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022)
-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倩倩张顶立房倩张成平刘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非饱和土的修正SFG模型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从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出发,对SFG模型进行了修正,将饱和度的影响引入到了模型当中,使得模型在不增加参数的同时可以反映更多的实验现象。首先简单介绍了SFG模型。然后以功的表达式推导得到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为基础给出了非饱和土的体变方程,在饱和阶段该方程可以自动退化为饱和土的体变方程。结合土水特征曲线方程,推导得到了修正模型的加载湿陷屈服面方程,由此得到的屈服面方程不仅是吸力的函数,同时也是饱和度的函数。屈服面可以连续光滑地从饱和状态过渡到非饱和状态,并可以预测干燥时出现塑性变形的现象。此外它还可以反映SFG模型无法反映的现象,即考虑饱和度的影响,对于吸力相同饱和度不同的土样,给出的屈服应力将不同。最后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对修正模型进行了验证,说明了修正模型与试验结果是相符的。
- 刘艳赵成刚韦昌富
- 关键词:非饱和土饱和度有效应力
- 不同埋深下地铁隧道围岩破坏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文章采用模型试验对北京粘性地层中不同埋深条件下地铁区间隧道的围岩变形和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相似模型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埋深的增加,相应增大了地层变形传递到地表的距离,同时地层中拱结构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地层变形的发展,进而降低了地表沉降值;不同埋深下地铁隧道围岩的破坏过程是类似的,首先是起拱处的围岩发生剪切滑移破坏,然后是顶部围岩发生拉剪破坏。不同埋深下围岩破坏的特点是:埋深小于2.5D(D为隧道等效直径)时,隧道围岩塌落破坏可发展到地表,塌落形式类似椎体;埋深大于或等于2.5D时,隧道围岩的破坏程度相对较小,围岩能够形成拱结构,坍塌破坏未发展到地表,塌落形式类似拱形。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相应控制措施是:对于埋深小于2.5D的隧道,建议在隧道起拱处双排或三排布置锁脚锚管,并且预先密排或双排布置顶部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对于埋深大于或等于2.5D的隧道,可采用单排布置锁脚锚管的辅助支护和均匀布置顶部小导管的预支护措施。
- 李倩倩张顶立张成平房倩
- 关键词:地铁隧道埋深模型试验地层变形围岩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