1篇
单分子
1篇
扫描隧道显微...
1篇
叔丁胺
1篇
吸附位
1篇
密度泛函
1篇
密度泛函理论
1篇
共吸附
1篇
泛函
1篇
泛函理论
1篇
分子
1篇
NANOFI...
1篇
HELICA...
1篇
INVERS...
1篇
POLYAN...
1篇
COPOLY...
1篇
CHIRAL...
机构
1篇
国家纳米科学...
作者
1篇
裘晓辉
1篇
邓珂
1篇
王琛
传媒
1篇
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2篇
2009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Tuning the Chirality of Conducting Polyaniline Helical Nanofibers
<正>Inspired by bio-helix such as DNA and peptides,there has been currently interest in preparing chiral synthe...
YAN YONG~(a
关键词:
CHIRALITY
NANOFIBERS
POLYANILINE
COPOLYMER
文献传递
一氧化碳共吸附法确定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位
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78K时单个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位.我们提出以共吸附的一氧化碳3^(1/2)×3^(1/2)超结构为基底铜原子的标识方法,确定了低覆盖度的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位为顶位.而采用单个一氧化碳分子标识基底铜原子的位置,同样得出了叔丁胺分子的吸附位为顶位.此外,还采用DFT计算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优势吸附构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顶位吸附构型为能量最稳定的构型,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陈毓敏
邓珂
裘晓辉
王琛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吸附位
单分子
共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