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ADJ003)
- 作品数:18 被引量:81H指数:6
- 相关作者:宋学勤杨凤城齐鹏飞辛逸高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空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观念走向生活:生产救灾中的革命地方化--以1940年代末的皖西北地区为中心被引量:8
- 2011年
- 1940年代末的皖西北地区仍处于国共内战的漩涡之中。动乱的社会情势加之频发的自然灾害,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在此形势下,地方革命者从民众的日常关切着手,通过领导生产救灾拉近了革命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尤其是生产救灾中革命者对乡村传统的尊重以及干部改造的意图,体现了革命的地方化趋向。而革命的地方化亦带来了一种生活化与即时性的乡村革命认同。
- 满永
- 关键词:社会生活
- 中不边界问题述论被引量:2
- 2011年
- 不丹是目前中国周边14个陆地邻国中唯一没有建交的国家。中不边界是目前中国周边14条边界线中仅剩的两条没有正式划定的边界之一(另一条为中印边界)。由于不丹与印度的特殊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不边界问题,是经常被迫与中印边界问题牵缠在一起的。80年代后,随着中印关系的逐步改善并实现正常化,也随着不丹在对外关系方面逐步推进其"独立自主"进程,中不两国政府开始进行直接的双边外交谈判。从1984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中不边界谈判(副部长级)已经进行了十九轮。但是,谈判进程起伏很大,有进展,但是没有重大突破。其中,"印度因素"仍然是绕不开的最重要的制约。
- 齐鹏飞
- 陈云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建设的认知与推进被引量:1
- 2011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党史学界习惯上称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百废待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主抓经济建设,但也进行了大量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面对灾害,陈云领导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把赈灾、救灾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济措施;针对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陈云提出不能用经济建设迁就解决失业问题,主张标本兼治。陈云对这一时期社会建设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对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启发深远。
- 宋学勤
- 关键词: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灾害救助失业救济社会建设
- 制度与生活之间的张力:1956至1966年间人民物质生活状况述论被引量:2
- 2011年
- 1956到196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迁,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得到强化。10年间,户籍制、统购统销制、人民公社制、单位制等各层级的制度设计严密地规训了城乡居民的饮食、服饰等日常生活消费状况。从历时性角度来分析,10年间人民物质生活质量呈现出"两头稍高,中间较低"的波状发展态势,这与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共时性角度来看,城乡之间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与国家对社会主要资源的全面控制相统一。这表明,制度在规训社会生活时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局限。而如何构建制度与生活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让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是当下我们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一环。
- 宋学勤
- 关键词:城乡分治统购统销制度
- 中尼边界谈判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尼边界是继中缅边界后通过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二条明晰的陆地边界线。通过谈判,中尼边界正式划定、勘定,包括双方争议较大的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也以中方"大体平分"、"边界线划在蜂顶"的建议方案为基础达成基本共识。中尼边界谈判与中缅边界谈判的成功,为新中国有计划、有步骤地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外交谈判、互谅互让和友好协商,全面彻底地和平解决与陆地邻国的边界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 齐鹏飞
- 关键词:外交谈判历史经验
- 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战略思想的与时俱进被引量:11
- 2012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战略思想合乎历史与逻辑的发展,同时又是依据时代和实践的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战略部署。
- 杨凤城
-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体制改革
- 口述史学新解--以山西十个合作社的口述史研究为例被引量:10
- 2011年
- 上世纪80年代以降,在西方口述史学的影响下,国内口述史学研究逐渐兴起,受到学界和大众媒介的普遍关注。不少学者在口述史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功能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更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积极投身口述史学的实践,筚路蓝缕,出版了一批或是对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访谈实录,
- 辛逸高洁
- 关键词:口述史研究口述史学合作社重大历史事件史学研究大众媒介
- 试论社会主义改造加速完成的动力机制
- 2010年
- 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不应简单归因于中共指导思想的急于求成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从社会观念与历史事件的互动的视角审视,改造启动后在领袖观念与社会行动、理论预期与实践呼应、政治压力与党政干部/改造群体的迎合三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拥有了加速前进的支配性、激励性、压力性的动力机制,最终将中国提前引向社会主义的目的地。
- 耿化敏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造动力机制
- 新中国60年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与方针、政策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经历了从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演进;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表现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日趋理性和成熟,文化建设方针和政策进入系统化和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对此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概括和分析。
- 杨凤城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
- 当代中国史视角下的社会史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史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当代中国史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要加强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并列的社会史研究,强调以整体视角来拓展与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这既蕴涵着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支配,又有着与外在的社会现实相契合的时代机遇。在此发展背景下,一些国史学者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实证,致力于地方、社会层面的微观研究,重视地方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取径民间,以区域或地方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力求在地方史或区域史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总体史的样态。因此,很有必要从方法论的角度,以社会史为视角检讨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开拓与进展,从而推动社会史这一新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 宋学勤
- 关键词:当代中国史社会史学科建设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