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CSTC2008AB0015)
- 作品数:5 被引量:92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轲廖向花程炳岩杨茜刘晓冉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重庆市气候中心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重庆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识别重庆冰雹云指标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利用重庆、万州、恩施三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分析了重庆2008-2010年的9次冰雹过程,总结了一些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指标.发现当回波强度大于等于50dBZ,回波顶高大于等于11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大于等于44kg/m2,冰雹指数出现连续几个实心三角标志,中层具有强的风速辐合或者中气旋时容易降雹;出现三体散射回波等冰雹典型特征时肯定降雹.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越大,大于60kg/m2的强VIL持续时间越长,冰雹直径越大.在冰雹云发展阶段VIL存在≥15kg/m2的明显跃增且跃增后VIL≥50kg/m2,这是冰雹独特的特征,对判别冰雹云有较高应用价值.
- 廖向花林娜李轲王中
- 关键词:冰雹多普勒雷达
- 重庆冰雹气候特征及人工防雹对策被引量:19
- 2010年
- 利用重庆34个县1960—2004年的气象志、县志资料及1980—2004年的MICAPS资料,对重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流背景、冰雹路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重庆冰雹在空间上存在东多西少的特征,东北部山区是冰雹频发地;近50年冰雹具有"少—多—少-多"的非均匀周期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明显增多;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分布,高峰期为4—5月和7—8月,6月相对较少;重庆冰雹天气以局地对流为主,系统性对流次之,产生系统性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分为3类,即低涡型、西北气流型和高空低槽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是主要影响系统,约占62%。给出了重庆主要冰雹路径图并提出了人工防雹的对策建议,以提高人影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廖向花廖代秀李轲
- 关键词:冰雹环流背景防雹
- 2006年川渝伏旱同期环流场和水汽场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21
- 2009年
- 2006年盛夏川渝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旱灾害,通过对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的诊断分析表明,2006年盛夏期间,我国川渝地区上空存在由东北向西南的异常水汽输送,从中南半岛到西南地区持续存在经向水汽输送的负异常中心,导致川渝地区上空维持着一个水汽输送辐散异常的中心,这种水汽输送形势有利于伏旱灾害的发展。西太平洋副高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北、偏西,强度偏强,它与东伸的伊朗高压及异常的青藏高压一起构成一条高压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川渝地区持续伏旱灾害的发展。
- 刘晓冉杨茜程炳岩
- 关键词:伏旱大气环流水汽场
- 重庆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综合分析被引量:20
- 2010年
-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级单体是在典型的"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大气垂直结构下产生的,产生风雹的区域正好位于低空急流出口区及中低层风速辐合区;多普勒雷达观测表现为典型钩状回波、低层有界弱回波区和"穹隆"、中气旋、阵风锋等超级单体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VIL)的突然跃增比冰雹降落时间提前2~3个体扫,对冰雹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卫星反演的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大值区与冰雹落区较为一致;云中粒子半径〉36μm的粒子越多,所占比重越大,降雹的可能性就越大。
- 廖向花周毓荃唐余学李轲
- 关键词:冰雹中气旋阵风锋
- 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变化特征及其异常年环流形势分析被引量:21
- 2009年
- 分析了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异常年份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高温日数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总体偏多,1979年是由多到少的突变年,80年代高温日数明显偏少,90年代以后又有增多趋势。川渝地区夏季高温酷暑年和凉夏年的环流形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酷暑年,我国南海北部对流增强,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无持续性阻塞高压,同时东亚大槽变浅,青藏高原上升运动减弱。850 hPa距平风场上,川渝地区以南被东北距平风控制,以北被正南距平风控制,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发生、发展。前期春季OLR场变化特征可为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刘晓冉程炳岩杨茜张天宇邓北胜
- 关键词:高温环流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