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2010gxjs001)
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2010gxjs001)
- 作品数:12 被引量:98H指数:6
- 相关作者:韩雅玲荆全民李毅李晶徐凯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锦州医科大学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涂层可降解与不可降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国产涂层可降解与涂层不可降解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 stents,SES)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置入SES的冠心病患者2950例,其中涂层可降解SES组患者1520例,涂层不可降解SES组患者1430例。采用倾向评分配对分析对基线不匹配患者行1∶1匹配后得到倾向匹配队列,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linical events,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涂层可降解SES组和涂层不可降解SES组的MACE[85例(6.8%)比75例(6.0%),P=0.414]、心源性死亡[20例(1.6%)比18例(1.4%),P=0.74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8例(2.2%)比22例(1.8%),P=0.391]、靶血管血运重建[44例(3.5%)比36例(2.9%),P=0.363]、支架内血栓[14例(1.1%)比8例(0.6%),P=0.284]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涂层可降解与不可降解SES在冠状动脉疾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似,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方毅王斌李晶裘淼涵韩雅玲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西罗莫司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植入新型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与12个月预后对比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植入新型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BP-DES)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6个月与12个月的预后。方法选取I-LOVE-IT 2研究中的41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211例患者植入BP-DES后接受6个月的DAPT(6个月组),203例患者接受12个月的DAPT(12个月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包括主要终点[12个月的靶病变失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症状驱动性靶病变血运重建)]与次要终点[12个月的净不良临床事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严重出血)]。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主要终点靶病变失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比10.3%,P>0.05)。其中,6个月组与12个月组心源性死亡(0.5%比1.5%)、靶血管心肌梗死(8.1%比5.9%)、症状驱动性靶病变血运重建(2.4%比3.0%)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次要终点净不良临床事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比9.4%,P>0.05)。其中,6个月组与12个月组全因死亡(0.5%比2.0%)、心肌梗死(9.0%比6.9%)、卒中(1.5%比0)、严重出血(0.5%比0.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植入BP-DES后应用DAPT 6个月与12个月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 许丹李毅王贺阳荆全民徐凯陶贵周于红韩雅玲李晶
-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 年龄对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65岁)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BP-SES)术后1年净不良临床事件(NACCE)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I-LOVE-IT 2研究中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的患者资料。入选2012年10月-2013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期间在冠心病手术中行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植入治疗的老年患者1829例,其中老年组(年龄≥65岁)627例,非老年组(年龄<65岁)1202例。主要观察终点为12个月的靶病变失败率(TLF),次级终点为NACCE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严重出血(BARC≥3型),并对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在BMI、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既往卒中病史、外周血管病病史、稳定型心绞痛等方面的基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NACCE发生率(10.0%vs.5.2%,P<0.01)、全因死亡(2.7%vs.0.7%,P<0.01)、心肌梗死(5.6%vs.3.5%,P=0.03)、支架内血栓(1.9%vs.0.5%,P<0.01)、卒中(2.2%vs.0.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NACCE(OR=1.904,95%CI 1.304~2.781,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65岁)植入生物涂层可降解支架患者,术后1年NACCE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老年为其独立的预测因素。
- 于乐李毅李晶王连民赵永伟韩雅玲
- 关键词:冠心病预后
- 绝经前冠心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绝经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绝经前疑诊冠心病213例行冠脉造影检查,按冠脉造影结果分组,冠脉狭窄≥50%为造影阳性组,冠脉正常或狭窄<50%为造影阴性组,比较两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结果造影阳性组96例,其中单支病变62例(64.6%),双支病变23例(24.0%),三支病变11例(11.5%);前降支病变58例(60.4%);阴性组117例。两组年龄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肥胖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血糖、典型心绞痛症状、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异性心电图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阳性率较低的绝经前疑诊冠心病患者,可及时行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 梁明佟铭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王祖禄韩雅玲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绝经前期疾病特征冠状血管造影术
- 置入生物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长支架后口服6个月和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临床观察——I-LOVE-IT 2亚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置入生物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长支架(BP-DES)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AP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I-LOVE-IT 2研究中,574例置入生物涂层可降解西罗莫司药物洗脱长支架(BP-SES)(总支架长度≥50mm)患者的临床终点结果发生情况,其中270例患者接受6个月DAPT,304例患者接受12个月DAPT。研究主要终点是12个月靶病变失败率(TLF),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CI-TLR)。研究次要终点是12个月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全部血运重建(包括CITLR和非靶病变血运重建)以及全部出血。结果在置入总支架长度≥50mm的BP-SES患者中,6个月DAPT组和12个月DAPT组总支架长度分别是73.0±22.5mm和69.8±19.4m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两组在12个月TLF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9.2%,P=0.47),NACE的发生率两组相似(21.9%vs.19.7%,P=0.57)。12个月DAPT组总的全部血运重建发生率(5.6%)低于6个月DAPT组(11.1%,P=0.01)。12个月全部出血及主要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vs.6.3%,P=0.60;1.1%vs.0.3%,P=0.24)。6个月界标分析显示,与6个月DAPT组对比,12个月DAPT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6~12个月TLF发生率明显降低(2.6%vs.6.3%,P=0.03),同时全部出血的发生率略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vs.0.7%,P=0.32)。结论对于置入总长度≥50mm的新型BP-SES患者,除全部血运重建这个指标以外其他临床终点结果是相似的。12个月DAPT可降低PCI术后6~12个月的TLF和全部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 齐静李毅李晶荆全民徐凯黄鑫陶贵周于红梁健球孙英贤韩雅玲
- 关键词:长支架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药物洗脱支架
- 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左前降支病变疗效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介入治疗左前降支(LAD)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LAD近段或中段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8例。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判定的拟置入支架的参数与IVUS指导下判定的拟置入支架的参数。以IVUS获得的参数作为最终置入支架参数。结果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30.5±11.6)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2±11.4)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2.93±0.36)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3.14±0.3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例造影和IVUS提示血管相对正常节段不同的患者,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5±11.2)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3±11.5)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2.91±0.35)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3.13±0.40)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行LAD介入治疗,获得的支架直径大于应用造影指导获得的支架直径。获得支架长度两种方法无差异。少数情况下,应用IVUS发现的血管相对正常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不同。
- 王斌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梁振洋王耿徐凯刘海伟关绍义方毅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左前降支血管成形术
- 冠脉病变支数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支数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连续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 702例,其中,单支病变患者1 731例,多支病变患者3 971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方法,找出与单支病变最匹配的1 731例多支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取电话、再住院及信访调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介入手术资料对MACCE发生的影响。主要终点为介入治疗术后1年MACCE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血管意外。结果两组患者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心源性死亡发生21例,占1.2%,单支病变组心源性死亡发生10例,占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病变支数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MACCE有关,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心源性死亡率高。
- 陈丽王效增李毅王贺阳荆全民王耿徐凯韩雅玲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
- 遵循指南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遵循指南进行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入术后(PCI)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2004年12月-2006年2月收治的1212例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围术期用药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S患者PCI围术期药物治疗与术后30天主要心脑血管的不良事件(MACCE)的关系。结果围术期MACCE的发生与是否应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以及药物洗脱支架的选择存在相关性(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药物洗脱支架(OR值0.088,95%CI:0.018-0.423,P=0.002)、三联抗血小板治疗(OR值0.256,95%CI:0.078-0.858,P=0.02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OR值0.212,95%CI:0.067-0.674,P=0.009)、他汀(OR值0.141,95%CI:0.047-0.426,P=0.001)、β-受体阻滞剂(OR值0.281,95%CI:0.095-0.834,P=0.022)的应用可以降低围术期MACCE的发生率,是ACS患者保护因素。结论 ACS患者围术期遵循指南应用他汀、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降低30天内MACCE的发生率,而高危患者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及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亦可以达到降低围术期MACCE的发生的效果。
- 张玉美韩雅玲王效增李毅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 不同性别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观察首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的在入院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初次确诊为AMI的患者271例,并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180例,女性组91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入院后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情况,以及院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和差异。结果:女性患者的年龄要大于男性患者(63±14vs71±11,P<0.001),且同时更易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症(73.3%vs 58.2%,P<0.05)。女性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长于男性(P<0.001),且入院后行PCI治疗的比例要明显低于男性患者(67%vs 79.4%,P<0.05)。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高于男性(11%vs 3.3%,OR:3.11,95%CI:1.53-7.15),但排除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后,男女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OR:2.11,95%CI:0.68-5.12)。结论:两性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入院后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治疗及预后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女性高危人群的冠心病诊治知识普及和教育,且对入院后的女性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药物和介入手术治疗手段,以改善预后。
- 张莉莉高阳丁建经子兰马颖艳
- 关键词:性别短期预后
- PCI围术期抗血栓治疗的再思考——《中国PCI指南(2016)》解读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由于PCI操作中血管内膜损伤的促血栓作用,加之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本身存在严重的血栓负荷,均会促使支架内血栓形成,使PCI治疗功亏一篑,甚至导致比PCI术前更差的临床结局。
- 韩雅玲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