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613900103)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SAR成像
  • 2篇通信
  • 2篇高性能
  • 1篇优化技术
  • 1篇中程序
  • 1篇通信延迟
  • 1篇网络
  • 1篇网络利用
  • 1篇网络利用率
  • 1篇粒度
  • 1篇矩阵
  • 1篇矩阵分块
  • 1篇孔径雷达
  • 1篇雷达
  • 1篇雷达成像
  • 1篇合成孔径
  • 1篇合成孔径雷达
  • 1篇合成孔径雷达...
  • 1篇仿真
  • 1篇仿真程序

传媒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计算机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性能SAR成像程序的并行粒度选择技术被引量:3
2011年
高性能并行仿真程序必须采用针对性的并行优化技术以获得高效的性能加速。而根据程序特性,确定适合的并行粒度是设计并行优化技术的基础。因此,以典型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程序——距离—多普勒(RD)程序为代表,研究了高性能SAR成像程序的并行粒度选择技术,重点针对并行粒度的基本准则和RD算法的并行粒度选择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经过并行粒度优化选择的SAR成像程序能够获得显著的性能提升,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杜静敖富江王华兵汪连栋
关键词:并行度
SAR成像并行仿真的访存局部性优化技术被引量:1
2014年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仿真对处理速度和存储空间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基于并行计算平台的局部性优化技术成为了降低访存开销、提高SAR成像速度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典型SAR成像仿真程序——R-D程序为代表,研究SAR成像并行仿真中的访存局部性优化技术,重点根据循环变换和数据布局变换的局部性优化理论,提出对大规模SAR回波数据进行转置和分块的局部性优化技术。实验结果证明,经过访存局部性优化的SAR成像程序能够获得显著的性能提升。
杜静敖富江黄赪东周颖
关键词:矩阵分块
高性能并行仿真中程序与平台之间的适用性研究
2012年
开发高性能仿真程序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并行计算平台以及明确程序的并行优化方向。为此,研究了并行计算平台和高性能仿真程序之间的适用性。重点提炼出仿真程序特性集合、并行计算平台的性能指标体系和并行优化目标要素集合,从而使平台选择和程序优化技术有更完善的理论指导。基于这三项研究,提出了确定程序适用性和平台适用性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研究成果能够指导选择适合的并行计算平台,以及指导开发面向平台性能的并行优化技术。
敖富江杜静马孝尊汪连栋
关键词:并行计算平台仿真程序
SAR成像并行仿真中的通信延迟避免技术1
2012年
对于分布存储的并行计算机系统,通信开销是并行仿真程序性能提升的首要优化因素。为减小结点间的绝对通信延迟,以典型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仿真程序——R-D程序为代表,研究SAR成像并行仿真中的通信延迟避免技术,包括减少通信次数、减小通信粒度、选择合适的通信块大小和采用高效的通信函数库4种方法。实验结果证明,经过通信延迟避免优化的SAR成像程序具有较高的网络带宽利用率,能获得明显的性能提升。
杜静敖富江王华兵汪连栋
基于集群平台的SAR成像算法多级通信延迟隐藏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实时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是当前军事和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SAR成像算法具有庞大的数据量和运算量,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巨大,适合采用以集群系统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机进行性能加速。依据集群系统的分布存储特性,通信延迟是集群上程序性能提升的首要优化因素。为此,以集群系统为平台,深入研究SAR成像算法的多级延迟隐藏技术,重点对线程安全队列、非阻塞通信和多线程分块通信三种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确定了适合于通信延迟隐藏的最优通信块规模。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通信延迟隐藏优化的SAR成像程序具有较高的网络利用率,能显著提升性能。
杜静敖富江郭晋周颖
关键词:SAR成像算法网络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