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818014)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根厚杨运军崔江利李元庆杨广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羌塘
  • 5篇羌塘中部
  • 3篇北羌塘
  • 3篇藏北羌塘中部
  • 2篇地体
  • 2篇羌塘地体
  • 2篇古生代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热田
  • 1篇地热资源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玄武岩
  • 1篇印支运动
  • 1篇杂岩
  • 1篇早古生代
  • 1篇增生杂岩
  • 1篇石榴石
  • 1篇片岩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有色金属矿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安徽省地质测...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天津华北地质...

作者

  • 6篇王根厚
  • 2篇李元庆
  • 2篇崔江利
  • 2篇杨运军
  • 1篇牛文超
  • 1篇周训
  • 1篇孟献真
  • 1篇杨广全
  • 1篇刘焰
  • 1篇鲁庆伟
  • 1篇陶宏
  • 1篇方斌
  • 1篇陈胜男

传媒

  • 4篇地质通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1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藏北羌塘中部吉瓦地热田的特征及其资源评价被引量:7
2009年
吉瓦温泉位于西藏尼玛县绒马乡吉瓦村北。温泉出露于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中,受江爱藏布活动断裂带的控制。地下热水矿化度为5.54×103~5.58×103mg/L,水化学类型属Na-Cl·HCO3型。温泉水中H2SiO3、Li+、F-等含量较高,这3项指标满足医疗矿水的标准。热水系统的热源来自于地壳中的部分熔融层,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伴有深部热液加入。混合模型研究显示,温泉水为地下热水和冷水的混合物,冷水占的比例介于77%~95%之间,混合水的循环年龄约31a,利用SiO2温标法计算出浅部热储温度为120℃,深度为832m。混合前热水温度为215~280℃,对应深部热储深度为1466~1900m。吉瓦热田面积约6km2,天然放热量为7.53×1013J/a,地热资源量为32606×1014J。
方斌杨运军王根厚周训陈胜男
关键词:温泉钙华地热资源
藏北羌塘中部晚古生代增生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2
2009年
西藏中部羌塘变质岩带发育复理石碎屑建造和片理化玄武岩建造,都经历了强烈的构造置换作用;还发育早—晚古生代大理岩岩片、无根勾状褶皱和大理岩与蓝片岩组成的同斜褶皱,不同时代的榴辉岩呈岩块出露。这些地质体呈岩片产出,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和置换,原岩总体为碎屑岩、泥质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及枕状玄武岩、辉长岩建造。宏观上发育明显的区域性置换面理,为典型的造山带增生杂岩。
王根厚韩芳林杨运军李元庆崔江利
关键词:羌塘增生杂岩
初论青藏地区的“印支运动”被引量:8
2009年
印支运动是指发生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阶段的造山运动,是青藏地区又一次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青藏地区的印支运动可划分为2幕,第Ⅰ幕指晚三叠世前诺利期的构造运动,第Ⅱ幕指发生于晚三叠世瑞利期与中侏罗世前巴柔期之间的构造运动。班公湖-怒江带以北,表现为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规模巨大的印支造山带。
杨广全王根厚
关键词:印支运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藏北羌塘中部冈塘错地区早古生代角石化石的变形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区处于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结合部位的南缘,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从研究区北部通过。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发现,在研究区早古生代地层中发育丰富的角石化石。这套角石化石具有明显的韧性变形特征,角石化石体呈石香肠状,横断面具σ型剪切构造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经历了明显的构造置换作用,呈现"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格局,属于典型的非史密斯地层,该认识对于研究区地层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李元庆王根厚崔江利杨运军
关键词:非史密斯地层
藏北冈塘错地区OIB型和E-MORB型玄武岩组合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西藏羌塘中部冈塘错地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有OIB型和E-MORB型两类玄武岩.对两类玄武岩进行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分析及大地构造意义探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冈塘错地区玄武岩形成于洋岛环境,可能受地幔柱岩浆活动影响,E-MORB型玄武岩的出现说明该区可能存在洋底高原.
鲁庆伟王根厚
关键词:羌塘玄武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西藏羌塘中部荣玛地区含石榴石蓝片岩变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荣玛地区含石榴石蓝片岩产出于西藏尼玛县荣玛乡北蓝岭一带。含石榴石蓝片岩中的石榴石具有核部富锰,边部富铁、镁的特点,蓝闪石具有环带结构,以此推断,本区的含石榴石蓝片岩先期经历了硬柱石榴辉岩相的变质,后期经历了退变质的蓝片岩相的叠加变质。根据温压估算,含石榴石蓝片岩的变质压力为0.69~0.75 GPa,变质温度为420~460℃。含石榴石蓝片岩的^(40)Ar/^(39)Ar测年年龄在221±6 Ma,证明此区的含石榴子石蓝片岩形成于二叠-晚三叠时期南北羌塘陆块之间的洋壳俯冲过程中,这一俯冲最终使得古特提斯洋闭合、南北羌塘陆块成为统一。
孟献真牛文超王根厚王行军陶宏
关键词:羌塘地体变质俯冲
西藏羌塘中部绒马地区石榴蓝闪片岩变质演化过程的视剖面模拟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藏北羌塘地体中部产出一变质杂岩带,因其地貌突起,将羌塘地体一分为二,故常称其为羌中隆起带。虽然在该变质杂岩带中先后识别出蓝片岩、榴辉岩等变质岩,但对该变质杂岩带演化过程的认识却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该变质杂岩带是原位的古特提斯板块缝合带的标志;另一观点则针锋相对,认为该变质杂岩带系外来的、底辟上升的杂岩带,不能作为古板块缝合带的证据。在该变质杂岩带中部的绒马乡,石榴蓝闪片岩呈大小不一的岩片和/或透镜体产出于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内,主要由石榴石变斑晶和由蓝闪石、绿泥石、白云母、绿帘石、石英、钠长石、金红石/钛铁矿、磷灰石、黑云母等矿物构成的基质组成。石榴石变斑晶粒径达2 mm,具典型的生长环带:核部富锰,锰铝榴石分子摩尔分数可达22%,至边部,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分子含量显著升高,而锰铝榴石分子含量则快速下降。石榴石变斑晶内部包体发育,可再细分为两类,一类包体产出于核部,包括被解释为硬柱石假象的细粒钠云母,绿帘石所构成的细粒板状集合体和细粒富铁蓝闪石、石英及金红石等包体;另一类包体则为数量较少的自形大颗粒绿帘石包体,产出于石榴石边部,在其内部还有细粒蓝闪石、金红石与石英等包体产出。基质中的角闪石可识别出3期:核部为富铁的蓝闪石,幔部为贫铁的蓝闪石,最外部为冻蓝闪石。基质中的绿帘石和绿泥石常为自形,绿帘石内常见细粒蓝闪石、石英、金红石等包体,而绿泥石边部常有黑云母的冠状体。在PEXPLE程序计算的p-T视剖面图中,石榴石核部形成的p-T条件为2.0 GPa、470℃,对应硬柱石榴辉岩相,而石榴石边部形成的p-T条件为1.7-1.8GPa、530-540℃,对应绿帘石榴辉岩相。岩相学观察与p-T视剖面模拟研究充分反映了绒马地区石榴蓝闪片岩分别经历了�
刘焰吕永增
关键词:羌塘地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