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112010)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晓琴张春城马帅王勤宋新蕊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更多>>
- 基于设计模板的BRD-like折叠类型综合分类方法
- 2016年
- 蛋白质折叠规律研究是生命科学重大前沿课题,折叠类型分类是蛋白质折叠研究的基础。构建BRD-like折叠类型模板数据库,建立了基于多模板的综合分类方法,并用于该折叠类型的分类。对实验集的12 117个样本进行检验,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23和0.997,MCC值为0.72;对独立检验集2 260个样本的检验,结果发现: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41和0.998,MCC值为0.86.结果表明:基于多模板的综合分类方法可用于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
- 张春城李晓琴
- α/β类蛋白折叠中π-π相互作用的特异性
- 2014年
- 以α/β类蛋白的2种典型折叠类型为研究对象,对205个低相似度蛋白样本中的π-π相互作用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α/β)8-barrel折叠中π-π相互作用的分布密度高于经典Rossmann折叠,且在关键的局部区域的差异更加显著;芳香族氨基酸在(α/β)8-barrel结构中更容易形成π-π相互作用;色氨酸对应的3种π-π相互作用组合在(α/β)8-barrel折叠中出现的几率显著高于经典Rossmann折叠;(α/β)8-barrel折叠中π-π相互作用形成复杂π网络的能力强于经典Rossmann折叠.上述结果表明,π-π相互作用在α/β类蛋白的不同折叠类型中存在特异性,其在稳定(α/β)8-barrel结构中的作用强于经典Rossmann折叠.
- 王勤李晓琴马帅
- 关键词:Π-Π相互作用
- 基于结构的单绕蛋白聚类图构建与分析
- 2013年
- 蛋白质分子进化规律研究是分子进化研究的重点,对揭示生命起源与进化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已知空间结构及物种信息的单绕蛋白,利用结构比对信息,构建了不同层次单绕样本系统聚类图。分析发现:功能相似蛋白存在明显聚集现象,同一超家族样本基本聚在一个大支中,同一家族样本集中在所属超家族下的小支中,功能约束下单绕样本聚类图与物种进化图有较好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单绕蛋白的结构演化反映了蛋白质功能的约束,特定功能单绕样本的结构差异具有种属特异性,结构演化包含了物种进化信息。
- 宋新蕊李晓琴
- 关键词:系统聚类物种进化
- SCOP数据库蛋白质折叠类型的自动分类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蛋白质折叠规律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是折叠规律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SCOP数据库的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为基础、以Astral SCOPe 2.05数据库中相似性小于40%的α、β、α+β及α/β类所属的折叠类型为研究对象,完成了989种蛋白质折叠类型的模板构建并形成模板数据库;基于折叠类型设计模板建立了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方法,实现了SCOP数据库蛋白质折叠类型的自动化分类。家族模板自洽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MCC的平均值分别为:95.00%、99.99%、0.94与90.00%、99.97%、0.92,折叠类型模板自洽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MCC的平均值分别为:93.71%、99.97%、0.91与86.00%、99.93%、0.87。结果表明:模板设计合理,可有效用于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进行分类。
- 张业晓李晓琴
- Bromodomain-like折叠类型模板的设计被引量:1
- 2016年
- 针对折叠类型分类中所选天然模板普适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Bromodomain-like折叠类型模板的设计方法.选SCOPe Astral 2.03序列相似度小于40%并且分辨率高于0.25 nm的52个可用Bromodomain-like折叠样本,基于多结构比对结果及数据分析,建立了折叠类型家族模板的设计方法.利用系统聚类方法构建了家族模板的系统聚类图,提出了蛋白质折叠类型模板的设计方法,并用于该折叠类型的模板设计.结果表明:设计模板具有普适性,可用于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
- 李晓琴张春城
- 关键词:系统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