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4083)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戴晓燕过仲阳吴健平林珲黎薇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的热力场特征
- 2008年
-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HLAFS)中的数值格点预报资料,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方法(K-均值法和CLARANS法),对影响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东移的热力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有利于MCSs移动和传播的热力学条件.结果表明,MCSs周边热力场中的温度场、湿度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场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可以为MCSs发展和演变的预测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为探讨高原上MC- Ss的移动规律,揭示其发生和发展的机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 过仲阳干嘉元戴晓燕郭雅芬黎薇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热力场空间聚类
- 空间聚类在MCS动力场特征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空间聚类作为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一种能从大型数据集中提取和挖掘空间数据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环境物理量场数值格点预报值,运用空间聚类中的CLAR-ANS法对夏季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东移的动力场(涡度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大气低层,MCS中心位置的西侧存在着强辐合中心和垂直上升中心,加之向东的正涡度平流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有利于MCS发展和东移传播的重要动力学条件。这不仅有助于深入对夏季青藏高原上MCS发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的了解,而且对于提高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过仲阳戴晓燕吴健平顾星晔林珲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动力场
- 环境场特征与暴雨之间的关系浅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利用2002年6~7月香港天文台业务区域谱模式(ORSM)的物理量预报资料,通过对暴雨发生时的平均高度场、温度场、湿度场、经向及纬向风速场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南方形成持续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物理条件.通过对暴雨带附近的热力场和动力场的研究表明:温度场上,在大气中低层,暴雨带处于高温区南侧相对的冷区,且温度梯度较小,而在暴雨区北侧,温度梯度较大;湿度场上,暴雨区落在高湿度带中,并且在大气低层,暴雨带位于南北相对湿度对比带的南侧;而在风速场上,在大气低层,暴雨带附近为东西风及南北风的复合带.
- 戴晓燕过仲阳苏君毅顾星晔
- 关键词:暴雨热力场动力场
-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上东移MCS环境场特征的聚类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在对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自动追踪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物理量场数值格点预报资料(HLAFS),运用空间聚类中的CLARANS法对东移出高原的MCS环境场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获得了在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层MCS热力场(温度场、湿度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和动力场(涡度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揭示了有利于MCS形成、发展和东移出高原的动力和热力学条件。MCS环境场中的散度场、垂直速度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场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是MCS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为夏季青藏高原上MCS发生、发展的动力及热力学机制的研究,以及高原上MCS移动路径的预测提供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方法。
- 戴晓燕过仲阳吴健平黎薇林珲
- 关键词:青藏高原环境场
- 夏季青藏高原上影响MCS东移的动力场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方法(K-均值法和CLARANS法),对影响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东移的动力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有利于MCS移动和传播的动力学条件。研究成果不仅为预测高原上MCS的移动趋势,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且对于提高长江流域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戴晓燕过仲阳吴健平王琦林珲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动力场空间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