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34)

作品数:19 被引量:127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孔立沈惠平张宝蓉陈先才李鹏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两岸
  • 4篇社会
  • 3篇政治
  • 2篇政治关系
  • 2篇思维
  • 2篇台湾民众
  • 2篇台湾人
  • 2篇台湾社会
  • 2篇偏见
  • 2篇文教
  • 2篇两岸互信
  • 2篇民众
  • 2篇教育
  • 2篇刻板印象
  • 2篇互信
  • 2篇集体记忆
  • 2篇记忆
  • 1篇信任
  • 1篇学界
  • 1篇议题

机构

  • 19篇厦门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9篇陈孔立
  • 4篇沈惠平
  • 2篇张宝蓉
  • 2篇陈先才
  • 1篇杨昆福
  • 1篇邹莎
  • 1篇李鹏
  • 1篇张文生
  • 1篇李仕燕
  • 1篇邓小冬
  • 1篇杨卓娟

传媒

  • 18篇台湾研究集刊
  • 1篇福建行政学院...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战后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冷战结束以来,台湾与东盟国家进一步加强彼此间在政治关系领域的互动和交流,双方的政治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提升。在两岸成功签署ECFA之后,台湾—东盟关系的发展趋向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但客观上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提升和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大陆的外交成本。因此,考察冷战后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演变,对于制定相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先才杨昆福
关键词:冷战后政治关系
台湾社会“三中”议题研究
2012年
"三中"议题本是台湾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结构性问题,但近年来它已逐渐成为岛内蓝绿攻防的政治议题。台湾社会"三中"议题的形成不但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及阶级根源,而且它对台湾岛内政局走向及两岸关系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时期,"三中"议题又与我方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争取台湾民心对台方针的落实有密切的关联度。
陈先才杨卓娟
《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协议》的生成与建构——基于对《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的思考被引量:5
2013年
在两岸文化教育互动日趋热络的全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签署"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的呼声愈来愈高,但两岸当局对此态度却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形势下,两岸间有必要"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推进该协议的签署。两岸可先行签署《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随后再逐步扩大到文化创意、学术交流、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协商谈判,在此基础上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整体框架的形成。
张宝蓉邹莎
从“台湾人认同”到双重认同被引量:18
2012年
台湾已经形成"台湾人认同",它是否与"中国人认同"互相排斥,是否可能成为"双重认同"的基础,两岸是否可能走向"双重认同"或"两岸认同"?对于这些问题,两岸学界与普通民众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详细分析种种不同的看法,从中探讨"双重认同"的可能性。此外,针对现有实现双重认同途径所依据的理论,即群际接触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讨论,提出突破双重认同的关键所在,希望两岸学界共同探寻中国式的理论,破解两岸关系的这一难题。
陈孔立
关键词:建构主义集体记忆
“台湾人”群体对中国大陆的刻板印象被引量:29
2012年
当代台湾已经形成"台湾人群体",而视大陆人为"他群",他们对大陆的刻板印象多是负面的,从而形成偏见与歧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伤害。这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台湾人群体"对大陆的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并且针对现阶段两岸交流的情况,分析其对减少刻板印象的作用与局限,认为通过两岸群际沟通减少刻板印象,进而减少偏见与歧视需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至于增强两岸认同,形成"两岸共同体"更需要走很长的路。
陈孔立
关键词:刻板印象偏见歧视
台湾社会阶层关系现状及其对政局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近年来台湾的社会阶层结构和阶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当前台湾社会阶层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结构化"特征最为明显,"中产化"特征并未改变,"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尚未发展到"断裂化"的程度。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恶化,制度和政策的不合理,以及政治上的蓝绿恶斗,都是影响到台湾社会关系复杂化的主要因素。而社会阶层关系会对台湾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选举政治生态和政党的政策走向、民众的政治意识、政治倾向和政治参与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鹏
关键词:阶层关系
台湾民众面对“中国大陆崛起”的复杂心态被引量:7
2013年
台湾民众面对"中国大陆崛起"产生了一些矛盾而复杂的心态。本文认为主要的心态是:承认或不承认"崛起"的事实,既看到机遇又感受挑战,挫折感与自尊需求,参与与疑惧等,并对此加以概括性的描述。在提出矛盾与复杂心态的基础上,探讨它对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态度,特别是对身份认同的影响,指出"强化自我认同,维持两岸现状"仍然是当前的主流民意。因此,如何面对这种心态及其影响才能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应当是两岸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陈孔立
关键词:复杂心态身份认同
两岸文化的本质差异被引量:16
2013年
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深入、准确地了解两岸文化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目前大陆方面谈论两岸文化的共同性较多,谈论差异性较少,两岸文化是否存在本质的差异,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通过查阅学术界对两岸文化差异的各种说法,说明多数人认定两岸文化没有本质的差异。本文从两岸社会性质、社会制度的差异出发,运用文化社会学的"文化突变"概念,论证两岸文化存在本质差异并探讨其原因,进而从当前大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说明两岸文化本质差异的具体表现。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重视解决的三个问题:对两岸文化异同的评估、文化交流的目的、对两岸文化差异的态度,并针对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商榷意见。
陈孔立
关键词:主流文化和而不同
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两岸建立互信是两岸关系的核心。由于社会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因此从社会基础入手是探讨两岸互信问题的关键。社会学中的社会生成原理对信任问题具有独到的分析视角,可为两岸互信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例如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机制与路径等。首先,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是一个具有自我增强效应的持续过程,它需要相关社会条件的创造;其次,两岸互信的生成机制有其内在的规律,与社会规范、社会情绪以及社会网络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基于上述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和机制,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路径主要包括两岸积极、主动的信任教育,两岸社会制度的相互调适和两岸合作治理等。总之,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既需要相应社会条件的造就,也需要两岸双方的积极作为。
沈惠平
关键词:两岸互信社会条件
2008年以来台湾社会运动的政治化倾向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2008年以来台湾社会运动不断高涨,从"野草莓"到"反课纲",表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政治化倾向,即打上了深刻的意识形态烙印,介入岛内政治斗争、影响台湾选举和牵制两岸关系,呈现出"台独化"、年青化、网络化的主要特征。未来社运与选举成为台湾社会运动发展的两个场域,"台独化"、政团化、选举化、网络化的政治化趋势更加明显。
张文生
关键词:社会运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