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106)
- 作品数:14 被引量:93H指数:6
- 相关作者:任卫东马春燕肖杨杰刘爽姜镔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市大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叶主动脉瓣畸形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二叶主动脉瓣(BAV)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RT-3DE对41例BAV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经RT-3DE检查的41例患者与手术结果一致,其中横裂式25例、纵裂式10例、斜裂式6例;经2DE检查的30例患者与手术结果一致。2例患者2DE观察不清晰的赘生物,RT-3DE显示为附着于主动脉瓣叶心室面的赘生物。结论 RT-3DE能够快速、直观、准确显示瓣膜结构,在BAV的诊断中可获得较2DE更丰富的空间信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李叶丹任卫东马春燕刘爽肖杨杰
- 关键词:主动脉瓣心血管畸形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患者的左心房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接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49例,在术前3天及术后3个月应用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主动射血分数(LAAEF),采用STE检测左心房侧壁及房间隔收缩期应变率(SRs-LA、SRs-IA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LA、SRe-IAS)、舒张晚期应变率(SRa-LA、SRa-IAS),同时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将术后LVESV减小率(ΔLVESV)≥15%定义为CRT短期治疗有效。结果 CRT术后3个月的27例患者(55.10%)CRT短期治疗有效(R组)。术前R组患者的所有参数与无效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参数与无效患者比较,R组患者的LVESV减小,LVEF增大,LAPEF、LAAEF增加,SRs-LA、SRe-LA、SRa-LA、SRs-IAS、SRe-IAS、SRa-IAS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CRT短期可明显改善左心房功能;STE能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
- 任卫东刘爽马春燕晏楠李秀云肖杨杰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脏辅助装置
- 二维斑点追踪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扭转与收缩同步性的关系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STE)检测左心室扭转参数,并探讨其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关系。方法 STE测量48例QRS时限>120ms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40例正常人左心室基底和心尖峰值旋转角度(Rot-Ba和Rot-Ap)及达峰时间(T-Ba和T-Ap)、基底和心尖达峰时间差(Ba-Aprotdelay)、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Ptw)和达峰时间(TPtw)、主动脉瓣关闭时扭转角度(AVCtw)以及达Ptw和AVCtw的时间差(AVC-Ptwistdelay),同时测量左心室径向和纵向收缩同步性(TR-AS-POST和TL-SD)。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CHF患者左心室Rot-Ba、Rot-Ap、Ptw和AVCtw均减低,Ba-Aprotdelay和AVC-Ptwistdelay均延长。相关分析显示Ptw和AVCtw与左室射血分数和TR-AS-POST显著相关,且Ba-Aprotdelay是Ptw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宽QRS的CHF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减低,且与径向同步性密切相关。STE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纵向、径向和扭转运动同步性。
- 马春燕刘爽程艳彬于波张立敏杨军
-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心力衰竭左心室扭转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长期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长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接受CRT治疗的心衰患者26例,在术前3 d及术后1年采用RT3DE检测左室16个心肌节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差值(Tmsv16-Dif)和标准差(Tmsv 16-SD)作为同步性参数,同时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将术后1年LVESV减小率ΔLVESV≥15%定义为CRT长期治疗有效。结果 17例(65.4%)患者为CRT长期治疗有效组(R组)。术前R组Tmsv16-Dif和Tmsv 16-SD长于无效组(NR组),其余参数无差异。术后与NR组比较,R组的LVESV减小,LVEF增大,Tmsv 16-Dif和Tmsv 16-SD缩短。Tmsv 16-SD是预测ΔLVESV≥15%的独立因素,Tmsv 16-SD>3.5%预测CRT长期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77%。结论 CRT长期疗效可改善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RT3DE能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预测CRT长期疗效。
- 任卫东肖杨杰马春燕刘爽李秀云
-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再同步化治疗左室收缩同步性长期疗效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叶裂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在二尖瓣叶裂(MV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MVC的患者在左心室长轴切面和二尖瓣短轴切面实施RT-3DE全容积显像,在三个方位(冠状位、矢状位、水平位)、六个方向对图像进行剖析观察,对二尖瓣瓣叶裂进行定位诊断,测量裂口宽度及长度,观察裂口与周围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RT-3DE全容积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瓣叶裂的位置、宽度、长度及裂口宽度随心动周期的变化及其与周围腱索、主动脉瓣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 RT-3DE能为超声医生对MVC的诊断提供更明确的诊断依据,为心脏外科医生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
- 王秀芹任卫东马春燕刘爽肖扬杰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TCASD)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已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筛选适应证和准确安置封堵器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新近研发的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技术可获取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并可直视缺损,精确测量缺损内径和面积,更好地评价缺损残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实时、全程监护TCASD,纠正封堵器植入处残余分流、降低术后并发症。RT3D-TEE是评价ASD及指导介入治疗的新选择、新参考。本文对RT3D-TEE在诊断及介入治疗AS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孙菲菲任卫东
-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与组织多普勒评价早期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右心室功能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及组织多普勒(TDI)评价早期硬皮病(SSc)患者右心室功能。方法采用STI及TDI评价35例SSc患者(SSc组)及40名正常人(NOR组)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应变。结果 STI与TDI均显示SSc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应变均低于NO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I与TDI所测应变显著相关(P<0.01)。结论 SSc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STI及TDI均可评价SSc患者右心室功能。
- 任卫东刘爽马春燕晏楠李秀云肖杨杰
-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扭转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及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HF)患者左心室扭转和解旋的差异。方法采用STE测量48例AMI患者(AMI组)、45例HF患者(HF组)及50名正常人(NOR组)的左心室基底段及心尖段心肌旋转角度峰值(Ptwbase,Ptwapex)、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左心室解旋率峰值(UntwR)、左心室扭转达峰时间(TPtw)及左心室解旋达峰时间(TPUR)。结果 AMI组及HF组患者的Ptwbase、Ptwapex、Ptw、UntwR均减低,HF组减低更明显(P<0.01),AMI组及HF组的TPtw早于NOR组(P<0.01);Ptw、Ptwapex与LVEF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左心室扭转与收缩功能显著相关,AMI及HF患者左心室扭转及解旋均显著减低,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STE可准确评价左心室功能。
- 任卫东刘爽马春燕晏楠李秀云肖杨杰
- 关键词:斑点追踪成像心肌梗塞心力衰竭
-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房间隔缺损患者室间隔曲率半径的变化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比较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与正常成人室间隔曲率半径(RC)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ASD患者(ASD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以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动态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整个心动周期室间隔和侧后壁的RC及曲率半径比值(RCR)。结果 ASD组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RC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与对照组室间隔各段RC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与对照组各段RCR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舒张期末、收缩期末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R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SD患者室间隔RC在舒张期大于收缩期,通过观察全心动周期室间隔RC的变化可以评价ASD患者左、右心室之间的压力变化。
- 姜小杰任卫东姜镔肖杨杰乔伟
- 关键词:斑点追踪显像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心动周期曲率半径
-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正常成人室间隔曲率半径的变化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正常成人室间隔在整个心动周期过程中曲率半径变化。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整个心动周期室间隔和侧后壁曲率半径、曲率半径比值。结果舒张期末曲率半径最大:室间隔基底段(26.95±2.28)mm、室间隔中间段(25.14±2.07)mm、侧后壁基底段(24.05±1.47)mm、侧后壁中间段(26.29±1.82)mm,收缩期末曲率半径最小:室间隔基底段(13.14±1.12)mm、室间隔中间段(15.85±1.43)mm、侧后壁基底段(14.22±0.76)mm、侧后壁中间段(16.73±1.16)mm;室间隔和侧后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各自舒张期末的曲率半径均较收缩期末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期末、收缩期末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曲率半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底段与中间段曲率半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价正常成人全心动周期室间隔曲率半径变化。
- 姜小杰任卫东姜镔肖杨杰马春燕李楠刘爽
- 关键词:斑点追踪显像室间隔心动周期曲率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