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2040001)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曾昭式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中国逻辑
  • 1篇章太炎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革
  • 1篇身份
  • 1篇沈有鼎
  • 1篇析理
  • 1篇西方逻辑
  • 1篇逻辑思想
  • 1篇逻辑学
  • 1篇逻辑学研究
  • 1篇墨家
  • 1篇墨经
  • 1篇合法
  • 1篇合法性
  • 1篇法性
  • 1篇《墨经》
  • 1篇辩护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曾昭式

传媒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现代哲学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社会改造运动中的“中国逻辑”身份之确立--以严复、梁启超、章太炎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的产生是其对西方逻辑了解后的产物,而他们关注西方逻辑之目的又是服务于其社会变革之需要,因而,他们的中国逻辑的观念处在学术与政治之间,而且这种学术是服务于政治的一种手段,学术救国才是他们确立“中国逻辑”身份的真正目的。
曾昭式
关键词:中国逻辑章太炎西方逻辑逻辑思想社会变革
“中国逻辑”合法性之辩护:从胡适到沈有鼎被引量:5
2012年
从胡适到沈有鼎,《墨经》逻辑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部分:与西方形式逻辑概念相对应的《墨经》逻辑学,不一致的、体现个性的墨家自己的逻辑学。两位学者在研究中纠结于逻辑的论域与《墨经》文本的关系,他们代表着一百多年中国逻辑史学科建设中的共同困惑。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逻辑学是历史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逻辑史的研究应该回到它的时代,走进文本,做文本田野工作;逻辑史的比较应该有一个公共论域。
曾昭式
关键词:沈有鼎《墨经》中国逻辑
辩名析理: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
2012年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曾昭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