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ZDXM20110014)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覃伟权吕朝军王东明李洪钟宝珠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海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二疣犀甲对不同寄主茎干的产卵选择被引量:3
- 2013年
- 在室内采用选择行为方法,研究了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Linnaeus)对不同寄主茎干的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二疣犀甲对不同腐烂状态椰子茎干的产卵选择性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半腐烂状态的茎干对二疣犀甲的产卵引诱效果最强,单雌产卵数和孵化率分别为27.06粒和87.41%,其次为完全腐烂的茎干,而健康茎干的引诱效果最差。5种不同棕榈植物的半腐烂茎干对二疣犀甲的产卵诱集结果表明,二疣犀甲在椰子和油棕茎干上的产卵量最高且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椰子品种半腐烂茎干之间,二疣犀甲优先选择香水椰子和海南高种椰子茎干腐烂物产卵,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8.14粒和24.25粒。在不同原因造成的死亡椰子茎干中,二疣犀甲优先选择台风折断死亡的茎干产卵,其次为染虫死亡茎干,最后为感病死亡茎干。少量的二疣犀甲幼虫粪便能诱集成虫在寄主上产卵,在粪便比例为25%时,对二疣犀甲成虫产卵诱集效果最强,单雌产卵量最高,达到34.67粒,之后随着粪便在产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二疣犀甲的产卵行为逐渐受到抑制,产卵量减少。
- 钟宝珠吕朝军李洪王东明覃伟权王智
- 关键词:产卵选择
- 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二疣犀甲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入侵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利用价值,及其在棕榈害虫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生态防控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浸渍法和室内饲喂法,研究了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二疣犀甲取食量、卵孵化、化蛹、羽化及幼虫发育等的影响。【结果】薇甘菊提取物对二疣犀甲具有很好的生长发育调节活性。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供试浓度下,其对二疣犀甲3龄幼虫均表现拒食活性,且拒食率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薇甘菊提取物处理二疣犀甲的卵后,孵化率明显降低,且孵化期延长,10mg/mL提取物处理后孵化率仅达66.66%,孵化期比对照延迟3d,同时初孵幼虫死亡率也高达40.43%。采用添加薇甘菊提取物的饲料饲喂1龄幼虫后,幼虫体重增长减缓,在处理浓度为10和5mg/g时,处理后90d体重增加量分别为3.83g和4.53g,而对照组体重增加量达到6.87g。薇甘菊提取物处理老熟幼虫后,对其化蛹具有抑制作用,造成化蛹率降低,化蛹时间延长及蛹的畸形。经薇甘菊提取物处理二疣犀甲蛹后,成虫羽化率降低,羽化时间明显延长,且畸形成虫数量增加,主要表现为翅无法正常伸展、虫体瘦小、无法正常爬行等。【结论】薇甘菊具有开发为生物源昆虫生长调节剂、并在二疣犀甲防控中应用的潜力。
- 钟宝珠吕朝军王东明李洪覃伟权
- 关键词:薇甘菊提取物发育生物活性
- 二疣犀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进行系统观察。【方法】在室内一定条件下(温度26±1℃,RH75%~95%,光周期10L∶14D)以牛粪和锯末混合物(4∶1,m/m)饲养二疣犀甲各虫态,每6h观察记录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发育情况,并测量各虫态的重要发育指标,如体长、体宽、体重等。【结果】二疣犀甲属于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4个虫态,分别为卵、幼虫、蛹和成虫。二疣犀甲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8.88d,整个幼虫期平均需156.82d,预蛹和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45d和33.75d,二疣犀甲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26~455d。1龄幼虫体长为4.16mm,体重0.64g,之后随龄期迅速增加,至3龄时,体长为65.66mm,体重增加到12.14g。蛹期平均体长为51.62mm,体重为9.72g。早期羽化的成虫个体较晚期羽化的大,表现为体长、体宽、角长及体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疣犀甲成虫具有雌雄二型现象,子代性比(雌∶雄)为1.23∶1。【结论】二疣犀甲O.rhinoceros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基础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是防控技术研究的基础,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 钟宝珠吕朝军王东明覃伟权李洪王智
- 关键词: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发育历期
- 二疣犀甲成虫头部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利用扫描电镜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Linnaeus)]雌雄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嗅感器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疣犀甲(O.rhinoceros)成虫头部存在5种感受器。触角上有3种,以板型感器为主,分布在触角鳃片表皮内陷形成的凹腔里,此外还有毛型感器、腔锥形感器。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器的分布模式及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下颚须和下唇须存在4种感器,即腔锥形感器、毛型感器、末梢锥形感器、钟型感器,其中末梢锥形感器在下颚须上分布存在性二型现象,其余3种感器在雌、雄二疣犀甲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分布和数量无明显区别。
- 车江萍阎伟吕朝军李朝绪龚殿马子龙覃伟权
- 关键词:触角扫描电镜感受器