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40053)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张福运王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秩序
  • 1篇道义
  • 1篇地方精英
  • 1篇新闻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实践
  • 1篇政府
  • 1篇政权
  • 1篇政权建设
  • 1篇秩序重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逻辑
  • 1篇土客冲突
  • 1篇清代
  • 1篇权力
  • 1篇文本
  • 1篇文化逻辑
  • 1篇县级政府
  • 1篇乡村秩序
  • 1篇伦理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篇王迅
  • 1篇张福运

传媒

  • 2篇民国研究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民国档案
  • 1篇中国农史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地权冲突与秩序重建——清代“湖团”案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清咸丰同治年间苏北铜沛原居民与鲁西南移民之间的湖田权属之争,实质为排他性民间地权观念与国家产权法理的冲突。在无法回避此矛盾的背景下,被钦定调解此案的曾国藩决定重建权威秩序,做出按是否安分守法这种国家标准对土客重新排队划界的仲裁:"不分土民客民,但分孰良孰莠"。实践中,曾国藩以保障各方财产权和生存权为前提,既强化国家法理的至上地位,又尽可能顺应民间"私情"与尊重"共有的习惯",通过确认合法产权与重新分配权利,成功地化解了国家利益和民间利益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多方共赢。
张福运
关键词:土客冲突
“道义—理性”背后的社会逻辑——以20世纪初贾汪矿区冲突为中心
2014年
'斯科特一波普金论题'虽有先验论色彩,但提供了通过农民行为逻辑观察乡村社会运行机制的独特视角。自治传统下绅权与村庄经济、道德规范的共生性,中国传统'无讼'理想与乡村道义的重叠及保守型财政较低的要求,保障了道义伦理的基础地位。民初对绅权既尊重又制约的制度安排,强化了道义责任的基础性,促进矿区合作双赢局面的实现。南京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改变了整个博弈场,导致个体理性的张扬和集体行动的非理性,迫使国家修正其植入性政策。这表明,行动的性质并非先验确定;行为偏好既受制度、权力和文化交织的社会网络即变动的社会场域的影响和制约,也重塑着制度的走向。
张福运
关键词:经济理性社会逻辑
国家权力全面扩张下县级政府的行政实践——1930年代贾汪矿区冲突与控制被引量:1
2013年
南京政府时期国家权力全面扩张的背景下,处于国家与乡村社会矛盾夹缝中且自身权威和行政能力又因地方行政制度改革被削弱的县级政府,在接受社会治理新任务时一度表现出向旧体制回归的倾向。但在国家力量的干预下,地方政府很快回到以贯彻国家意志为主的轨道。与矿区势力博弈的过程中,铜山和滕县政府最终在规范赔偿程序这一诱发矿区冲突的关键问题上,找到贯彻国家意志与保护乡村利益的平衡点;经过两届政府的努力,建立起一套具有长期适应性的利益补偿制度。借此,当地政府打破了地方传统政治格局,开启了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转型,并在维护社会公正和实现多方共赢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
张福运
关键词:县级政府
新闻背后的故事——1933年贾汪矿区纠纷案表达文本的解读
2014年
1933年底《新徐日报》对贾汪矿区塌陷纠纷案的报道,引发一场全国新闻风波,且在作为史料流传过程中备受青睐。考证后发现,该报道提供的主要数据和情节均偏离事实,但其研究价值并未因此降低。"报道"既是一种传统的问题化技术,也是矿区乡村文化逻辑的表现。为提供抗争行动的道德合法性理据,乡村在建构表达文本的过程中运用了诉苦文化中的叙事技巧,并借助基于民本思想的民粹话语和家族本位的道德话语,将一场普通的矿区经济纠纷转化为"道德圣战"。
张福运王迅
关键词:文化逻辑
国家政权建设下乡村的权力和秩序——以民国前期贾汪矿区为中心
2014年
民国前期贾汪矿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深入,呈阶段性起伏波动之势。民初对绅权既尊重又约束的制度安排,保障了矿区的有序发展。1920年代末国家权力全面扩张,政治失意、经济受损的乡村"保护人"即曾为地方利益代言的乡绅投向逐利性基层国家权力,转化为渔利型掮客,导致矿区失序。1933年国家权力重新调整后,新崛起的地方精英与职能强化的地方政府致力于乡村利益和社会公正,修复了矿区秩序。矿区政治和秩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政权建设中制度变革特别是国家权力配置不断调适的结果,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忽视这种阶段性特征,单纯说政权建设成功或失败有失偏颇。
张福运
关键词:政权建设地方精英乡村秩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