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932)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明才李桂双吴名耀黄阗许慈燕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4篇食管肿瘤
  • 4篇肿瘤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蛋白酶
  • 2篇临床病理
  • 2篇类胰蛋白酶
  • 2篇IL-29
  • 2篇病理
  • 2篇TRYPTA...
  • 1篇大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机构

  • 8篇汕头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李明才
  • 5篇黄阗
  • 5篇吴名耀
  • 5篇李桂双
  • 4篇许慈燕
  • 2篇何韶衡
  • 1篇苏绍波
  • 1篇郑晓璇
  • 1篇柳晓金
  • 1篇黄东阳
  • 1篇周艳春

传媒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肥大细胞亚型与食管癌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亚型的变化及其浸润程度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MC进行检测,并探讨MC亚型T型、TC型和C型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内的MC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食管癌中MCT和MCTC两种亚型MC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MCC型MC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及转移无关。结论:癌间质内MCT和MCTC型MC的浸润可能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MC浸润的数量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阗何韶衡李明才吴名耀李桂双
关键词:食管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IL-29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2009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新型干扰素lamda(interferon-λ,IFN-λ)家族成员之一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29,IL-29)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79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IL-29进行检测,并探讨IL-29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内的IL-29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食管癌中IL-29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呈负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癌间质内IL-29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有关。IL-29可能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的作用。IL-29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阗李明才吴名耀许慈燕李桂双
关键词:食管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双重免疫组化技术鉴定食管癌中肥大细胞的亚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食管癌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亚型的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案。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染色在食管癌组织中肥大细胞内表达的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结果:MC大部分为T型或C型,少部分为TC型。食管癌组织内的MC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结论: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以确定食管癌中MC的亚型是可行的,为深入研究MC亚型在食管癌发展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提供了基础。
黄阗李明才吴名耀许慈燕李桂双
关键词:食管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人干扰素-λ的二级结构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预测人干扰索(IFN)-λ1、IFN-λ2和IFN-λ3的二级结构特征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用Ceour-Deleage法预测人IFN-λ1、IFN-λ2和IFN-λ3的二级结构;分别用Hopp-Woods法、Janin法、Zimmerman.Simha法和Bhaskaran-Ponnuswamy法分析各蛋白的亲水性、可及性、极性和柔韧性参数;用Kolaskar-Tongaonkar法预测各蛋白的抗原指数。结合人IFN-λ1、IFN-λ2.和IFN-λ3的二级结构特征。综合评价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人IFN-λ1、IFN-λ2和WN.IFN-λ2的B细胞识别表位可能分别位于其第47~73和154-166、53~75和159-171、53~77和159~171位氨基酸等区域内或附近,被预测的表位均含有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人IFN-λ1与IFN-λ2,IFN-λ3的二级结构和含有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很相似,而人IFN-λ2和IFN-λ3之间的差别非常小。结论:该预测结果将有助于确定人IFN-λ1、IFN-λ2和IFN-λ3的B细胞表位及其生物学活性部位。
李明才黄东阳
关键词:B细胞表位
应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研究tryptase和IL-29与食管癌的相关性
2009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29,IL-29)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87例食管癌根治术标本中tryptase和IL-29进行检测,并探讨tryptase和IL-29双重染色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中tryptase的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ryptase和IL-29双染均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亦呈负相关性。结论:癌间质内tryptase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有关。tryptase和IL-29均阳性的MC可能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的作用。tryptase和IL-29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
黄阗李明才吴名耀许慈燕李桂双
关键词:类胰蛋白酶食管癌免疫组织化学
tryptase和chymase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标记物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71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MC进行检测,探讨tryptase和chymase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内的MC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tryptase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chymase的表达与食管癌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结论tryptase阳性的MC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阗李明才吴名耀许慈燕李桂双
关键词: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食管肿瘤
小鼠可溶性ST2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8年
目的:克隆小鼠可溶性ST2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中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用热启动PCR技术,扩增小鼠可溶性ST2基因全长编码区,经双酶切后,克隆入pcDNA3.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ST2,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小鼠可溶性ST2基因的PCR产物和重组载体经凝胶电泳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证实,其序列与GenBank中数据一致。小鼠可溶性ST2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为1 011 bp,编码336个氨基酸。结论:用热启动PCR技术能方便、准确地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成功地克隆小鼠可溶性ST2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进行小鼠可溶性ST2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明才柳晓金郑晓璇周艳春苏绍波
关键词:基因克隆
重组人IL-29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具有活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9(IL-29).方法:用PCR技术扩增人IL-29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4Ek/LIC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44Ek/LIC-IL-29,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IL-29融合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然后用肠激酶消化除去N端融合标签得到完全天然状态的重组人IL-29,经N-端氨基酸测序鉴定纯化的IL-29,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44Ek/LIC-IL-29,DNA序列测定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在30℃培养条件下,IPTG诱导表达的IL-29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43%左右,并且大部分以可溶形式存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经肠激酶切割和回收后,所得目的蛋白(IL-29)纯度大于96%,该蛋白N-端序列与理论值一致,其抗病毒活性与IFN-α2b相当.结论: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IL-29.
李明才何韶衡
关键词: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质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